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喔,去哪里都行。”田小苗浑不在意。
林恪静在一边笑道:“小苗,去外贸局吧,赶上广交会,没准能接待外宾呢!”
邱阿娣也说:“好啊,我们一起外贸局,还能做个伴儿。”
林恪静是从京城来的,分回去的可能性很大。邱阿娣是杭城来的,希望能留在沪上。她打听过了,外贸部门每年都来要人,就是名额有限。
考完试,就放寒假了。
这时已是二月初,要过年了。孙梅英和田大旺越发忙碌,几乎天天加班。田小苗回到家,就接下了家务活儿。
做饭,洗衣裳,打扫卫生。
五一和三子也放假了。
五一上了初中,功课多了,寒假作业一大堆。田小苗怕五一出去瞎跑,尽可能的圈着他。三子上小学四年级,院里的同龄人不少,贪玩得很,也得揪着。
五一和三子被小苗管着,老老实实的。
孙梅英和田大旺很放心。小苗在家,他们省心多了。
赶着过年,田大旺照例给老家寄钱。
这是一点心意,让爹娘和岳父岳母手头松快一些,过得更踏实一点。田老汉和袁氏也寄来了山货,好大一包,够吃半年的。
孙梅英把东西分了分,准备给进军送过去。
不等她出发,柳进军就来了。
部队上发了东西,柳进军提了一条鱼、一筐子咸鸭蛋,都是连队里喂养的。
“进军,玉华咋样?”
“好着呢!”柳进军乐呵呵的。
去年十月,孙玉华生了一个男孩,取名叫柳凯明,小名明明。孙妈妈特地赶过来,帮着照应,说退休了,终于有时间了。
相比起前两年,生活好多了。
市场供应稳定,农副产品丰富起来。赶着过年,各单位都发了福利,有大米、菜籽油、猪肉、鸡蛋、干菜、咸鱼等等,都是从集贸市场上采购的,比平价供应的要贵一些。但不定量,能敞开了买,就当福利发放了。
这些跟农业政策有关。
新年伊始,农业会议召开了,围绕着粮食、棉花、油料、牲畜、养殖等等。要想旱涝保收、稳定高产,一方面要解决水利问题,另一方面要求土地、肥料、种子、精耕细作等技术跟上去,这样才能提高产量,彻底解决粮食问题。
到了“除夕”,田大旺和孙梅英做了一桌子菜。
鸡鸭鱼肉都有,丰盛得很。
一家人围着桌子,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
拿三子的话说:“爸爸,过年就是好啊,天天有肉吃!”
柳进军一家也很热闹。
孙妈妈在沪上过年,凯凯、跃跃高兴得不得了。明明也蹬着小腿儿,扯着嗓子哇哇着,把孙玉华忙得团团转。
“添了娃娃,就是添乱啊……”
孙玉华嘴上埋怨着,可心里很满足,也很幸福。
沪上很热闹,可金陵城那边却是冷冷清清。
军校不放假,冬子和梅子都下了基层,不回来。柳进原早有思想准备,可赶着吃年夜饭,还是感到前所未有的冷清。小梅撒着娇,要爸爸吃鸡腿,也提不起劲来。
娃娃们大了,都离开家了。
等小梅长大了,是不是也要走啊?柳进原再次体会到了爹娘当初的心情。他跟进军就是这么离开家乡的。
苏红霞笑道:“进原,要不咱们回沪上?”
“哦,等暖和了再说吧……”
柳进原还有工作要做,脱不开身。
对冬子和梅子的牵挂,只好搁在心里。
*
“春节”就这么过去了。
学校开学了,田小苗回到学校,开始实习。
她去了外贸局,跟林恪静、邱阿娣分在一个小组。
报到那天,在走廊里碰到了赵景坤。
赵景坤穿着灰色中山装,熨烫得板板正正的,一看就是个干部。
“赵叔叔!”田小苗打着招呼。
赵景坤看着小苗,猛一下没认出来。
“赵叔叔,我是田小苗……”
“是小苗啊?瞧叔叔这眼神儿……”
赵景坤很高兴,把田小苗等人让进办公室。邱阿娣看到门上的牌匾,眼睛一亮。这位赵叔叔是处长,负责对外联络工作的。
赵景坤听到小苗来实习,就介绍开了。
他经常出差,跑了好几趟海外,对港澳地区很熟悉,讲了不少新鲜事儿。田小苗对港岛的认识,不局限于地图,听得津津有味儿。
赵景坤联系的外商很多,其中就包括盛氏企业,跟盛爱龄的父亲也很熟悉。
田小苗想问问盛爱龄,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港岛那边也讲究意识形态,尤其是学校里抓得很严,生怕跟内地沾一点边儿。学生们只能反对,不能说好话,否则就会受到监视。当然,不光是港岛,整个西方都是如此。就连号称“自由”的米国,也畏惧红色.力量,把一切苗头都扼杀在萌芽状态。
盛爱龄出去后,就断了联系。田小苗觉得这样也好,海外关系现在没啥,可运动来了,会惹麻烦的。
赵景坤是个热心肠,就发出了邀请。
“小苗,你们几个外语好,干脆分到外贸局好了,咱们这边跟外商打交道多,用得着……”
“好,看学校那边的安排…..”
田小苗客气了几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