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93页
    很快桐州、江南、冀州、燕州、湖州各大书院就接到通知,崔氏硬性要求每个书院都要增加“格物学”,任课的人是崔氏派来的。
    同时崔氏发了一纸公文,如今百废待兴,崔氏治下半年后将恢复“科举考试”的方式选拔部分官员任用。
    甚至还进行了透题,这次考试偏重“实务”,取消诗词歌赋内容考评所占比重,治国策论将占大头,同时还开设“理科”小考,就是考数术、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是专门为“偏科”的学子准备。
    公文一出立即引起轰动,从天下动乱初始,科举考试已经断了十余年,所有读书人都在盼望着这一天,而今终于看到希望了。
    第114章 一更
    猫耳山在这十五年一共前后培养出两千多学员,除了前五期有时知亲自培养,后面大多是老学员带新学员学完基础课程,然后选最优秀的再到时知身边继续学习。
    他们都是精挑细选、悉心教导出来的,无论是智商、心性或者忠诚度都是按照死士标准培养,当然时知培养他们不是为了当死士用。
    安排人去书院授课就要从他们当中选出,时知在挑选完后把人都召集起来:“十年磨一剑,这次授课是对你们所学的考验,但也是机遇,要成为儒生学子的先生不是件易事,诸位合格标准就是要让你们的学生从心里尊敬你们,尊敬你们所传授的知识。”
    这很不容易,但时知相信这些学员的能力,她挑选出来的都是双商很高的学员,在很早之前他们就开始从事授课,并且亲自带出过很多优秀的新学员。
    甚至为了这一天,时知很早就安排他们部分人在崔氏家学轮流当过先生,让他们学习如何与儒生或者世家子弟相处。
    众人知道这一次的任务有多重要,他们是要去让那些天之骄子认识一个新世界,并且还要让他们打心底认可这个新世界。
    时知对众人拱手一礼:“前路漫漫,盼诸君皆能顺遂。”
    众人回礼:“必不负女郎所托。”
    送走众人,时知站在庭院许久,她在做一个决定,一个之前就想做的决定。
    “去以祖父的名义,给这些大儒下邀请函,就说请他们到知微书院欣赏崔氏收藏的碑林与孤本。”时知有一份名单,名单上的人都是平日里言语最激进顽固的文人大儒。
    “女郎……只怕他们不会轻易答应。”灵猴接到这个任务显然是有些为难,那些酸儒实在是不好对付啊。
    时知浅笑道:“那就想办法让他们答应,可以从他们最看重的地方入手。”
    文人最看重什么?那自然是名声,生前死后的名声都是他们的七寸。
    灵猴脑子转了转,就明白时知的意思:“女郎放心,这些人一月之内必定给您请到。”
    时知嘱咐:“记住,不管怎么样都不可以伤人,外人看着必须是他们自愿来的。”
    “属下谨记。”
    灵猴领到任务就去调档案了,他们这些年情报网密集,天下身份、地位或者名望能产生较大影响力的人,都在崔氏有一份档案。
    学半生圣人学问,有一身清流名声,却不一定就是真成圣贤之人,真正高洁如玉之人如同凤毛麟角。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坛大家,表面才华横溢、一身风骨,背地里的行事却不一定都能放到台面,心里觉得只要不被人知他们就永远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当“圣贤”。
    不久名单上的人大部分都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中内容却纷纷让他们变了脸色,有些心理素质差的甚至当场昏了过去。
    剩下没收到信的两三人,灵猴没找到他们什么大的把柄,他也不是很在意,女郎说过这世间总有真正的君子,这些人虽然与他们道不同,但仍旧有旁人尊敬的品性。
    崔氏的邀请函也同一时间发给了这些人,愿不愿意去,时知给予尊重。
    果然有了那封信当开胃菜,有大半人答应去济阳“欣赏”碑林与孤本,心里觉得反正崔氏又不敢真把他们怎么样,答应又如何?
    可这些人不知道的是,他们前脚刚走不久,后脚就有人在当地开始传颂这些大儒文人被崔氏诚心感动,决心帮助崔氏女郎一起恢曾经的文道盛景。
    这些人的弟子一开始自然不信,可他们的老师的确是被崔氏礼遇请去的,临走时排场还不小,大家心里又开始犯嘀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些大儒文士此刻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时知说请他们来欣赏碑林和孤本,那就真的是有东西给他们看。
    崔氏和卢氏几百年的珍藏她这次都拿出来了,甚至还从冀州赵氏与王氏那里“借来”许多,这些文人大儒到了知微书院原本还气鼓鼓的,可如今却有些傻眼。
    “这真的都给我们看?”
    有几个人声音都颤抖了,不管私下做过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可能有这身声名,那也都是有真本事且好学的人。
    柳京负责招待这些人,他本身也是大儒名士,自然知道怎么跟他们打交道。
    “崔氏既然舍得送来,那自然是可随便阅览,这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都放在后面那几座藏书楼,诸公可随意翻阅。”
    人安顿下来后,柳京就按照时知的嘱托安排下面的事,其实他也有些惊讶,崔氏竟然真舍得拿出这些东西。
    时知表示当然不是白看,很多收藏的残碑断页都亟待恢复,看了她这里的书和碑文,那自然也得付“酬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