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承泽等急了,他直接徒手将另外的芋头给拿在手上仔细查看,问道:“大夫,芋头到底能不能吃?”
“老夫、老夫不确定。”大夫不敢确定地说芋头不能吃,也不敢确定地说芋头能吃,陷入了纠结之中。
赵承泽皱眉:“干脆这样,另外再找一只活鸡过来,黎成石你亲自喂它也吃芋头,要是家鸡吃了芋头没事,那就应该能说明芋头没有毒,到时我再派人将芋头送去京城,让京城的大夫看看这芋头能不能食用。”
赵承泽是京城官家子弟的事大家都知道,他说完这句话就将大夫手上的芋头收回:“今天的事必须保密,在本官查清楚之前,你们谁都不能把这件事说出去。”
作者闲话:感谢美妍y()对我的支持)
第102章 推广芋头
县衙的活鸡和野鸡一起吃黎成石带回来的芋头,两天过去,两只鸡把芋头给吃完了。
又过了两天,估计是习惯了在县衙的氛围,野鸡开始跟在家鸡身后转悠,比之前蔫嗒嗒的样子精神多了,值得一提的是,两只鸡都好好的没事。
然后,赵承泽让人把野鸡和家鸡都杀了,找了两条狗来,分别将两只鸡的肉喂给两狗吃。
两天后,吃了鸡肉的狗没有任何事。
赵承泽让黎成石带人回他们村附近、周围其他几个村都挖取了芋头到县衙,将这些芋头用布袋子放着,写明了出处,同他写明情况的信件一起,叫人日夜兼程、快马加鞭送去京城。
六天后,赵大人收到了赵承泽送来的东西,他看了信不敢立马送给上面,先烤了几个芋头试试,确认了鸡和狗吃了熟的芋头没事后,他找了几个大夫分别查看芋头。
这时候,已经是五月底了,天气越发炎热,北方各地很多百姓活不下去,开始大规模地往南边跑。
事不宜迟,赵大人拿着儿子送来的芋头、信件和他的实验结果直接进宫面圣。
当朝皇帝永嘉帝是个挺勤政爱民的,今年出现了旱情的兆头时,他就召集六部官员商讨如何应对本次旱灾,减少国家百姓受到的损伤,北地的各个官府都已经打开粮仓发放救济粮,国库的赈灾银两正在运输路上,等到六月初应该就能到各地。
赵承泽的信引起了永嘉帝的注意,作为一个勤政的皇帝,他知道芋头是何物,只是同大家的认知一样,觉得芋头是有毒的,不能碰不能吃。
但是适逢灾年,永嘉帝觉得应该看看再说,万一芋头是可以食用的,天下因旱灾而受难吃不饱的百姓就要减少很大一部分,他立马找来御医查看赵承从昌平县运来的芋头,还派人赶去京城外找了这边河岸的芋头。
经过鸡、狗等牲畜试吃,又同天牢里提了几个犯了死刑应该秋后问斩的犯人出来试吃,几天之后得出结果,芋头熟了是可以吃的,不论是煮熟还是烤熟的,都没有毒。
永嘉帝沉了两三个月的脸色第一次露出笑脸,他看着身边跟过来听结果的吏部侍郎赵大人:“很好,很好,朕心甚慰,天下百姓熬过此次旱灾有望。”
赵大人擦了擦额角的汗水,有热的,有紧张的:“托皇上洪福。”
当天下午,皇帝就让翰林院掌院学士邹学士起草了一份政令,将芋头作为本次旱灾的重要粮食。
这一条政令通过极快的速度传到了大虞朝各地,要求各地父母官按照政令的内容宣传。
焦急地等待了近一个月,赵承泽终于收到了这一份来自京城快马加鞭送来的政令,确认了芋头可以食用,只是在吃之前务必做熟。
要宣传这一条政令不容易,这时候没有人认为芋头是可以吃的,强令百姓尝试肯定是不可取的,赵承泽想了个办法,将芋头先煮熟,然后切成碎块同糙米、玉米碎一起煮粥。
这个粥熬得很是浓稠,让差役在城门外搭了个棚子施粥,做粥的材料赵承泽没有让人藏着掖着,明明白白告诉所有人这粥是用芋头做出来的。
城门口的百姓看到了芋头被扔进锅里,立马对香喷喷的粥敬而远之,不敢有吃一口的想法。
随着粥熬煮的时间越长,香味飘得越远,终于有一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看着像是外地逃难过来的汉子忍不住了,伸手端了一碗摆在桌上的粥。
芋头同糙米、玉米碎一起熬煮出来的粥香软顺滑,柔化了糙米粗糙的口感,带着芋头特有的清香,由于在刚开始熬粥的时候还放了一根猪大骨,粥里带着肉香,吃得那人停不下嘴。
一碗下肚还不满足,他又拿了一碗起来,足足吃了四大碗才停下来。
旁边的人用看赴死勇士的眼神看着他:“兄弟,你肚子痛不痛,身上痒不痒?”
“不痛,也不痒,这粥太香了,要不是我已经吃撑了,我还想再吃一碗!”第一个喝粥的汉子扶着滚圆的肚子找了个地方坐下。
他是从北方逃过来的,家里本就穷,爹娘还死得早,他守着破屋子和两亩薄田娶不上老婆,遇到这次旱灾在老家活不下去了,他干脆把田贱卖之后到南方来寻找活路。
旁边的人继续对他说:“听你口应是从北方过来的,你不知道,我看官爷在粥里加了芋头,芋头是有毒的,不能吃!”
“管它有没有毒,我都要饿死了,就算有毒把我毒死了,到了阎王爷那里不是饿死鬼,下辈子投个好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