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2页
    “我要回去了。”他转身就走,他不想让她知道他背后的疼痛。
    “你怎么会这么巧救了我?”灵犀在他身后问。
    文绍没有回头,轻轻一笑:“倘若你真的对一个人用心,她想做什么,是很容易察觉的。”
    此次出行,他也在其中。他的目光一直在她的身上,当看到她形态有异时,怎会猜不出她的心思。可是她不顾一切跳下冰冷的护城河,却是他没有想到的。
    当时一个小宫女落水,御林军不愿意跳下冰冷的河水去救,只是拉了两个船夫去看,自然是没有结果的。
    他当时便悄悄下去了,终于在水中捞到了她。找到她时,她已经失去了知觉。
    灵犀坐在床上,怔怔望着他的背影,轻轻叹了一口气。她欠了他那么多,以后该怎么还?
    她心中忐忑又激动,站起来从窗户看向外头,外头没有高高的宫墙,看过去是一片结了冰的池塘,旁边又有几座民宅。没有护卫,没有铜锁,什么都没有,只要她想,就可以出门可以到处走。
    她真的披了衣裳起来,推开了院子门,站在了池塘旁边,周遭静谧的连个虫儿都没有。
    这安静的天地,没有束缚的天地,抬头望着广阔的天际,那边已经浮起了一丝清晨的曙光。
    这一刻,她终于相信了,她自由了,终于自由了!
    她笑了,大声的笑,安静的空气里响彻了她的笑声。她这样放肆的笑,并没有一个人来干涉来管束。
    这种感觉,实在太美好了!
    第28章 、V28
    皇帝回宫已经是深夜, 众人疲惫,也无人敢去惊扰他。一直到第二天,十六的清早, 赵合终于得到了消息。
    因为出行人数众多,踩踏伤了几个宫女太监, 还有一个落了水。
    当小太监禀告赵合的时候, 赵合大吃一惊:“你说谁落水了?”
    小太监回道:“御药房的灵犀。”
    “轰”的一下,仿佛雷击在头顶上一般, 赵合瞪大了眼睛惊得半晌没有说话。
    “死……死了?”他的声音开始颤抖。
    小太监挠挠头,道:“这寒冬腊月的,掉下去肯定是死了。但是船夫没找着尸体, 怕是被水冲到外河去了。”
    赵合只觉得双腿发软, 这个消息, 必须由他禀告给陛下, 他……他生平第一次感觉到这么害怕。
    “哗啦啦……”一阵清脆的瓷器破碎的声音,守在永和殿寝宫外头的宫女太监全都听到了,吓得浑身颤抖。
    陛下虽然喜怒无常,但从不随便乱摔东西, 今儿这是出了大事了。
    赵合躬身立在皇帝跟前,背心跟额头上都是汗。
    “为什么现在才来告诉朕!”
    那位咆哮的声音、滔天的怒火,让赵合这样的大总管都觉得承受不住。
    赵合“噗通”一声跪在地上, 哽咽道:“陛下……奴才有错!可是奴才也是今早才得到的消息啊!御林军那帮蠢货也不知道怎么办事的!”
    “去找!”祁连珏脸色铁青, 眼底透出红色, 紧紧握着双拳,“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从护城河到玉河,统统给朕翻一遍!找不到, 让御林军的人拎着脑袋来见朕!”
    “是,是。奴才这就去办。”
    赵合喏喏的退了出来,擦去了额上的汗水。
    御药房里,香药在房里揉着眼睛哭,她听说灵犀落水死了,从昨儿就哭个不停。
    景姑姑看着她床头搁着灵犀亲手编织的腰佩,不由得有些犹疑。昨儿是元宵出宫,灵犀为何会提前留了东西给她?这样子,倒像是惜别一般。
    她蓦地想起什么,似乎明白了。灵犀她是打定主意要走的,她落水,究竟是真落还是假落,她究竟死了没有?
    景绣也听说过每年元宵总有人失踪,难道如今灵犀也走的这个路子?
    这么想着,景绣心中倒也没有那么难受,或许她还活着。
    但这话,她只能憋在心里,不能说出来。她劝了香药几句,又试探的问了红绡,红绡只是摇头说不知道。不一会儿,便有慎刑司的人过来将红绡带走了,红绡因为护卫不力,被关进了慎刑司大牢。不过关了一两个月后,不知怎的又被放了出来。
    因为灵犀一事,元宵夜当晚值班的御林军首领全都被打了板子卸了官,又罚了一堆人,将护城河翻了个遍,到底没有找出个什么来。
    宫里人都说,灵犀死了。
    没有了灵犀,永和殿那边不再传药,景姑姑一下子闲了下来。即便是真有什么风寒毛病,也是永和殿的总管赵合亲自过来拿药。御药房的宫女们再也不能靠近永和殿一寸,陛下似乎在忌惮着什么。
    香药说她偶尔几次在御药房外,远远的看到一个人影,看那人背影身形,似乎是陛下。他远远看几眼,又转身离开,背影很是孤寂。
    **
    正值深春,莺飞草长。
    京城北边的吉祥坊不大,在靠近北门的位置,不是最热闹繁华的地段,只是寻常百姓的居所。
    在吉祥坊不起眼的一条小街道上,开了一个“苏嬷嬷饭铺”,这饭铺专做汤饭、炒饭、盖浇饭。最近又增了新的品种——药膳粥。
    民间懂得药理的人不多,会做药膳的也少。如今这里出了药膳,便有好奇者过来尝试,一吃都赞不绝口。不但好吃,还能治病,这消息一传开,奔着药膳来的人便多了起来,苏嬷嬷家的生意比以前好了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