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理想的训练基地,江立峰当场圈了下来。
柳冬生画了几幅草图,把地形地貌都标注出来。这比拍摄的照片还管用,沟沟壑壑,流露于笔端,记在了脑子里。
江立峰见了,夸道:“小柳,你还真有两下子啊!”
“报告首长,这是基本功,在基层锻炼积累下来的……”
柳冬生很谦虚,可内心有点得意。
画了那么多年,终于派上了大用场。
回到京城,柳冬生参与到了设计中。他跟几位参谋一起工作,按照军事化标准打造一个训练基地。
在忙忙碌碌中,进入了三月。
柳冬生记着一个重要的日子,那就是小苗的生日。
他抽空去了一趟市里,买了一条纱巾,想送给小苗。京城风沙很大,尤其是春天,不戴纱巾会迷了眼。本来,他想买一条红色的,可柜台上没有,只好选了蓝色。
小苗喜欢红色,从小到大都是。可赶着运动,提倡艰苦朴素的作风,太过鲜艳的服饰没了踪迹,满大街都是蓝、绿、灰。
柳冬生把纱巾叠好放起来,等着小苗回来。
远在欧洲,田小苗度过了二十六岁生日。
她本来都忘了,收听国内新闻时,听着播音员播报:“今天是三月十三号,农历二月初六……”,才猛然想起来。
她想犒劳自己一下,就下了一锅挂面,打了两个鸡蛋。
江黎明也跟着沾了光,盛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
为了节省费用,大家都很节俭。虽然有专门的厨师,可除了招待会,都是家常便饭。市面上蔬菜很贵,工作人员就在后院开了一片菜地,种上了青菜。挂面也是厨师做的,外面根本买不到。自力更生,丰衣足食。节省的同时,也减少了不必要的外出。
随着对外联络的增多,使馆上下被各个情报机构盯着。
以前是防米国人,现在又多了苏联人。
自打米国拉拢我们,苏联就警觉起来。跟我们的关系看似缓和了,可内里的斗争很激烈。当然,表面上还是要注意一下,不好太过明显。
相比起来,苏联和米国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是你死我活的关系。我们跟苏联都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属于内部矛盾。并且,有一定的基础,人民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即便关系最紧张的时刻,也从未针对过苏联人民。就像危机关头,丢原子.弹也是丢到米国那边,而不会去伤害苏联人民。
但苏联情报人员很特殊。他们隶属于安全部门,权力很大,行事上很果断,不得不小心。
国际风云变幻,一切要靠实力说话。
田小苗盼着那个爆炸性的消息,日子越临近,也就越兴奋。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注2)
特大喜讯,传遍四方。
全世界都看到了,“东方.红一号”上了天。
要知道,除了苏联和米国,只有英、法这些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才有这种能力。而作为发展中的中国,不但独立自主研制成功,还用自行研制的火箭一次发射成功。
这样的成就令人瞩目,对第三世界的震撼可想而知。就在一年后,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注3)
想到这些,田小苗很激动。
可她却无从表达。
不能写日记,不能宣之于口,不能在报告中流露出来,也不能跟任何人提起,包括江黎明在内。虽然,江黎明是最信赖的同志,可还是不能透露丝毫。
就在举国上下欢欣鼓舞之际,米国又伸出了爪子。
从南越撤军的同时,空袭北越,轰炸中南半岛的小国家,挑起事端。我国立马发出号召,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米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
舆论战该打就打,毫不客气。
当然,米帝这么做是放烟雾弹。为了所谓的“光荣”撤退,给自己脸上涂脂抹粉,显得好看一些。
识破了这一点,外交层面的接触照旧。
到了“国庆节”,米国的一位友好人士登上了城楼,被国家领导人接见。这一信号,立马传递回去,中米两国的关系又拉近了一步。
距离“贸易禁运”的解除越来越近了。
田小苗盼望着,外交史上的奇迹就要出现了。不管是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获益匪浅。
第154章 .推进
*
远在内蒙荒漠,陆军训练基地已扩建完成。
这是在原有的坦克训练场的基础上,扩大了好几倍,达一千多平方公里。沙漠、草原、山地、沟壑,排兵布阵,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切准备就绪。
到了深秋时节,全军战术训练拉开了帷幕。
各大军区都将派出最强的“王牌旅”,跟驻扎在基地的蓝军比试一番。
柳冬生也参加了。作为作战参谋,他是蓝军中的一员,跟团队一起拟定战术,打败前来挑战的红队。按照计划,蓝军也需要磨砺,这样才能战无不胜,成为真正的磨刀石。
作为战略专家,柳进原自然不能错过。
他收到江立峰的邀请,成了参观团的一员。来到基地,登上高高的瞭望塔,俯瞰着一望无际的草场、丘陵、山岗,豪迈之情顿时涌上了心头。
第一场对抗开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