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9页
    可她这会儿什么都没做,萧攸离开之后,她日日赏花看鱼过得自在,懒得交际就不交际,不想出门就少出门,只是定期去给难民捐钱施粥和盖一些能够寄身的屋棚,却被皇帝下了圣谕夸赞。
    看来这次萧攸低头的事情,皇帝也不是不知道,这就在这儿给她补回来了。
    = =
    萧攸回府后,刚进了正院,就看到钟嬷嬷远远地迎来上来。
    钟嬷嬷给萧攸请安过后,并不肯走,而是继续开口道:“上次奴婢替王妃给宫里太子妃和皇太孙送果盒过去,碰巧在宫道上遇到了陈太妃娘娘。娘娘看在殿下的面子上,请了奴婢去宫里头喝茶,还道自己娘家有个侄女儿,一直仰慕着四殿下……若是殿下喜欢,只管同陈家打声招呼便是。
    陈大人也曾说过,自家姑娘若是能够伺候殿下左右,帮衬一二,也算是天大的福气。奴婢从前在太妃那里当差的时候见过,当真是天生丽质,婉转多情。”
    钟嬷嬷觉得陈太妃是好意。
    陈家虽然在朝中没有什么一二品的重臣,但也是体面人家,族中在朝为官之人不少,儿孙大都有出息,也算是树大根深,如果此事能成,是不小的助力。
    早先年皇帝都没给四皇子赏赐一个像样的侍妾,直到四殿下成婚之时,各家也没有把女儿送过来的意思,不过是看着四皇子不得圣心,怕误了姑娘前程。
    如今的四皇子已非昨日的四皇子了,不光是皇帝的得力助手,还是太子的跟前红人。
    钟嬷嬷此举,也是在拍四皇子的马屁,却不想刚一开口拍到了马腿上。
    萧攸冷冷看了她一眼:“嬷嬷近些时日在府上是不是过得很得闲?”
    钟嬷嬷好歹在宫廷当中过了大半辈子,却还这么不晓事。如今怎么着也算是晏王府的人了,还有事没事往旧主那边跑,这又是哪宫的规矩?
    再说了,陈家行事最是滑头,事事利己为先,没有半点风骨,是他最看不上的那一类人。
    他有王妃一个便已知足,如今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再去应付其他女子,对于钟嬷嬷的这番提议自然没有好脸色。
    “咱们府后头那一片田地还空着,王妃喜食竹笋,嬷嬷要是平日里没什么事,就带人去后面种上些竹子,也比在府里闲着无事生非要来得强一些。”
    钟嬷嬷听了四皇子这话,吓得好险没跪下来。
    她也曾经是执掌一宫的大嬷嬷,先帝在时的风云人物,如今竟然让她去带人种竹子,只是因为王府这个不满十八岁的王妃喜欢吃春笋。
    这世道真是越来越难混了。
    可如今四皇子才是自己的正经主子,他就是这府里顶头的天,对于他的命令,自己出了遵从之外别无二选。
    钟嬷嬷垂着头应了下来:“是,奴婢这就带人去办。”
    = =
    陆想容见萧攸会正院时脸色并不算好,可见今天在乾清宫中和皇帝谈得并不愉快。
    这件事情到这儿就算有了个结尾,陆想容不想他继续为了这事心中烦郁,就让春生把皇帝和贵妃赏的东西拿出来给他看看,也好转移一下注意力。
    听说皇帝和皇贵妃给妻子赏赐了东西,萧攸脸色稍霁。
    宫里这次赏下来的东西还算比较实用。
    有夏天做衣服用的料子,有可以用做窗纱的几款轻薄的织纱,还有两件玉制摆件,夏天用来点缀屋子正好相宜。
    除此之外,还有两篓鲜果和一套十二把描金竹骨扇,扇坠和往日不同,用的是碧玺和流苏,看起来十分别致,用来消暑不错。
    陆想容边把玩着扇子边对萧攸道:“皇上也是,明明觉得是亏待了你,要给你赏东西,却偏偏只命皇贵妃把赏赐给我。内廷司得了皇贵妃授意,送来的都是女子用的衣料和摆件,我也只能照单全收,改日再去挑了其他的布料给你做夏衣了。”
    看样子皇帝分明还是带着点儿气的,倒也不是全心全意想要给这个儿子脸面。
    萧攸也是看到内廷司的赏赐后才意识到,自己这一走也有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回来还在顾着朝中的那些事情,都没有怎么关心她的一些事情。
    需要做什么衣服,喜欢什么样的礼物。
    他都还没有问她。
    想到这里,萧攸拉着她坐了下来:“眼看就是乞巧节了,你从前闺中时候,乞巧节都许了些什么愿望?”
    陆想容眨了眨眼睛,努力思考道:“远的也记不清了……”
    毕竟闺中时候过乞巧节的记忆,如今还停留在前世呢。
    “大概都是许愿家人康健,父兄一切平安。”
    也曾许愿嫁给心仪之人,不过这时却对那人却是避之不及了。
    陆想容估计,萧攸这时候选择这个话题同她聊天,就主动说起了年少时候的趣事。
    “小时候我最羡慕兵部侍郎徐大人家的三姐姐。徐三姐姐的母亲是扬州人,开了京中最有名的甜品铺子,就是那家杏芳斋。他们平日里不同季节会有限量做出的糕点,即便是提前预定也未必能够买到的。不过徐家三姐姐就好了,因着是自家的铺子,什么都能吃到,还不必去排着买点心,当年的我们都对她很是羡慕。”
    “当时我就想呀,如果我也能有这样的一个甜点铺子,那不知该有多好,所以也曾经许下过这样的愿望。后来闲谈时候,也免不了同母亲他们说起了此事,母亲却说,咱们家里没有开这个的经验,祖母也说,若是想开这样的小店,倒不如开一处酒家或者茶楼,更好打理,也好多些收益。我当时也就随口一说,听两位长辈不愿,便也就放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