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29页
    李长博喝一口茶水,笑看一眼敏郡王。
    敏郡王就劝她:“其实,早点学出来几个,付小娘子也能轻松很多。到时候也能过自己的日子。”
    付拾一沉吟片刻,微笑道谢:“多谢敏郡王。”
    但是这个事情嘛,她就没说好还是不好了。
    李长博微微一笑,见敏郡王还要开口,就先岔开话题:“今日一会儿我想带着祖母出来走走,请付小娘子替我准备几个适合祖母吃的饭菜。”
    敏郡王便住了口,想了一阵,也没再开口。
    付拾一一口应下:“太夫人年纪大了,出来活动活动,也有益于身子骨。”
    既是太夫人要过来,付拾一当然要亲自下厨。
    敏郡王就和李长博继续聊天。
    敏郡王替李长博斟茶:“李县令为何要阻拦这件事情?”
    李长博看住敏郡王,却问了另外一件事:“敏郡王这样心思,是为了付小娘子早日嫁人?”
    被戳穿心思,敏郡王半点不好意思也没有,也没有平日腼腆,大大方方承认了:“是。”
    对于敏郡王这样的情况,李长博半点惊讶也没有,反而温和一笑,和敏郡王对视:“敏郡王如此表里不一,就不怕付小娘子半点不喜?”
    面对如此意味深长的话,敏郡王也微笑,终于有了一丝平日的腼腆:“彼此彼此,李县令也差不多。”
    两人相视而笑,看起来一派和睦。
    方良站在旁边,目不斜视,事实上冷汗都快下来了:总觉得自家郎君心情不太好的样子。
    李长博慢慢喝一口酸梅汤:“凭着付小娘子本事,总有一日,付小娘子会名满天下。她是天上的鹰隼,不是笼子里的黄雀。”
    敏郡王轻笑:“我有钱。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去何处,就去何处。黄雀有什么意思?笼子里养大的玩物罢了。”
    要说还是鹰隼有意思。
    李长博面色渐渐冷凝,语气也有点儿肃:“付小娘子不是任何人的玩物。”
    敏郡王也正了颜色:“我是正经想娶妻。”
    顿了顿,敏郡王反问:“我是想娶妻,那李县令又是为什么?就算付小娘子嫁人,也不影响她继续做仵作。与李县令又有什么影响?”
    方良大气不敢喘:敏郡王这话有点犀利啊。就是不知郎君能不能承受住——
    这话问得李长博沉默了良久。
    付拾一出来,看到了二人之间暗流涌动的样子,就悄悄撞了下燕娘:“这是怎么了?”
    燕娘也没过去听,自然也不清楚:“兴许是说什么事情?”
    付拾一好奇:“还没怎么见过李县令这样严肃呢。”
    而那头,李长博缓缓开口回答敏郡王的问题:“她是我请来的,我自是要负责到底。”
    敏郡王更干脆:“那为了付小娘子终身大事考虑,李县令更应当支持我才是。毕竟放眼天下,谁又比我更好?”
    方良支着耳朵听,心里忍不住撇嘴:这口气可太大了。不说别的,我们郎君就比你更好!
    李长博也微微一笑,看住敏郡王:“那敏郡王就试试。若能胜过我,我便不再多说一句。”
    敏郡王见了鬼一般:“付小娘子的婚事,为什么要胜过你?”
    李长博被问得微微一怔,心里头仿佛有个答案呼之欲出。
    偏这个时候有人带着高力士进来了。
    方良一胳膊肘就撞了自家郎君,惊恐得话都说出来:我的天啊!这是谁!
    李长博和敏郡王抬头一看,登时也都不敢坐着了,起身就迎上去——皇帝陛下亲临,能不紧张吗!
    付拾一也瞧见了,事实上,她认出了高力士,却没认出皇帝。
    但是看气度,看高力士跟着他的样子,心里也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登时,付拾一有点儿慌:“燕娘,你掐我一把。我怎么觉得我出现了幻觉呢?”
    燕娘掐了付拾一一把。
    付拾一确定不是自己幻觉后,立刻殷勤的扑上去:“这位郎君,里面请,里面请!”
    内心:我的天啊!皇帝陛下真的过来吃饭了!我的天啊!要是伺候好了,吃得满意了,会不会给我好多金饼子!
    此时此刻,皇帝陛下在付拾一眼里,就是一堆移动的金子,正布林布林的闪着金光。
    高力士斜睨付拾一:“付小娘子,能包店吗?”
    付拾一满脸笑,见牙不见眼:“能啊,太能了!我这就去安排!”
    付拾一转头歉然看一眼李长博和敏郡王:那咋办?天老大,第二老二,老三就是皇帝陛下,你们要不缓缓?
    敏郡王和李长博读出了付拾一的意思,而后二人对视一眼,都迎上去行礼。
    陛下显然是微服私访,笑眯眯也很好说话:“都坐下说话。既是碰见了,就一起。”
    李长博看一眼方良,方良就去家里通知一声。
    第442章 乱点鸳鸯
    付拾一还是第一次近距离观察皇帝陛下。
    然后发现皇帝陛下真的是长得挺帅的——如今杨贵妃还没出现,按照年龄计算,才不多两岁而已。
    所以现在皇帝陛下还是个非常年轻且非常帅的形象。
    三十多岁,帅气多金的男人——这简直就是完美男神。
    付拾一偷看一眼,紧张得心里头砰砰跳:如果长安办选美,陛下参加,那肯定是至少前三甲!另外两名,一名是卢知春,一名是李长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