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充斥着不可说的东西,概括来讲,即为经验之谈。
“对不对啊!”
看纪清志笑而不语,纪墨追问,他想要知道纪清志的答案作为参考,为了更好地论证答案,也许他们下山之后能够再找那位樵夫,免费替他义诊一下,看看四诊之后的论断是怎样的。
纪清志,光凭看人一眼,两句话的工夫,就能知道对方是什么病症吗?
纪墨倒是不怀疑医师能够有这样的水准,只是疑惑其中的推导过程,这就好像一道看似很复杂的数学题摆在面前,自己还没有思路,不知道从什么方法下手,同桌已经直接给出了最终结果,呵呵,敢不敢把过程写明白?
“爹爹快说啊!”
见纪清志还不答,纪墨催促,他被齐鹏抱着,上半身直接倾过去要够纪清志一样。
纪清志抬手把他接过去,放下来,让他自己走,只道:“过两日看结果再告诉你。”
说完,纪清志就继续往山上走,目光在周围的草木上扫过,似乎在找什么,又像是随便看看。
看到某处野菜,便指着让齐鹏去采摘,“不要根,叶子就可以了,这些能吃。”
齐鹏没觉得自己被排斥在外,反而很高兴被吩咐做事,连忙找到那丛野菜,蹲下身来,从背篓中取出小药锄,小心翼翼地挖野菜,生怕弄掉一片叶子的模样看起来很认真。
纪墨站在纪清志身边儿,仰头看着他,琢磨了一下那句话的意思,心底微凉,纪清志的意思分明是在说那病症过两天就会有所显现,所以不必急于一时,等病症发起之时再看结果就可知此刻所想是否正确。
这个说法没什么问题,现在就是纪清志告诉纪墨那是怎样的病,纪墨也不会全信,还会本能地想着去验证,而最好的验证就是等病发,到时候一看明白了。
但,这种病发和未发的两种状态下,难道不是未发更好治疗吗?
未病先防,总比病了再治要好些吧,这就好像变天了会让人多穿衣裳,免得冻病了。
刚才纪清志还跟那樵夫聊了两句,虽不多,却也是认识的人,这样的事情提醒一声,难道不好吗?
偏要等着病发?
只为了让纪墨亲眼看看答案吗?
齐鹏已经挖了野菜回来,纪墨心中不好再问纪清志这样的问题,倒像是在质疑对方人品一样,便默默跟着继续往前走。
山中一行当日便回了,背篓之中装了不少的野菜,却没什么新鲜的药材,倒不是山中没有,只是山中那些,多数都是他们医馆之中已有的便宜药草,少量采摘,回来还要再炮制积压,也没什么意思,药草也是会过期的,所以,干脆就没有采摘,由着它们继续生长了。
晚间,纪墨问起来纪清志为何不提醒樵夫,并提前给他诊治。
“病未发而言,不妥,当等发后,再显手段,如此才有恩情,反之则为人所厌。”纪清志的回答是如此朴实无华。
纪墨默然。
第475章
两天后,那樵夫没有传来发病的消息,纪墨疑惑地看着纪清志,以为他判断错误了。
下午问起来的时候,纪清志才笑:“我还当你天天往门外看什么呐,竟是惦记着这个,这样,明日咱们再去山里走走。”
上次采摘的野菜最后做了一顿野菜面,舍得放调料和肉的野菜面真的挺好吃的,连纪墨都跟着吃了两小碗,纪清志更是吃了两大碗之多,齐鹏见他们两个势头猛,总共野菜也不多,都没怎么敢吃,吃了小半碗尝了尝味道罢了。
当时纪清志就说这时候的野菜正好吃,可惜过几天就没有了什么的,这会儿再去,指不定还要再挖点儿野菜回来吃。
纪墨这样想着,看到齐鹏熟练地准备外出的东西,那不动声色放到背篓之中的小药锄,嘻嘻,不由冲他一笑,显然他也想到了。
次日一早,他们如上次一样外出,纪清志认识那樵夫,知道对方住在哪个村子,但具体的位置,就不太了解了,正好道上有人跟他打招呼,便顺便问了一声。
一个村子之中,家家户户都要用柴,谁家都会去山上砍柴,但要单独卖柴为生的就不多了,哪怕小城不远,也不会有人天天去城里卖柴火,一打听就知道了。
“是刘樵啊,唉,倒是个好人,就是命不好,没了。”
说话的村人这样叹息着,话语中的意思让纪墨一愣,没了,是……死了?怎么这么快?
任何病症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就算是要致死的疾病,只要不是见血封喉的毒药级别,当下就死的可能性也很低,只能说致死率高,可拖延一段时间,还是能够做到的,毕竟这么大一个人,病毒才多小,就算是要攻城略地,它也得跑一阵儿吧。
哪怕是瘟疫,最少也要一到两天的时间才能带走一个人的性命。
算一算,从上次见面到现在,不过三天,莫不是当天病发,之后就死了?
纪墨还在觉得不合理,纪清志已经跟村人道谢,他知道了刘樵住处,却没准备过去,而是让齐鹏抱着纪墨往回走,连近在眼前的山都不去了。
“怎么不去了?”
纪墨还不明白,就算是人死了,好歹看一眼吧,就是穷人家停灵时间不长,也总有一两天时间,刚才也没人提到下葬的事情,所以,是不是还能看看尸身?便是看不到,问问他的家人,他最后的症状,是不是也能对他之前所得的病症做出推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