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5页
    他原本以为两人都会惊讶。
    可现在看来,似乎完全没有?
    这可是四钱银子啊。
    别说纪彬了,就连引娘都不知道她爹是这么想的。
    纪彬笑着道:“没事,该买还是要买,只要不是恶意抬价就好。”
    纪彬安抚好宣老爹,谁能想到,他家这生意,已经影响周围的物价了。
    可见大家手里的银钱是真的多了。
    但这些都不要紧。
    要紧的是,这私塾要开了啊。
    要让村里的孩子们赶紧开始读书了。
    第60章
    万秀才是永义六年考上的秀才,那年他二十四。
    当时的县学破破烂烂,不如现在这样宽敞明亮,作为二十四岁的秀才,虽然不是惊才绝艳,但在偏僻的邑伊县,已经是数得上了。
    那时候在任的还不是王知县,而是另一位姓陈的知县老爷,甚至还亲自接待了他这位邑伊县的秀才,毕竟那一年里,整个邑伊县,就他一个秀才老爷。
    现在回想起来,这也许是他这辈子最风光的一段时日。
    别说万氏一族了,就连邑伊县的富户都送来钱粮,觉得他前途无限。
    毕竟一个偏僻的小县,能有多少秀才啊。
    然后是永义九年,永义十二年,去年的永义十五年。
    连着三年,他参加了会考,参加了乡试,最终去了京城。
    可都在京城那一关被拦下来。
    如果说永义九年之后,还有人过来关切,到去年的时候,已经无人问津了。
    倒是王知县安慰了几句,说科举落榜是常态,考上了才是稀奇,让他潜心读书。
    南军国的科举制度跟纪彬那个时空的不同,在科举制度完善的朝代,一般来说先是县考成为秀才。
    然后通过秋闱的乡试成为举人,举人之后再去京城参加春闱成为贡士。
    当然了,每朝每代都不太一样,这里只是举个简单的例子。
    万秀才早在九年前就中了秀才,甚至能通过春安城跟宿勤郡的会考跟乡试,但这也只是让他有资格参加京城的春闱而已。
    过了春闱,才能成为南军国的举人。
    有人说他们宿勤郡读书人少,所以才能让万秀才通过那些考试有资格去京城去汴京。
    但到了汴京那边,要跟中原的读书人,江浙的读书人,还有齐鲁的读书人,一起竞争,所以就落了下风。
    不管怎么样吧,在众人眼里,那就是考了九年没考上。
    前几年还好些,不少人对万秀才还抱有希望,但去年考试没成,则成了最后一根稻草。
    万家一族竟然开始冷嘲热讽,当然了,不是明面说的,毕竟他还是个秀才。
    但在背后那些话,就不堪入耳了。
    所以在宣三姐的提议下,让万秀才去六妹夫的杂货店做账房,万秀才也是犹豫几天就同意了。
    原本他对宣家人并不热络,可没想到自己春闱失利后,对自己最好的,竟然还是宣家人。
    但最没想到的是,六妹夫竟然想开私塾,还请他去教学。
    这对一个秀才来说,已经是极好的工作了。
    而且六妹夫丝毫没有其他商贾之人的俗气,更没有赚了几个钱就傲气的样子,反而对他十分客气。
    如果说态度是一方面,那接下来纪彬给他家的月钱,就让人感怀纪彬事情想得周到。
    当初宣家三姐跟万秀才去找纪彬,那实在是家里没有余钱,原本以为等到私塾开业之后,他家的情况才会好些。
    谁知道这事说定,他家的米粮银钱就没断过。
    而且用的理由都不是接济,又或者赠予,而是说给夫子的薪酬。
    这样一来,拿着钱都更有底气。
    年前更是送来炭火吃食银两,让他家这个东家过得都极好。
    万秀才的秀才娘罕见说了几句宣家的好,对宣三姐态度也没那样差了。
    可是过完年,每月的米粮银钱还是照样送来,只是迟迟没有私塾的消息。
    要知道这私塾可是年前都开始建了。
    一直到二月份,一点消息都没有。
    万秀才说不心急那是假的,他跟之前不好意思找活计的态度已经不同了,天天盼着去纪滦村教书。
    宣家三姐知道意思,主动回娘家一趟问问情况。
    去了才晓得,纪彬根本不在纪滦村,引娘在做主卖隔壁黄沟村的良田。
    大家都没空管私塾的事。
    好在宣家三姐一去,引娘就知道怎么回事,主动说了私塾的进度,讲她买完良田,就去布置私塾,等纪彬一回家,私塾基本就开业了。
    有了引娘的话,万秀才跟宣家三姐这才心安。
    可是细细一想,他家竟然被个十五岁的小姑娘安抚住。
    也不对,翻过年,引娘都快十六了。
    纵然如此,两人也有些不好意思,毕竟他们可比引娘大好几岁,竟然不如引娘稳重。
    可引娘像是跟往常一样,只说让两人收拾行李,这边客舍也基本建成了,到时候可以提前搬进来。
    宣家三姐跟万秀才彻底放心。
    万秀才都没好意思说,他之前都在担心,纪彬是不是有了更合适的人选。
    毕竟他一年要去好几次春安城,认识的人肯定很多。
    这些也都是瞎想了,现在安心等着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