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页
    楚清睡足这点倒是真的,她从来没有像昨日那般睡得舒坦。她按了按床,硬硬的,并没有昨晚睡上去的那么软,还有温度。
    她想起昨晚那幕,莫非左如墨真是对她好?某非毒真的只要忍过去就好了?那昨日她晕倒后他又去了哪?
    “如墨公子呢?”楚清任由如诗摆弄为她换衣,不经意地问道。
    如诗想起不久前如墨公子推门出来那副更为虚弱的摸样,眼眉弯了弯道:“如墨公子似乎很疲倦,在隔壁客房睡下了。”
    他疲倦什么。楚清撇了撇嘴。
    如诗小心地看看楚清,以为楚清刚醒来立刻想见情郎,提议道:“要奴婢把如墨公子叫醒吗?”她帮楚清换上了朝服,绛红色的长袍,曲领大袖,腰间束以革带,头戴九梁冠,脚着黑靴,衬出了楚清的一股非女子般的英气。在换衣的过程,她察觉到了楚清手部的红印,脸又一红,心想如墨公子竟如此粗暴。
    她脸红心跳地遐想着昨日如墨公子与王爷的春风一度,哪知事实于此相差十万八千里。
    “不用。”楚清也没有特别想见他,虽然她有很多问题想问,想到他身子不好就让他多休息吧。“上朝吧。”
    走出如墨居后,那些打扫仆从的视线似乎比来的时候更为热烈,一个个嘴角带笑,让楚清困惑不已。
    她看着蒙蒙的天空,此时天还未亮,她却要早早地去上早朝。她心里自知早上她不会如此早醒来,还想睡个懒觉混过去,可想来是这个身体习惯了,到点睁眼,再睡就要头晕。
    而清王在如墨居待了一晚的消息在清王府像长了翅膀般流走,不到一个时辰全府皆知。
    有人喜,有人忧,有人不屑,有人鄙夷,有人愤恨……
    清王府,黎居,天边曙光微露。
    7、朝中势力分三股 ...
    一个穿着青衣长袍少年扶手站在窗口,他听着府内下人们的闲闲碎语,道什么如墨居要翻身了,说什么王爷派了太医给聂云公子医治,他眼中浮现着不屑与鄙夷。
    他心惊胆颤地等了一天,却没想到等到了这种消息。
    不过,他心中更为困惑的是为什么楚清还没有死?
    五日已过,那人更是吩咐他这毒必须在十五之前五日下,药力可以加倍,而且不易发觉,可为何清月轩仍没有传出任何消息?难道五天前,下毒被发现了?失败了?
    想到楚清谨慎异常,为人阴险毒辣,吃过的食物必让侍女用银针试毒,失败也是正常。既然被发现了,不知道她又会怎么对他,为了泄愤杀他肯定不行,若要羞辱他,他必以死相挟。他不自觉地十指紧扣手心,他若死了,引起两国战争,可不是她这个清王能担待的。
    我若死,必拉你陪葬!
    天色还是黑沉沉的,但大街上马车已随处可见,有时还造成了一定的拥堵。
    “还没到吗?”
    楚清有些不耐,掀起窗帘往外张望着。她的马车右辕上的橘红色灯笼写有“清”字,象征着清王的专用的马车。
    众人见清王的马车纷纷让行,顿时楚清的前方畅通无阻。
    念安城,文德殿外,此刻卯时未到。
    “清王早。”楚清一下马车,各种视线全都飘向了她,他们的表情都战战兢兢的,都同一时间向她招呼了一声,她沉默地点了一下头,未语。众人以为楚清因昨日之事心情不佳,所以不敢打扰。
    楚清害怕熟人向她搭讪而她露馅,所以一下马车,就摆出了一张死人脸,一副生人莫近的摸样,眼珠子却咕噜咕噜地四周转着,耳听八方,在他们各自的交谈中,把他们的样貌和名字、官位对上号。
    文德殿外不知又姗姗来迟了谁,那人还没下马车,十几个文官打扮的官员皆朝门口涌去。
    距离有些远,但楚清还是仔细辨别出了马车灯笼上大大的“沈”字。
    看众官员争先拍马屁的样子,这位应该是楚国的少年丞相沈青言了。
    昨日,楚清看了不少书,加上如诗跟她说的,也了解了不少事情。
    朝中分三股势力,先皇和太后都双双早逝,先皇唯一的幼儿,楚容十岁登基为帝,年幼懵懂,被先皇同父异母的兄弟晋王以皇帝年幼,特地从封地锦州赶往念安城,用心朝中皆知,却无法反驳。
    不少人见晋王摄政,大权在握,年幼的皇帝宛如傀儡,知先皇楚宜一脉气数已尽,纷纷靠向晋王,把注压在晋王身上。
    第二股是两年前,晋王摄政,幼帝楚容反抗无能时,其失踪一年半的皇姐大楚唯一的公主楚清突然半路杀出,以先皇
    7、朝中势力分三股 ...
    遗诏破格封得大楚帝国第一女王爷。由于其女子身份,不少人刚开始看不起,或者以为先皇的遗诏只是为了让自己唯一的女儿过上好日子,而不是远嫁他国用于政治联姻。但楚清用冷酷无情的手段威震了众人,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更是让晋王被迫放弃了摄政。
    因为她全心全意扶持自己年幼的皇弟,不少老臣虽不满楚清后宫佳丽无数,甚至把赵国质子也拉进了后宫,有时还不认同她的手段,却一直站在她的背后,因为他们效忠的是帝王,对晋王无理摄政不满很久了。
    第三股是持中立态度的丞相沈青言,他亦是在四年前老臣退位让贤后得到丞相之位,当年先帝已经病重,太后垂帘听政,才七品的他被几个老臣联名推举,更被称为治国之才,国之栋梁,很是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