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公社书记也不舍得让这么好的人才被调走,要知道自从顾青林来了之后,他们整个蕴丰公社的治安条件,可以说在县里是最好的,这么一个得力的助手跑了,那可就亏大了。
因为他不愿意去县里,公社这边又给他加了一个公社副书记的职位,再往上面就是公社书记了。
公社书记宋正国对顾青林非常看好,主动提出让他当这个公社副书记的位置。
不过顾青林提前说了,他主要还是想干治安方面的工作,这书记一般都是要跟各种文字,各种政策打交道的,他实在有些应付不来。
宋正国没有拒绝他,所以现在顾青林身兼两职,不仅工资待遇和各项福利提高了,而且还给他安排了独立的办公室和单间宿舍。
开始瞧不上顾青林的李志国,现在对顾起来简直就是佩服得不得了,成天往顾青林的办公室跑,局长常局长短的亲切的不行。
至于为啥不叫顾副书记呢?因为李志国觉得叫人家副书记总不大好,还是叫局长比较好,而且这也显得他跟顾青林是老同事了,不是么~~
连宏义就是跟往常一样,该干嘛就干嘛,看到顾青林又升职了,也没有任何的溜须拍马或者疏远的迹象,还是跟往常一样亲切的叫顾局。
现在李治国负责文字方面的工作,连宏义则负责出力,有了这两个得力助手,他们蕴丰公社的治安效果,维持的非常不错,这几年几乎算没有再发生什么大的案件了。
好几次有的大队借机闹事,都被他们几个强硬的手段压了下去。
再说周茵的家里,各种先进家具也都买了,像缝纫机这种大件他们家也已经拥有了。
可以说周茵他们一家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热,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还有镇安大队那边,周芳两口子的合作制糖事业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第1年他们就赚了一点点钱,第2年更是扩大了一倍的种植面积,赚得更多一些了。
不过总的来说,还是属于手工制作,非常辛苦就是了。
周茵有去看过几次,那做糖的整个过程,完全都是靠手工的。
尤其是榨甘蔗汁的方式,还用的是驴来拉的石磨,跟后世那种机器榨汁,完全没法比。
但不管怎么说,周芳都非常喜欢这份事业就对了,即使再辛苦,她做的也很开心。
周茵看着这四年的变化非常满意。
从一开始刚穿过来的迷茫,到现在已经完全适应这里的生活了。
不过她掰着指头算了算,现在已经是1974年的10月了,再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按照原剧情,这本书真正的男女主角就会被下放到蕴丰公社来。
她还记得大致的剧情,说是因为这边的地理条件比较特殊,知青下放都是大批量一起放到公社里,然后公社再分给每个大队。
而因为这边的气候条件和土地条件都非常好,很适合发展农场模式,所以上面决定由知青下来创建知青农场,也就是这一年,上面会把大概三四十个知青一口气放到蕴丰公社来。
男主角当时就被派到了平田大队,而女主角则被派到了正安大队。
知道他们要来了,周茵这几天非常的关注这件事情。
现在她已经被调到公社的卫生所上班了,公社卫生所跟顾青林他们的治安局办公室就只有一墙之隔。
这几天周茵总是没事就往顾青林的办公室跑,就是为了去查查看上面有没有关于知青要下来的通知。
“媳妇,怎么啦最近老是往我办公室跑?”顾青林坐在位置上,笑眯眯的拉着周茵的手,让媳妇儿坐在他的腿上,亲切的问道。
要知道媳妇可正直了,平时让她不想干活的时候,就到自己办公室来休息一下,她都不愿意呢,现在进这几天竟然主动跑过来了好几次。
“顾局长,我可不是过来偷闲的,我是过来打探消息的,这段时间怎么没有通知说会有知青下来呀?”周茵翻了翻顾青林办公桌上面各种文件,并没有看到通知。
顾青林好奇,媳妇咋还关心起这个事情来了。
“那文件在这里呢,昨天刚刚收到的,说要安排三十八个知青到蕴丰公社来,头疼,真是要人命。”顾青林忍不住皱了皱眉头。
一下子要派三十八个知青下来,这可怎么接纳呀?
周茵接过手里的文件看了看道,“怕啥嘛,咱们公社不是有二十二个大队的吗?才三十八个人,每个大队分两个过去不就行了。”
顾青林却摇摇头,“说是这么说,但没那么简单,有些大队根本就没有条件接受知青,像石头大队条件那么差,大队社员就差点要去讨饭了,他们哪里还有条件接受知青啊。”
周茵点点头道,“那就条件好的大队多安排几个,条件差的大队,少安排或者不安排就行了呗。”
顾青林听了,依旧是温和的笑了一下,“要是这么简单就好办了,这些知青下来了,都是要给他们分工分,分粮食的,条件好的大队人家也不愿意要呀。”
周茵不明白,“为啥不要啊?知青放到大队去不是都靠劳动换工分吃饭吗?”
“道理是这样的,但是媳妇你也知道的,知青都是城市里面来的娃,从小到大,没有干过活,指望他们去挣工分呐,根本就不大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