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满慧道:“好呀,我明天问问老师,我们一起学。”
接下来的日子,林景严终于找到了奋斗的目标。他专攻英语,不仅沉下心来背牛津字典,还找厉教授借英文书箱啃,练对话,精力旺盛得很。
中间又学开车,加入运输车队跑长途,只要能够赚钱,林景严不怕苦不怕累。就连林景智都不得不赞叹:“老五这执拗不服输的劲头,像爸爸。”
1977年10月的某一天,军山农场沸腾了。
总场机关、各个分场、糖厂、酱油厂、印刷厂、中学……所有的广播都在播报同一则新闻——全国恢复高考!
终于,终于官宣了!正在工作的人们全都停下手中工作,走出车间、教室、办公室,站在开敞地带,仰头看着高悬的喇叭。
收听不到广播的人,也都守在收音机跟前,聆听着播音员字正腔圆地读着《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个个屏住呼吸,生怕漏掉一个字。
一视同仁——凡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符合条件者都可报考。
条件优越——招生和毕业分配按照国家计划执行,一律实行人民助学金制度,入学时满五年工龄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在学期间工资由原单位照发。
听完,所有人都激动地跳了起来。
知青点的数百名知识青年个个热泪盈眶。
“终于等到了!”
“我……我想报名。”
“我要报名参加高考!”
“只有两个多月的复习时间了?教材恐怕难得找,我赶紧去想办法。”
农场高中的校长办公室里。
林景智颤抖着双手,撑在宽大的杉木办公桌边,目光炯炯看着宋校长:“今年8月全国科教会召开之后,我就跟您说过这事,您还记得吗?”
宋校长霍地站起,抓起桌上的搪瓷缸子灌了一大口浓茶:“记得,记得!”
林景智一拍桌子:“可以开始了吧?”
宋校长哪里还坐得住,直接问:“复习资料你们都准备好了吗?”
林景智兴奋点头:“对!我负责语文,上一届高三年级组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的组长这个暑假已经将知识要点及练习题都油印好。”
宋校长整个人焕发出勃勃生机,花白的头发、纵横的皱纹也无法阻挡他的热情:“那还等什么?!你把编辑组的人抓来开会,我去找商务部老冯,让印刷厂连夜加班印教辅资料。”
林景智感觉到有一股电流,从头顶一直通到脚底,厚厚眼镜片后的一双眼睛里燃烧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宋校长,我们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你放心,这一回我们农场中学一定会放一颗卫星!”
宋校长豪迈一笑:“奋斗两个月,我要让军山农场中学这六个字,闻名省城!”
糖厂宿舍楼,二楼林正刚家,也正上演一出热烈的会面。
林正刚与林嘉明微笑地看着李宏伟、张政、周源、王梅青、贺玲这五名知青。
李宏伟激动得连声音都有点变形:“林厂长,感谢你的帮助,如果不是你透露内部消息,还为我们准备高中课本,恐怕两个月的时间很难复习好。”
林正刚摆了摆手:“我已经不是厂长喽,就不要再用这个称呼了吧?”
李宏伟忙笑着说:“在我们几个的心目中,您永远是我们的厂长。”
其他几个知青都附和:“对呀,林厂长,您对我们恩重如山,永远是我们的好厂长。”
贺玲更是眉眼带春,抿嘴笑道:“林厂长,您给我们提供资料,还把自己家的客厅开放给我们当学习场所,我们这个学习小组的成员都对您感激不尽呢。”
林正刚听在耳中,甜在心里。不枉他布局了这么久,按照嘉明的梦中指引找到这四个未来将考上好大学、有大出息的知青,再加上一个原本应该离开的贺玲,组建这个学习小组。
这五个现在工作关系还在糖厂的年青人,就是他未来的人脉资源。
林正刚打了个哈哈:“我只是顺便帮了个忙,考大学、学习都是你们自己在努力。你们比其他知青、考生提前几个月时间复习,今年十二月高考一定能够成功。”
他顿了顿,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说了句:“苟富贵、勿相忘啊。”
这一句话引来五人会心的大笑:“我们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怎么可能会忘记?如果我们真能如愿,但有差遣,只管吩咐!”
贺玲心头一阵火热,娇笑道:“如果能够考上大学,我一定好好报答您的恩情。”
林嘉明站起身,一脸的笃定:“各位哥哥姐姐,你们的努力一定不会被辜负,今年高考必胜!”
五名知青坐在客厅里,同时挥拳高呼,声音里透着浓浓的自信:“必胜!”
三分场连脊房,林家正屋。
林景严坐在窗前小饭桌旁,收音机里的新闻已经播报完毕,只剩下电流“滋滋”之音,他却没有关掉收音机,依然端坐,望着窗户外面发呆。
终于,等到了!
一切如众人所料,高考制度恢复了!
林景勇、林景仁连班都不肯上了,骑着自行车飞奔回来,一把屋就将林景严抱起,激动落泪,喃喃道:“老五,你的机会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