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皇后心中动摇了,宫里的孩子总归是比外面的孩子早熟些,也更有城府,若真是十三岁的孩子干出来的事……不是不可能,只是细思极恐。
这么小就算计这些,他想要什么?
秦和还看着她,在等她答复。
如果只看两个皇子的年纪,现在就琢磨这些确实为时过早。
可是陛下是身子……实在料不准什么时候天就变了,总归是要小心提防,谨慎行事。
徐皇后心一横,面上带着不太自然的笑意,摸了摸秦和的头,柔声道:“这还不是你需要考虑的,有我在呢,你就好好念书,有机会去见见薛相。”
“薛继?”秦和愣了一下,有点不明白她的意思。“见舅舅不是一样吗?”
徐皇后变了脸色,严肃道:“你听着,一直倚重外戚的天子不会有出息,被天子倚重的外戚多半没有好下场,徐阑明白这个道理不够,你也要记在心里。”
秦和思虑了一番,像是明白了,转过神来又反问道:“若是倚重丞相,会不会出第二个褚邱。”
褚邱已经是前朝的事了,他叱咤风云把持朝堂教唆太子篡位谋反的时候,莫说秦和还没出生,连秦胥都还根基不稳。
徐皇后有些诧异,秦和这是翻过前朝旧事了?
“他做不成褚邱,你也不会是先帝。”她道:“你不是在倚重他,而是在掌控他。”
——
长宁十四年春;
新的一届科举在即,秦胥却无心于此,从崔贵妃出了月子开始到现在几个月了,他心里有个欲望一直在叫嚣着。
十年了,他已经十年没离开过长安城了,上一次还是跟薛继微服的时候。
秦胥当然是想一开春就离京东巡,这回还是正大光明的去,要带着皇后和贵妃。
可春闱就在眼前,数千考生都进了京城了,会试之后的殿试那是要天子在场。
此时走,春闱怎么办?
他提起此事就被满朝官员一再劝阻,满头白发的程不惊撑着拐杖也要来念叨几句,到最后自然是不了了之了。
开春东巡是不可能了,之后则未必,无非是入夏了路途炎热些,可这拦不住正在兴头上的秦胥。
“丞相,有你监国,朕很放心。”
这话他说的不轻不重,薛继听了心里多了千斤重担。
自古以来监国就不是什么好差事,办的好了受猜忌,办的不好必定要被责骂,两头堵,实在难做。
第130章 十万
“徐大人随驾吗?”薛继不急着应下也不急着反对,只是转了话锋问道。
照理说陪着秦胥从宁王走到天子之位的旧臣如今只剩下薛继和徐阑二人了,他若是出巡,必定要带至少一个信得过的官员。
方才他命薛继监国理政,那只能是徐阑随驾了。
谁料秦胥摆了摆手,否定道:“不必,你们俩守着朝廷朕才放心,随驾有陈绍就行。”
陈绍,又是陈绍。
薛继心里一惊,他只知自打陛下登基以来就重用陈绍,陈绍晋升为刑部尚书也有一段时间了,可他怎么也想不到,陛下对陈绍的信任已经到了这种程度。
近两年来越来越多官员与陈绍交好,这些他都有所耳闻,以陈绍的野心,绝不会仅仅满足于一个小小的尚书之位。
听闻他还有意攀附太子,这用心显然不单纯。
没等薛继开口,秦胥自己就转移了话题。
只见他翻了翻桌上的奏章,沉声道:“还有五天。”
薛继不明所以,只应了声「是」。
他继续道:“听闻江晏的长子今年考?”
提到此事,薛继不由得提高了警惕,但凡举办科举最怕的就是舞弊,一旦出现舞弊,少则一人满门抄斩,多则满朝官员折损一半。
而这种官员之后,最容易被人抓住把柄。
即便江晏早就告老还乡远离朝廷,这种流言蜚语还是躲不过的。
薛继微微颔首应道:“是,江公子在江淮一带还颇有才名。”
“再有才名,也不能重用。”
——
薛府的大门外站着一个年轻的男子,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身着青衫,银簪束发,揣在袖中拇指不断摩挲着,眉宇之间流露出紧张的神色。
王衢一开门看见的就是这副景象,愣了片刻,迟疑地张口询问道:“这位公子,您是?”
只听他语气平静道:“江栾,请问薛大人在吗?”
这名字听着耳生,王衢也没多想,坦言道:“我们家大人入宫面圣去了,晚些回来,公子若是有事找他,可以先进前厅等候。”
江栾道了声谢,也不跟他客气,这就进了府中,跟着他进了前厅。
王衢招呼府上下人给他上了茶,再喊了个人在旁边伺候着,自己忙着旁的事去了。
不出一刻钟,薛继从宫中回来了,才进薛府的院门,一抬眼就看见王衢匆匆走来。
王衢欠身禀道:“主子,有人找。”
薛继闻言皱了眉,临近春闱,官员都忙得焦头烂额,谁会这时候上门?“什么人?在前厅?”
王衢道:“他自称江栾,听口音是江淮人,在前厅呢。”
江栾,江淮人……
薛继心里暗骂了一句,怕什么来什么,这人想必就是前任丞相江晏的长子,也不知是为什么登门,总归不会是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