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顺帝心中暗笑,自顾自的先把名次排好,然后才拿起了最后一张卷子。
这张卷子的字迹,笔锋锐利,苍劲有力。
承顺帝看第一眼就觉得熟悉,总感觉好像在哪里见过。
只是他每日都要批阅奏折,今日又看了好几份卷子,便以为自己是产生错觉,也没有再深思。
但看完内容后,他却觉得极为震惊,甚至还有些不可思议。
这位贡生行文风格与其他书生完全不同,很是独树一帜,用词也极为大胆。
在提及地方州县的政治举措时,更是毫不留情的批判了一番。
虽然极其张扬,可偏偏也一针见血,比那位程卓还叫人刮目相看。
甚至承顺帝觉得他这不是在应试,而是在特意写批文。
承顺帝直接抬头,看着殿中贡生问道:“方开霁何在?”
坐在最前面的方开霁,规规矩矩起了身:“回陛下,草民正是方开霁。”
承顺帝打量着他,眸中有些不可置信。
谁能想到,眼前这个面容清秀温和,看起来极其斯文儒雅的男子,就是这篇批文的作者?
他和程卓简直就是两个极端!
承顺帝看了他许久,才问道:“念念用之君民,则为吉士;念念用之套数,则为俗吏;念念用之身家,则为贼臣。何解?”
这段话其实是方开霁写在卷子里的,他对此也展开了详细的陈述与解释。
可承顺帝不知怎么,许是觉得他外貌气质,与卷子上那凌厉的笔锋不太契合,便想着当场听他言论一二。
方开霁在听到依华独家整理承顺帝发问后,脸色却毫无变化。
他直着身子,只微微垂了头,语气清冽温和的开了口。
“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尚贤者,政之本也。贤能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财须民生,强赖民力,威恃民势,福由民殖,德俟民茂,义以民行……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承顺帝静静的看着这个年轻人,听他站在殿中,侃侃而谈。
他的声音温和平静,却好似带着无数的力量。
从官吏选拔、为官当政到民生关系,最后甚至谈到了君王社稷。
字字严谨缜密,句句条理清晰。
这现场即兴发挥的议论文,竟说得整个殿内一片鸦雀无声!
承顺帝听完后,好一会儿都没说话。
脸上表情虽寡淡平静,只是心中却早就乐开了花!
第485章 新科状元
高祖是武将出身,曾在马背上夺了天下。
可是之后要坐稳大夏的江山社稷,却要依靠这些有经世之才的文人。
只可惜他在世时,经常遗憾朝中都是些酸腐士大夫,却没多少实际可用的人才,科考也选拔不出能人志士。
但没想到,在他嵇世漳继位多年后,却遇到这么一号人了。
这个方开霁,不正是高祖先前最想要的人才吗?
承顺帝双目炯炯的看着方开霁,方开霁站在殿中任他打量,脸上并没多少惧意。
光是这番风骨,就让承顺帝满意不止!
承顺帝点点头,脸上没露出任何情绪,只让方开霁重新坐下,然后又接过了其他官员递来的卷子。
只是看过程卓和方开霁写的,如今再看其他那些中规中矩的东西,就觉得有些寡淡无味。
等到所有卷子阅罢,承顺帝终于定下了此次贡生的名次。
二甲中程卓名列第一,与其他表现出色的十六名二甲贡生,都被赐了进士出身。
三甲的贡生取前八十名,赐同进士出身。
当然这些人,其实并不是很被人关注,他们来殿试基本上也就是陪跑一圈。
毕竟有了进士身份后,又不能立即赐官,还要通过吏部铨试才行。
而这次最大的看点,当然还是在一甲前三人的身上。
考试名次固然重要,但最后状元榜眼探花的位置如何排列,还得看承顺帝殿试钦点。
诸多大臣都比较看好张盛,一来他身份不俗,二来性情温和内敛。
最重要的是,写得一手好字,非常符合承顺帝的喜好。
至于那位方开霁,最有可能被点为探花!
因为他,太喜欢出风头了。
在所有朝臣看来,方开霁应对承顺帝的询问,当是要含蓄的表达一番。
而不是像刚才那样大谈特谈,还言辞犀利的批判官场腐败之风。
这就是出风头,且还是很惹人不喜欢的风头。
可所有人都没想到,承顺帝直接开口将方开霁钦点为状元,不仅如此,他还立刻给方开霁授了官职。
“鹭州通判一职,空缺已久,方爱卿年轻气盛才学过人,正好能填补此空缺。”
承顺帝笑着说道,“那鹭州虽靠北方,却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当是配得上咱们这新科状元郎。”
他的称呼和言语神情,毫不掩饰对方开霁的欣赏和喜爱。
只是这番举动,却让朝臣们面面相觑,就连嵇常钧也微变了神色。
鹭州离鄞京不算很远,是南北两地的交通枢纽,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州府。
如承顺帝所说,这个地方环境良好地理位置又佳,是许多朝臣们费尽心思都想安插人手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