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可是提心吊胆了一路,这下总算没人跟着了。
--------------------
作者有话要说:
[1]江南的《蚕豆谣》,是一首民谣。
第64章 离去
沈谣看了看窗外,沉默了半晌,忽然道:“人心真是反复无常,昨日我觉得这群人狼心狗肺,实在可恶,今日又瞧着他们热情知恩,观之可亲,又不像是恶人。”
她扬起脸,一张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里满是不解,她问道:“上河村受灾的百姓真的不恨哥哥吗?人性是善是恶?这些人会不会是害怕你回京之后报复他们,才做出这些伪善的行径?”
沈翀笑了笑:“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1]。水无常势,人无常形,人性不分善恶,全看后天环境影响,因势成性。”
“昨日有人在暗中策划引导舆论,百姓被恶引导,一时耳目闭之,才酿成了恶,今日由善主导,百姓耳目清明,辩出善恶,这才有了今日的善。”不仅仅是沈谣,便是他自己也感触良多,从前在书本上,在学堂中看到的学到的都是他人之言,只有切身感悟才知晓其中道理。
沈谣想了想道:“我师傅也曾说过类似的话,人性中兼有善恶,但看因缘,有的向善,有的向恶。凡有人的地方便始终存在着善恶之争,便是我们自己,在内心深处,自己跟自己也在争斗。”
沈翀含笑点头,眼底似是蕴藏着星辰大海。
沈谣板着一张小脸,很是认真说道:“人们常说医者仁心,救人不分贫贱,不分善恶,但我不想这样,我讨厌的人,便是跪在我面前求我,我也不会救他。”
听到这话,沈翀眉毛不由一挑,眼睛也瞪大了几分,他摸了摸沈谣的头,笑道:“你又不是圣人何苦拿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凡事只需顺应本心便可。”
沈谣闻言不由一笑,她身边的所有人里唯独沈翀最懂她,且他不会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最是善解人意。
在郴州休养了些时日,沈翀的身子在沈谣的精心调养下已恢复了不少,他将在关阳县搜集到的张希远罪证尽数整理送往京中,又往朝中递了折子,将关阳县近日发生的灾情尽数写在折子中。
郴州知府也同样往朝中递了折子,将沈翀治水经过一五一十写入奏折中。
不久朝中掀起轩然大波,一个七品的县令竟敢公然谋害朝廷命官,更至数十百万性命于不顾,实在是禽兽不如。
弘光帝当即便在朝堂发下旨意,张希远被判了诛九族。
消息传到郴州,沈翀不由叹了口气,张希远逃走时并未带走妻儿,只在外地游学的长子失去踪迹,其他人等皆免不了一死。
这也是沈翀当时忽略石门水库的主要原因,他未曾料到张希远心肠歹毒至此,竟罔顾妻儿性命。
沈翀立了大功,皇帝下旨要他回京受赏,体谅他身子不适,宽宥了些时日。
“这药怎么与昨日味道不一样?”沈翀皱了皱眉,将手掌的汤药用勺子搅了几下。
沈谣不禁咋舌,怪不得哥哥如此好美食,原是长了个精巧的舌头。
“你不是嫌药太苦了么,我昨日更换了几味药材,你且尝尝,是否没那么苦了。”
“真的?”沈翀不大相信,迟疑道:“还有些烫,我待会儿再喝。”
谁能想到死都不怕的沈翀,竟然怕吃药。
沈谣也不逼他,只对韩七叮嘱道:“看着他吃下。”
韩七只得硬着头皮应下。
翌日大早,沈谣便收拾好行装,天未亮便带着仆从离开了这所沈翀临时租住的小院。
晨曦微露,街上行人稀少,一阵风过,落下几片树叶,沈谣觉出几分秋意,回头望了一眼小院,就着青竹的手上了马车。
马车辚辚,渐渐消失在晨雾中。
“姑娘,咱们就这么走了不太好吧?”青竹有些惴惴不安,昨个儿她可是亲眼见自家姑娘跟世子爷的药中加了几味令人昏睡的迷药。世子一直不大愿意姑娘去青州侍疾,如今自家主子竟还偷跑了。
“如何就不好了?”
青竹道:“姑娘您好歹给世子爷留封书信呀?”
沈谣看了她一眼道:“兄长知晓我今日离开,且该说的话昨日也都说了。”
“世子知晓?”青竹瞪大眼睛,她一直伺候在沈谣左右,并未曾听到二人说起此事。
沈谣笑了笑却未再解释。
她猜得没错,沈翀一直立在窗前亲眼看着马车渐渐消失在巷子里,却未曾开口阻拦。
京中形势不明,沈家与秦氏几乎撕破了脸皮,在沈慧成亲之前这段时间,国公府必然不平静。选择此时回京并非明智之举,况且时人重孝,一个孝字压在头上便教你直不起身。
去青州也许会更好些,况且他已着人暗中保护,料想不会出大的纰漏。
因耽搁了许多时日,沈谣赶路依旧很急,前些时日她与沈翀一到郴州皆病倒了可怕青竹等人吓坏了,好在沈谣早有心理准备,吃了几日药慢慢就缓过来了,不仅如此还为沈翀诊病,调养身子,这般歇下来,林林总总耽搁了近一个月工夫。
远在青州的周氏在沈谣出发不久便得了信儿,如今一个月过去了还不见人,前两日又听说她绕道去郴州救了世子,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在她看来,沈翀这世子若是落了难,她儿子便是唯一嫡出的公子,自然就是最佳世子人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