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李辞辛享受了“浓烈”的母爱差不多半年。
等他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生存能力的学习。母海獭就来了个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直接断奶遗弃了他。
不过李辞辛也终于可以继续任务了。
这一次,系统依旧抠门地只能使用三个基因。还是和上次一样,选择了那老三样。力量、隐身和强腐蚀液。
这一下子他从六十几斤的小可爱,变成了五百斤左右的大可爱。
找了一个平静的海面,李辞辛照了一下。还好模样并不狰狞,像是个加大号的公仔娃娃。
当海獭的这半年,他也从资料中了解到,海獭这个物种,与这次的任务目标巨儒艮,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巨儒艮是人类出现的历史上,第二大海洋哺乳动物,体长6~9米,体重在4吨~11吨。和大象差不多大,甚至更胜一筹。
当然它们和大象的确有着渊缘,后世经过基因检测,海牛目关系最近的就是长鼻目。
在进化史上,它们共同的祖先分了家,一支成了后来的大象,一支往海洋进军,成了海牛与儒艮。
海牛目分海牛科与儒艮科,后来共三种海牛与一种儒艮。
巨儒艮一开始的名字,叫斯特拉大海牛。可实际上细分的话,应该是儒艮科的才对。
因为儒艮和海牛还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它们的尾巴和嘴。儒艮是月牙型的尾巴与布袋状的嘴,而海牛则是铲子型的尾巴与分瓣的嘴。
斯特拉这个名字不是地名,而是源于巨儒艮的第一个发现者,同时也是悲剧的开启者。
1741年,熊国著名探险家维图斯.白令,带领着自己的船队,在彼得大帝的指令下,去开启一条新的航线,以缩短与当时华夏帝国的贸易路线。
可是1741年六月,他们的船队遇险,大部分船员死亡。剩下的人流浪到一个荒无人烟的荒岛之上,后来这个岛被命名为白令岛。
就在这里,巨儒艮与人类第一次相遇,结果带来了灭顶之灾。
船长维图斯.白令因为坏血病而死去。当时,作为船上随行的博物学家与医生,斯特拉就成为了暂时的领导人。
这些船员为了活下去,他们想尽办法捕捉能吃的东西,什么海獭,海象,只可惜难度太大。食物来源极其不稳定,经常吃不饱。
直到后来,他们发现了巨儒艮。
虽然巨儒艮长这么大块头,可实际上它却是地地道道的食草动物。靠海草和其他海生植物为食,几乎没有攻击力。甚至斯特拉本人都称它们为“温柔的巨人”。
对于陷入绝境的这些人来说,这不亚于是海面上漂浮着一块肥肉,他们开始想办法捕食这些大家伙。
斯特拉在他著作的《海洋兽类》中,光巨儒艮的部分就占了一半篇幅,上面详细记录了他们当时屠杀巨儒艮的方法与步骤:
他们会用大铁钩勾住水中的巨儒艮,然后三十几个人一起用力拉。等拖到很浅的地方时,巨儒艮会用前肢抵住海床,防止自己被拖上岸。
这时就会有人用长矛刺向巨儒艮,最后杀死它。
书中记载,巨儒艮的肉质非常鲜美,像极了牛肉;油脂可以用来照明;皮甚至可以用来补船。
就这样,靠着捕杀巨儒艮,这些人得以熬过寒冬,第二年船被修补好后,离开了这座荒岛。
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也许巨儒艮还不会灭绝。
可是,事与愿违,斯特拉船队的传奇冒险,将巨儒艮这个物种的消息带了出去。
浑身是宝,又容易捕捉的巨儒艮,也被皮毛商盯上了,大量的探险者来到这片海域,对巨儒艮进行了毫无节制的屠杀。
有推测,巨儒艮可能是一夫一妻制的动物,具有结群性。所以杀死一头之后,其它的都不会离开,往往都是被人类一锅端。
仅仅27年的时光,1768年,有记录的最后一只巨儒艮被捕杀,从此这个“温柔的巨人”就彻底消失了。
甚至连软组织标本都没有留下,只剩下光秃秃的骨骼。
后人经过研究,推断在更新世时期,巨儒艮曾广泛分布于北太平洋,全新世时期数量开始大规模减少。
到人类发现它们的时候,估计就只剩下阿留申群岛、科曼多尔群岛以及白令海峡附近存在着,而且数量也不多,估计在1500头——2000头左右。
这样的种群数量已经比较危险。
而人类却是加快了进度,对其造成了摧枯拉朽的破坏。直接至其灭亡。
李辞辛知道,现在船队还没有流落科曼多尔群岛,他必须赶在前面,找到巨儒艮。
不过那些船员…………要知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想法。
这个时候的人们,认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他们对于这些动物的索取,根本不会有节制。
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一样有人存在这样的观念。想要改变这样的情况,那可太难了。
不过,现在李辞辛的首要的目标:是游过宽广的海域,前往科曼多尔群岛的白令岛。阻止祸事的源头!
出发!
第44章 死亡海域
寒风之下, 却艳阳高照。
一群海狮正零零散散地躺在沙滩上晒太阳,远处的海浪中,一个黑乎乎的身影正努力的往这里游。
不一会儿,一头大海獭上了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