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4页
    看过报纸的很多人都动心了,尤其是那些有钱却差在出身上的家族,或者出身不错却渐渐没落的世家,都从中看到了一种“机遇”。
    如果这时候的人经历过后世那种信息爆炸时代,一眼就能看出这篇文章其实就是一篇广告软文。
    不多久,报名人数超额,两所启明书院就出通知,今年的招生名额已满,想来读书的明年再说。
    “教学质量可一定得抓上去,咱们的学生起码不能输给一般的世家女!”时知对于教育投入很大方,她需要一块儿金子招牌来帮自己站台。
    “您放心,一定按照咱们崔氏教养嫡女的标准来。”
    除了加入一门格物学,其他地方他们都是按照崔氏嫡脉培养女郎的课程标准定的。
    除了教学内容,书院的安保措施和教学环境也花了大心思,家长们花了那么多钱用得给人一个放心的环境不是。
    长安
    郑濂看到探子传回的消息,心里也是佩服,他有时候觉得崔时知这个人脑子里似乎有着无穷无尽的点子,你都不知道她哪来这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
    难不成真有人生而知之?
    “女子现在若可入学,那以后便可从政为官,崔臻果然是个野心勃勃的女子啊。”
    自从时知和荀延各自从边关回到自己大本营,郑濂几乎一直都在紧绷着神经,他知道这两个人都不会轻易放过他。
    尤其是崔氏此刻名望人心都到了顶点,万一说出什么不利他的话,那郑氏就会很被动。
    郑濂一直在找机会去动摇崔氏这种名望影响降低它的话语权,这一次女子书院让他感觉找到了机会。
    这世间墨守成规者总比开拓创新者多,他要找一批反对者其实也并不难,尤其是这种书院还不分出身收学生,那可以做的文章就更多了。
    很快一篇《倾国论》的文章开始在不同地方流传,文章笔锋犀利,脉络分明,通篇就一个主题“女子当以贞静、谦顺为德,否则就是乱家祸国的源头”,文章还引经据典列举了很多历史名人。
    前有妹喜、褒姒后有荣安、惠嘉,看上去说的头头是道,仿佛这天下的社稷崩坏、朝代更迭都是这些“不知本分”的女人造成的。
    此文一出还真有很多人都认可这上面的观点,别的不说这大良灭国他们就觉得是荣安与惠嘉争权夺利、架空皇权所致,完全不记得当初良惠帝性子到底是有多窝囊,才让他老爹临死前不得不安排妻子和幼妹辅政。
    这篇文章一开始只是小范围在一些酸儒圈子流传,可渐渐舆论就开始波及影射到启明书院上。
    当然也有很多人反驳,他们觉得当权者为政不仁并不是性别所致,男子当政也不少暴君、昏君,女子当政亦有贤明,如崔女郎这样不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很快新的反驳又出来了,崔女郎出身名门、自幼受家族悉心教导自然是品行毓秀,可启明书院收学生却只看钱财成绩,不看人品和出身,这些学生身份鱼龙混杂,却是给以后名门大族的传承埋下隐患。
    这话一出,第一个不干的就是宁江书院,谁都知道宁江书院收学生是不分出身世家和寒门都一视同仁,结果你说什么不看出身是“鱼龙混杂”?
    王钊带着宁江书院的师生立刻就冲到了舆论最前线,他心里很清楚这次风波是冲崔氏来的,但崔氏这时候不好说话,那最适合开口的就是他这个同为曾经顶级世家却渐渐“开明同化”的家族站出来了。
    王氏如今仰仗崔氏而生,有这样表现的机会他当然不会放过。
    时知原本是不想这么早就搭理郑氏的,可她发现郑濂这个人真的就是习惯性过不得几天舒服日子,非得让人天天给修修枝叶才舒服,这一次她没耐性再继续陪着他唱戏,既然最后的好日子嫌太长,那她就送他份大礼!
    口水战打了半个月后,众人其实仍旧没能彼此说服,正当王钊考虑要不要再下点猛料时,一件更大的事件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郑氏一部将突然叛逃出郑氏治下,称郑氏为盗天下里通敌国,当日北境与雪州之乱皆是郑氏筹划,只为牵制荀、崔两家大军方便自己盗取天下!
    此事一出天下皆惊,之前虽然也有流言蜚语,可到底都是捕风捉影的猜测,可如今却是有个郑氏部将亲口承认,一时间议论纷纷。
    郑氏当然不能承认,声称这个部将因渎职被罚,心怀不满才给郑氏泼脏水,没有证据的一人之言如何可信,甚至还影影绰绰暗示这人已经被人收买。
    许多郑氏的支持者在此刻也站出来声,称郑氏是世家名门、行事一直都是君子之风,自举兵以来,也从未有过任何背德之事,哪怕是当初攻打蜀州也是为了给同为世家的柳氏讨回公道,并无任何通敌行为。
    甚至还称继续任由这样毫无根据的荒诞之言攻击郑氏,除了能纵容背主无德之人外还会寒了天下忠义之辈的心。
    时知在家听了这话都不禁要拍手叫好,她倒是不知,郑氏什么时候从世家楷模又变成了天下忠义之辈的代言人!
    可恨郑濂太谨慎,给那几个敌国密谋时没有留下什么实质证据可以探查,不然真恨不得把“通敌叛国”四个字刻在他脑门儿上。
    荀延能撬动这个郑氏部将应该花了不少心思,时知当然不会干看着,她打算给事态再添把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