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70页
    如果是续娶的话,会写嫁与某人为继室。
    这种东西就像是现代的结婚登记证一样,有了就代表你们是合法夫妻。
    徐小美是跟着刘货郎跑出来的,根本没有这个东西,刘货郎跟她名义上还是两个人,而不是夫妻俩。
    加上刘货郎为了追求那个有钱的小寡妇,没少给人家送东西,最开始是拿了徐小美的一对儿银耳环,人家连看都没看一眼,刘货郎发现这小寡妇身边的大丫鬟,戴的都是银耳坠子,而不是银耳环。
    银耳坠子可比简单的银耳环要贵多了。
    第二次他就送了一根金簪子,这回小寡妇满意了。
    几次之后,他们俩那薄弱的家底,就送的七七八八,差不离了。
    徐小美是个乡下丫头,没啥见识,到了这里之后,江南的烟雨迷离了她的眼睛,自己穿着绸缎衣服,每日吃饱喝足了,就在家里临时租赁的房子里,打开窗户,看着窗下的小桥流水,日子过得清闲。
    有人养活她,可不是好日子么。
    也就洗洗衣服做做饭,院子小,打扫的事情也不累。
    就每日等着刘货郎赚钱回来养她,可是没过几日,刘货郎就不是那个样子了,首先要她出门去挣点钱,给人洗个衣服啥的,也挣点家里的嚼谷,他们落脚的地方,是一个比较富庶的江南镇子,别看是个镇子,花销却不小,堪比在他们县城里的花销了。
    他们本来有上百两银子的,只是这房租一年就要十两银子,吃喝拉撒睡,一年也得花个二三十两,还得说是节俭的,他们俩一朝离开了老家,就觉得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了。
    这花费上就有些大手大脚。
    加上刘货郎勾搭小寡妇的花费,就没剩下多少。
    徐小美的银子都租房子和过日子了,刘货郎说他的钱留着做买卖。
    而且刘货郎还给了徐小美十两银子的存款,这个是要留着过河的钱。
    所以徐小美就对这个杂货朗死心塌地,却死心塌地错了地方,她那么信任刘货郎,跟他私奔到了这里,却不知道补一张婚书。
    他们俩是拿了路引的!
    起码找人补办个婚书没什么难度,可惜啊,她不懂得律法,更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甚至是自己本身的安全。
    因为她的存在,刘货郎是不可能跟小寡妇成亲的,索性这不是没有婚书么。
    而这个镇子上来了两个陌生人,大家都知道,徐小美说是夫妻,可是刘货郎一开始没吭声,后来就否认了。
    这下子,谁不知道他们俩这关系,不太正常啊!
    刘货郎还在想怎么摆脱徐小美,因为徐小美当时是跟着他跑出来的,他们应该去补办个婚书,但是他不想补办了。
    又觉得对不起徐小美,他对徐小美还是很有感情的。
    无奈的是,那个小寡妇却要走了,原来那个小寡妇只是回娘家住一段时间,现在要回去了,而小寡妇的婆家,就是在千里之外的大西北,据说她娘家没啥人了,家里还有一个千里方圆的大牧场,牛羊上万只!
    一座堡垒,奴仆上百,家里的金银珠宝更是无数,三五年的陈粮都吃不了的吃。
    可以说是威震一方了。
    据说那小寡妇当年是跟那里的少主成婚,其实是为了冲喜,年纪轻轻的就守了寡,只留下一个四岁的小子,她回娘家来是给自家的老爹奔丧的,在娘家已经待了一年了,也得回去了。
    刘货郎想着跟人家去当老爷,吃香的喝辣的,所以一咬牙,将徐小美迷晕了,那小寡妇却派人将他们俩一起捎带上了回程的车队。
    一路上还好,徐小美被绑着,也没见到刘货郎,她以为自己被人拐卖了,到了大西北,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到了地方,才看到刘货郎,跟那个小寡妇亲亲我我,奸夫淫妇!
    徐小美破口大骂,但是没办法,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小寡妇还没怎么样呢,刘货郎上去一巴掌就把她给打蒙圈了。
    徐小美后来才知道,他们到了大西北这边,小寡妇就给她办了个奴籍,她成了个奴婢!
    大臻虽然立国之初就严格规范了奴籍。
    可上有政声下有对策啊!
    朝廷发文大家遵守,但是也少不了仆役奴婢。
    刘货郎觉得自己可以跟有钱的小寡妇双宿双飞了,他想得美。
    那小寡妇到了家,不到三天就露出来真面目,那女人是个关外胡子头儿的姘头,根本不是她说的那么好,她所在地只是一个普通的沙堡所在地,喝的水都是苦的那种。
    她去南边儿回娘家,不止勾搭了刘货郎这样的货色,好几个壮年汉子都跟着他来了,这些人都被她塞给了自己的姘头当手下,而徐小美这样的女人也有几个,都被她一转手卖给了她的姘头,这胡子头儿打家劫舍之余,还是个人口贩子。
    那个地界儿是个三不管地带,平民百姓是不会去的,只有被坑蒙拐骗的人,才会去。
    结果他们倒霉了,刚去那里,还没等安顿好,赶上了朝廷大军剿匪!
    刘货郎怎么样了她不知道,她跟着那个小寡妇跑了,又因为当时乱的很,谁会在意几个吱哇乱叫的妇人?
    一群女子带着几个打手跑了,后来听说他们那些人,都被官兵砍了脑袋。
    而她们流落出来之后,遇到了一个塞外的外族商队,那几个打手将她们这一群女人都卖给了这一伙外族商队,有了钱之后一分,也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