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跟小太监说话的时候,就没这么正经了。
太监道:“齐王妃在王府过得不太好,齐太妃把人都骂哭了,还嫌弃齐王妃拿太后娘娘来压她。奴婢隔着老远就听见齐太妃骂人了。”
这话要叫齐太妃听见,她可要大喊冤枉了,三个月,她就寻着这么一次机会骂人,不然怎么会这么凶呢?
皇帝眉头皱了起来,太监犹豫了一下,又道:“齐王妃跟齐王爷并不亲近,齐王爷听着太妃骂王妃,什么话都没说,奴婢斗胆猜测,齐王爷伤身跟齐王妃无关。”
这话不用小太监说皇帝都知道,早上在宫里他们两个是怎么相处的,皇帝看得一清二楚。
再说那顾氏说话中气十足,走路很是平稳,哪儿是那什么过度的样子呢?
皇帝不免有点可怜顾棠,“好好一个女子,行事端正,配给知彦的确是……”可惜了。
能小小年纪当上皇帝的心腹太监,这小太监也是有自己的处世之道的,那就是不偏袒任何一个人,谁都看不起,换句话说就是除了皇帝,谁的坏话都敢说。
用实际行动告诉皇帝:我只对你一个人忠心!
所以小太监又补充了一句,“齐太妃对王妃总是进宫不太满意,叫她从今往后一直在家里待着,齐王爷不好不叫她出门。”
这下皇帝生气了,“她不知道朕要叫齐王妃出门办事?她不知道齐王妃是进宫陪太后公主解闷?”
小太监道:“王妃前头解释过是进宫陪太后的,但是齐太妃说她这是不安于室。”
这词儿就是说女子红杏出墙的,皇帝气得直接站起来拍了桌子。
不是他多想,进宫陪太后是不安于室,宫里有几个男人,就他一个!
那她出墙能出到哪儿?
冤枉皇帝还能落着好?皇帝怒道:“你去寿康宫里,跟太后说说,叫太后派个嬷嬷去呵斥齐太妃,最好别叫她再生事!朕不想再听见她的声音了!”
等吃过晚饭,顾棠正打算沐浴更衣洗洗睡呢,春花急匆匆进来,道:“娘娘,宫里来了太监,在王爷屋里,说太后有口谕,让您出去呢。”
顾棠快步又回到王爷外书房,齐王爷叫两个人扶着,颤颤巍巍站在地上。
虽然模样看着挺惨,但是顾棠觉得他这一步棋走错了。
看诊的太医都是宫里派来的,他病得重不重皇帝能不知道?要是皇帝对他印象还好,笑笑也就过去了,但是今儿皇帝明显不太看得上他了,这就……是自己找死了。
顾棠进去就放轻了脚步,齐太妃回头瞪她一眼,“怎么来的这样晚!”
上头太监咳了一声,道:“传太后娘娘口谕,齐太妃思念齐王爷,太后娘娘得知之后很是欣慰,特地赏赐您她平日里看的法华经一套,希望太妃能在明年正月十五的水陆法会之前抄好,好在佛前供奉。”
齐太妃傻眼了。
顾棠粗略的算了算,现在距离中秋还有几天,那就是还剩一百五十天左右,法华经一共八万多字,也就是一天要抄五百多字个字。
看着是不多,但是这是毛笔字,基本上想要抄得整齐,不叫人看出来敷衍,那基本上一个字得一分钟左右,也就是每天抄写九个小时左右。
而且一旦抄写中间出了什么差错,比方错字啊,滴墨啊,这张纸就得废。
好家伙,这是奔着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和肩周炎去的吧。
顾棠隐晦而且同情的给齐太妃递了个眼神,翻车了吧?
太监又道:“以后宫里每三天会来一次人,来拿您抄好的经书。”
好家伙,这压力也很大啊,别叫齐太妃也病了。
太监又对顾棠笑笑,客客气气道:“以后齐王府的事情就劳您操心了。”
话说的隐晦,不过意思很明显了,齐王府后院以后就是齐王妃当家了。
齐太妃都不敢相信自己听见了什么,怎么她好好的一个太妃,如今要被儿媳妇骑在头上了?
但是她不敢问啊,这是太后的意思。
“太后一定是被奸人蒙蔽了……”齐太妃喃喃自语道。
屋里几个人都听见了,太监眉头一皱,又道:“齐王妃是个妥帖人,太后的意思,是叫齐王爷放宽心好好养病,有些事情就不要再操心了。”
太监说完,垂首而立的几个人都应了“谨遵娘娘口谕”。
太监又把顾棠叫到一边,小声问道:“王妃娘娘,齐王爷这是……真病了?连路都走不了了?”
顾棠借机又上了个眼药。
“你当他是真病了行吗?他回府的路上就开始闹腾了,我觉得是中暑,给他吃了人丹。太医也说有中暑迹象,他身体虚弱是真病!”
太监回去一字不落的转述了顾棠的话,还有齐太妃那句“太后被奸人蒙蔽”,太后冷笑了一声,“这一大家子,不就是给皇帝当过伴读?”
再仔细品品这几句话,尤其是那句“你当他是真病了行吗”,太后不免又有点心疼。
太医回来根本就没说中暑,可见这就是个借口,她这不就是为了齐王爷的面子硬撑吗?
“齐王府这一大家子,就她一个好人,可她又太好了,反倒过得最辛苦。”
太后又叹了口气,很是心疼的来了一句,“就当齐王爷是中暑吧,身子骨弱一点,也比那丢人的事好听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