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明显的是就是黎成力在决定同钱杏花和离,或者说将钱杏花休掉之后,他下定决心种植紫薯,进一步机缘巧合发现了再生稻,如果有钱杏花在,她不会同意,他也不大可能做这些事,如果没有最开始的改变,后来的荣誉、金钱、地位也都不会跟着过来,黎成力还是以前那个沉默寡言没有什么存在感的中年男人。
至于说钱杏花这个人,姜芷芸在黎明瑾跟前不好说太多对她的真实评价,总归一个字就是蠢。
所以在说到钱杏花的时候,姜芷芸就只给黎明瑾提了一句,让他不要学前二伯娘,眼光看长远一些,蝇头小利没有争来争去的必要,孝顺老人、敬爱相公、教育子女这些事做好,认真经营自己的生活。
其实在姜芷芸心里,钱杏花最蠢的地方就是她同黎成力成亲后没有将自己的心思放在自己的相公身上,反而一直想着生儿子当自己的依靠,这一点姜芷芸不能理解。
不过姜芷芸猜测钱杏花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她的爹死得早,她娘跟着两个儿子生活得也还不错,所以她会下意识认为男人靠不住,儿子才行。
但是吧,钱杏花又没有学到她娘为人处世的方式,一味地想着靠儿子,也不看看她儿子才多大,不想着好好教一教只知道宠溺,还好现在黎明才的性子被掰正一些了,不然这个孩子以后还有得头疼。
除了黎明才,黎明春和黎明夏两人的性格也因为她们娘的影响曾经有点问题,黎明春软弱胆小、逆来顺受,黎明夏大胆自立,但是想法略微有点偏激。
经过这几年的调整两人倒是都好了不少,尤其是黎明春可能是为了白晨,她学着自己立起来,当娘家变得强势起来了后,她再嫁去了白家应该不会被白家人随意磋磨。黎明夏的棱角也圆润了不少,想法不在像以前那样。
姜芷芸将黎家二房一家子的性格和形成原因分析之后一点一点地说给了黎明瑾听,不评对错好坏,让黎明瑾自己想。
因为黎家的环境相对比较简单,姜芷芸没指望黎明瑾一次性能够全都听明白,毕竟她这样做不是要将黎明瑾教得心机深沉,她只是希望在儿子心里埋下一点种子,不要长大了之后人情世故理不清楚。
而且黎明瑾会做预知梦,姜芷芸不知道他这个能力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失还是继续,这个能力不仅会给他的生活带来便利,也会让他的生活充满了危机,所以她闲着没事就想应该怎么教瑾哥儿,生怕瑾哥儿以后被人给骗了。
因为姜芷芸的特殊教育,黎明瑾十二岁到十三岁过得别样精彩,大开眼界,她几乎是逮着机会就同黎明瑾说村里村外那些事,分析之后事件背后可能存在的一些隐情。
到了黎明瑾年满十三岁那年的秋末,他们家终于等到了县城有一套合适的一进宅子出售,黎成石、姜芷芸仔细看过宅子,调查完屋主情况、接触了下周围邻居的情况后,他们花了一百九十六两银子买下来了这个位于城北粮西巷的宅子。
然后用了三个月的时间重新将宅子装饰了一番,等到可以住人的时候已经快过年了,黎成石和姜芷芸决定回村里过了年之后再搬家。
说是搬家,其实没有多少要搬的东西,爹娘还在村里,村里的房子以后休沐、过年过节还是得回去住,而且村里的家具家什那些也不方便搬到县城来,所以他们县城的宅子里重新置办了一套新的,搬家只用收拾点铺盖衣裳细软就行,牛车两趟就能运完。
因为一进的宅子不容易等到,在黎成石他们买宅子之前,倒是黎成志他们早就在县城买了一间小二进的宅子,买个小二进的宅子是考虑到家里人多,不仅他们一家人要住县城,还有黎老头和黎老太要一起。
黎成志是黎家大房,要负责给爹娘养老的,在买宅子之前他就同二老商量好了,这几年他们还是住村里,县城的房子主要给跟着章老先生读书的黎明德和在书局做伙计的黎明礼住,他们一家偶尔到县里的宅子住几天就行。
说是这样说,黎成志实际的打算是等着儿子和女儿都长大了,那时候爹娘年龄大了也习惯在县城生活,到时再长期搬到县城来住。
黎成志的想法二老心里门清,所以刚开始得知买了宅子要去县城住的时候他们两人是不太乐意的,虽然大家羡慕的眼神让他们很高兴,但是让他们突然之间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上河村,离开辛苦耕种了几十年的土地,不管是黎老头还是黎老太都不舍得,也不习惯。
好在有了这样一个缓慢过渡的过程,他们二老在农闲时住了一段时间县城的宅子,好像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接受,所以就连舍不得土地的黎老头都没说什么。
这样一来,黎家三兄弟就只剩下了黎成力还留在村里,他手上倒是有在县城卖宅子的钱,他的钱大部分是发现再生稻时皇帝赏赐的,很少一部分是他自己种地卖粮得来的。
虽然手上的钱不少,但是黎成力不打算搬去县城住,他就想留在村里种地,也就没有在县城买宅子的想法。
最初,黎成志和黎成石都劝他可以在县城买点铺子宅子,自己不住租出去也挺好的,可是黎成力不想那样做,他同大哥和三弟商量后想要等等看能不能用这笔钱买地,买那种连起来一大片的地,看着地里的粮食丰收可比什么买铺子收租金让他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