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08页
    这四个多小时的播放时间里,足有二十六、七万民住户的贫民窟,听不到任何争吵喧哗,只有六十多台喇叭组成的播放“矩阵”中传出的声音在这片土地上流转、浸透,钻进每一名住户的耳中,落进每一名住户的心底。
    在街头巷尾玩闹的儿童,在自己的家门口做手工活的妇人、老人,在工坊中劳作的男人,在河岸边洗衣的妇女,在巴赛洛河浅水区域捕鱼的渔夫,无数人放轻了动作,放慢了节奏,安静地,专注地,听着那仿佛并不是发生在很远的地方的、与他们似乎距离很近的故事。
    卡洛琳和她的同伴们的故事,让人们向往起威斯特姆那座同样也是紧挨着巴赛洛河的美丽小镇。
    因纳得立人苏珊·肯雷迪森,阿德勒人韦伯斯特·杰克,塔奇亚人马修·贝尔特和托马斯·布拉德,这四个两百年前为保卫家乡、保卫巴赛洛河而悲壮牺牲的平民英雄,让无数第一次听见这四个名字的人心痛落泪。
    尤其是关于阿德勒人韦伯斯特的剧情桥段,连枯坐工坊几十年、已经被艰难的生活磨去所有希望和激情的皮具匠人老约克,都不禁眼眶发红。
    “我们阿德勒,也出过这样的大英雄啊……”
    听到韦伯斯特为了保护同伴喊出那句“让我们在故乡重逢吧”便惨烈地被魔兽群淹没后,老约克背过身去,偷偷擦了下眼角。
    陨落于异乡的平民英雄,在死亡来临前心心念念想要返回的故乡、想要重看一次的巴赛洛河,只是老约克看管了,看腻了的风景。
    而这些早就熟悉的景象,在老约克的心底,忽然变得非常重要,变得意义非凡起来。
    第343章 战前准备(三)
    放置着喇叭的三轮车在住户们的注目礼下回到贫民窟外的大营,又拉着炉子、煮锅、粉条回到贫民窟内。
    提供了一份只需两个铜币就能混个饱肚的晚餐,志愿者们赶在天黑前收摊时,纷纷笑着告知关心因纳得立人去向的本地住户们:“我们不会走的,明天还要来。粉条还要卖,广播剧也要继续放。”
    住户们欢呼雀跃,比过冬日庆典时还要高兴。
    等夜色暗下来,足有小半个杜塔塔城那么大的贫民窟中看不见星点火光时,有一群群鬼鬼祟祟的身影从城中溜出,蹿进贫民窟内幽深的小巷。
    白天,志愿者和合同工们勤勤恳恳地博取贫民窟住户的信任和认同感时,班拉着一票干员,连蹲守带忽悠、半天的功夫便先后“邀请”了六百多个本地帮派份子到大营里喝茶。
    这种肆无忌惮地薅本地帮派羊毛的行为,在天色黑下来、各个大大小小的本地帮派开始聚会活动后,终于暴露……
    地下帮派各有地盘、且帮派成员大多谈不上什么纪律性组织性,某个人、某几个人几天不见人又忽然冒出来是很寻常的事情。
    某个小帮派、或是某个帮派里的某个小团体发现意外财源后偷偷摸摸吃独食,销声敛迹一阵子后又忽然出现、大肆挥舞着钱币花天酒地这种事,也非常常见。
    换言之,如果班下手稍微别那么狠,比如干上几票就收手啥的,也许还不至于这么快就被发现……
    城内城外的穷人刮下来的油水能养活的脱产帮派份子,总人数也就两千来号人而已!
    各大帮派的头领们到了晚上召集人手,到场成员锐减三成,当时就很懵逼。
    而也就是直到了晚上各大帮派搞大聚会的功夫,底层的小头领和混混马仔们,才知道城外来的不是商团,而是因纳得立来的攻城部队……
    混帮派的混混马仔,和领着这些混混马仔在街面上招摇的小头领,不可能指望能有多少文化水平,当然也不可能有阅读报纸的习惯。
    虽然城里有位子爵老爷被因纳得立来的女子爵挑衅这种事早就在城内传开,可在底层帮派份子们的认知里,只是把这事儿当成贵族间的内斗来看待的——他们之中的不少人,还在之前收过点小钱、为这位子爵老爷满南城区搜索那个女子爵的身影。
    帮派的大头领们倒是一早就从贵族老爷们派来的管家那儿知道城外的因纳得立人来者不善,还接下了帮贵族老爷们分忧的生意,但也万万没想到就一个白天的功夫自家的小弟马仔就给人家薅去了那么多……
    “这帮因纳得立人也太不讲究了,你们来打领地战,跟我们这些混街头上的过不去干什么?!”
    大头领们很气愤,咬牙切齿地派出人手趁夜行动。
    老约克刚睡下,就听到外面有人在拍他家的门板,动作很轻,但拍得很密、很急促。
    老约克撑着胳膊从芦苇席上起身,推了下小儿子,让他去开门。
    小儿子迷迷糊糊地爬起来去开门时,老约克扶着墙壁起身,先掀起自己身下的席子遮到同样被吵醒的女儿身上,这才伸手去摸搁在窗前木桌上的火柴点油灯。
    老约克并没有结婚,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全是从南城门下的垃圾堆里抱回来的,健康的大儿子入秋后就下乡打零工去了,天生兔唇的小儿子和哑巴女儿陪在他身边。
    从小苦到大的哑巴女儿黑黑瘦瘦的,并不漂亮,可毕竟长到了能嫁人的年纪,老约克也已经给她找好了结婚对象,健康的大儿子不在家的这段时间里,老约克得看顾好女儿。
    老约克把平时舍不得点的油灯点亮,敲门的人已经走进他这间年轻时盖好的木屋里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