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他一个人改变贫穷蒙昧的状态太难了,需要引入新的源流。
长青哈哈笑着走过来,“我一开始也这样担心,但现在完全不担心了。咱们都多虑了,三爷做事不说十拿九稳,也至少有七八成把握的。”
林鱼微微愣神,她知道荣时一贯很优秀,但那只是个模糊的概念,她不知道他在仕林中的影响力,也不知道他在科举考生心目中是封神的存在。
当年荣时连中三元闻名天下,金殿上面圣,荣时却说同期之中,还有一七旬老翁中举,古稀老人金殿登科实乃祥瑞,所以主动把状元之位让了出去。从那时候起,他就成了读书人心中的楷模。
他亲自操刀出科举文选,足以引得那些为科举愁白头发的士子蜂涌而至。
而那些文章,足以让他们醍醐灌顶大开眼界,看了一遍还会要看第二遍。
荣时刻碑的院落,辰时开门酉时闭院,总有人会在里面呆了一天又一天,欲罢不能。
每人每天五文,日复一日算下来,进账着实不少。
不过,这反倒是最其次的。
“这些文人士子大多肩不能抗手不能提,吃饭不下庖厨穿衣不会浆洗,出不能无骡马入不能缺童仆。我以云景地狭物薄为由,限制入境人数,要求不得携带童仆,所以他们怎么办?”
林鱼随即明悟。
“当然就只能雇佣本地人了,租赁老乡的屋子,借用老乡的驴马,找本地人做工做仆。”
毕竟,能读的起书并能千里迢迢赶过来的人,可能不富裕但绝对不会太穷。
“没错”长青佩服的五体投地:“三爷高啊。”
别的不说,在荣时有意识的引导和推动下,大街上的乞丐都肉眼可见的减少了。
想到自己刚才一路走来看到的变化,林鱼急促的呼吸了一下,心潮一时难以平复。
这就是一个优秀的官员给一个地方带来的改变?若是翠屏山里有一个这样的人……不,翠屏山里不会有这样的人。
林鱼眉心仿佛被扎了一下,眉头轻轻皱了起来。
时机到了,荣时便开始着手建立真正的书院。来的士子多了,并非人人都富裕,总是只出不进谁都会心疼,那就让他们来书院下帷讲学吧。
赚点束脩,维持生计,自己还能继续深造,本地一些求新求进的土著也有了读书的机会,何乐不为。
于是,县学也有了,荣时“开民智”的计划总是迈出了第一步。
林鱼目光又落在了少少身上,他大概不知道自己就是荣时这个计划的第一批受益人。
“这个地方缺的不仅是钱,更是人,有钱又有文化的人,有了人,自然就活起来了。”
荣时的眼光素来独到但林鱼亲身体会到还是大为震撼。
“看来……大人最近过得很充实。”
荣时愣了一下,点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自己该做的事而已。”
“我只是不想再犯错了。”
林鱼吃了一惊,后知后觉自己听到了什么。
“大人错在何处?”
“错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我离真正的“民”太远了。”
他垂眸看了林鱼一眼,“我离你也太远了。”
林鱼错愕,她抬眸,四目相会,瞳仁里映出荣时料峭却深沉的面容。
荣时追来之后,给她的感觉始终是温和而绵软的,像一块松松的鸡蛋糕,而现在她吃鸡蛋糕吃出了一点混进去的杏仁,有种出乎意料的硌人。
片刻之后,才有余味缓慢弥散口腔。
你好像真得找到自己的方向了。
我就不一样了,林鱼轻轻捏了捏衣襟。
她以前有回家这件事撑着,整个人都活得很有精神很有盼头,可现在目标没有了,信念也就没有了。
她一开始学着翠屏山的人生活,觉得自己本来该是那样的面孔,可现在又觉得削足适履不如放弃。
荣时从京城远道而来,反而在这里脚踏实地了,想也知道,如果连云景县这种难缠的局面都理顺了,以后入阁也好为相也罢,应该都没有什么难题可以挡住他。
我来寻找自我,但你比我先找到了。林鱼心想,那我呢?我千里迢迢折腾来折腾去现在好像更加迷茫了。
第63章 . 明悟 遇到你是我很幸运的事
“刚刚那几个看着像是商户?”
“出版商和书贩子, 云景县很多村子都是免税的,我跟他们说了,让他们不管是小厮杂役还是刻版的工匠,都用本地人, 我就为他们争取减免商税的政策。”
“他们不合作也没得选, 毕竟质量最高数量最多的科举文选, 都是三爷自己编的。”
长青眉飞色舞一扫去年冬天的萎靡。
以后, 这座县城里会有许多书局文台。只不过这里面贩卖的不是一般的诗集古文,而是科举时文史务策, 还有科举范文选集。
到时候这里满大街都是科举教辅资料的行当。
这是荣时的先见之明,随着云景县,这个原本的贫寒之地, 因为“科举教育”红火起来,来得人越来越多,固守碑林保证发展已然不可能。
与其等别的商贾从中攫利,不如自己先下手为强。
林鱼当然知道科举对读书人的重要性,那不是简单的背书就行,还要注意文风笔法,甚至科举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 古典文集浩如烟海,任你皓首穷经遨游书海,那又什么时候是个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