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页
    期间县丞来汇报工作的时候跟着来了庄子一次,地被分成了好几部分,每部分前面都有一个牌子,做了标记似乎什么品种的水稻,县丞面露犹豫,示意盛棠到一边来说。
    确定劳作的村民听不见后,“县主,县令大人来的第二年就试过这些外地的水稻,虽然如今隔了些年份,应该也有所不同了,但其实希望不大。”
    县丞带她去了县衙,找出了之前县令所做的卷宗,仔细一看,知名地区的水稻在这儿培育情况如何,十分详尽。
    盛棠不得不赞叹县令的工作热情和严谨度,这可太有用了,“候大人真是个好官啊。”这样的官员,竟然一直被限制在此,只能说,灭国不奇怪了。
    “这数据十分有用,”盛棠肯定道,“陈大人,我那庄子没有不继续的道理,以后也还有别的作用,你去告诉候大人一声,卷宗我先借阅一段时间。”
    拿出地图,结合卷宗记录,盛棠发现,越是靠近海南气候的水稻品种,效果越好,在文库里对比世界地图,盛棠瞄准了越南……
    盛棠书信一封快马加鞭朝琼州而去,看能否通过官方渠道去往越南,可等拿到盛父的回信,确是让盛棠冷了眼,“荒唐啊……”
    朝廷是别指望了,连知府的俸禄都能被从中作梗,看样子,老皇帝是越来越无力了,去往越南,只能花钱了!
    要致富,先修路,但修路的花费更多,在没有经济基础的前提下,没有朝廷的支持,根本就是死循环,满纸的海南发展计划,通篇都是偌大的两个字——缺钱!
    往后几天,盛棠没让县令安心学习,而是和他一起翻阅户籍,赚钱,已经刻不容缓。
    “候大人,以往的流民大多都无之前的户籍文书,县衙也未曾细究吗?”
    “都是可怜人,大部分都是真的落了,只要安分在本地生活一段时间,都能拿到身份文书,这也是各地接待流民潜规则了。”候大人手上未停,对这些之前没有文书和工种的百姓进行专门的记录。
    等众人筛选记录完毕,让衙门的官差到这些家庭去进行调查访问,问他们会什么,若有烧窑,冶铁等技术,只要有意愿,都可以领县衙的工钱或者工粮。
    “县主,就是烧好了瓷器,运输出去,也容易磕碎,且万宁县也买不起铁……”
    看样子以后还得开铁矿,又是钱呐,盛棠决定道,“候大人,我打算做琉璃,透明的琉璃。”
    在县令和县丞都不可置信的目光下,盛棠十分淡定,“我大概知道原材料,至于配方比例,就得靠匠人自己摸索了。”毕竟,不同的技术,环境,会造成不同的细节区别。
    琉璃的手工艺掌握在朝廷和最有钱或者有势的那一批人手里,县丞只当是县主有手段得知了‘天机’,县令却觉得,和物理一样,是县主不知道从哪儿得来的学问。
    “县主,我能学吗?”学习的心,蠢蠢欲动。
    盛棠也没想到有人这么爱学习,有些为难,“能……吧?不过此门学问,也是十分耽误时间的,大人莫着急。”毕竟候大人已经物理和木工手艺一起学习研究了。
    候大人也没强求,爽快地去办事了。
    制造玻璃,二氧化硅,助溶剂,澄清剂是必不可少的,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各种特殊的石头石料等,玻璃的制作,若是有懂琉璃制作的匠人来进行实验,会更容易一些,毕竟有一定的经验。而如今,就等县令那边的回复了。
    为了方便运输出去而不破碎,能制作成珠子一般的大小最好,卖给那些贵女贵妇作为装饰,而且要卖的少,毕竟物依稀为贵,这些官员大多没有经商的经验,只能靠她扛起奸商这一重担了!
    第8章 琉璃匠人
    这段时间,盛棠人都黑了一度,瘦了一圈,把芷兰心疼得直打转,林姨娘倒不觉得有问题,反而好心开导芷兰,“我说芷兰,你不觉得小姐现在虽然没那么白了,气色却好多了吗?”
    “人呐,活着都讲究精气神,以前在京里,小姐虽说万事不愁,大门不迈,但哪里有现在有人气?”
    林姨娘反而更满意现在的盛棠,“你瞧这一两个月,小姐身体可出过问题?”不过是人更干练了而已,根本算不得瘦。
    芷兰还是有些不放心,总觉得自己没照顾好小姐,李姨娘见状只得无奈摇头,“罢了,我去和小姐说说,让她别太熬夜,适当休息。”
    “多谢姨娘!”
    盛棠回县主府已经是下午了,听说林姨娘找她,直接去了倚云楼。
    依旧是男装打扮,裤脚好些泥点子,“小姐这是下地去了?芷兰看见了又得念叨了。”
    林姨娘泡茶的手艺连盛父也自叹不如,在盛棠这儿就是牛饮了,两杯水下肚,盛棠浑身舒爽,“疏通沟渠呢,每年都在搞,不然稍微堵了点,庄稼又得被淹。”
    海南雨季下雨量大,续航能力又强,哪怕如今下着雨,也得每天都得看着,为此其他的计划都得暂且放放。
    “小姐有谱就行,只是每晚也别熬夜太久,夜间烛火伤眼。”见盛棠乖巧点头,就知道没听进去,林姨娘早有所料地摇摇头,“不过这次,我确是为了另一件事情而来。”
    “我曾跟着师父四处游历,对于河道沟渠,略有所了解。”林姨娘看着外面的天空,“若是小姐信我,之后我代小姐出去巡逻,顺便根据当地环境气候,改良一下河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