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先生,”端木珩一丝不苟地给柳先生行了礼,又介绍端木绯道,“这是我家四妹妹,从今日开始来这里旁听。”
柳先生约莫四十来岁,一派的斯文儒雅。他捋着山羊胡,含笑道:“那就坐下吧。”
反正端木四姑娘是个姑娘家又不用考科举,多她这个旁听,少她这个旁听,对自己而言,其实没什么影响,自己只要教好端木珩就好。
“……”端木绯傻眼了,本来她还抱着一丝期望,指望柳先生会把自己这个莫名其妙的插班生赶走呢!
这下,她也只能赶鸭子上架了。
端木绯心里默默地叹气,只能乖乖地坐下了。
柳先生清了清嗓子后,就开始上课:“今天我们继续说《中庸》。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端木绯呆呆地坐在端木珩的后方,两眼渐渐地涣散了,根本就没注意柳先生在说什么……
可怜的端木绯被端木珩盯着足足上了整整两个时辰的课,直到二更天的时候才蔫蔫地回了湛清院,临睡前,她还记着,明天一定要去找祖父求求情。
要是每天都这样,这日子可就没法过了。
但是第二天,一直等到下午下衙的时候,端木宪还没有回来。
为了雪灾的事,端木宪这些日子忙得三五日才有时间回家一趟,尤其是今日,晋州也递上了求朝廷赈灾的折子,折子上说,晋州的泙耀镇、云窟县等六个镇县灾情严重,压塌了百姓的房屋,冻死了不少牛羊和大片的蔬菜,百姓苦不堪言,望朝廷拨粮镇灾,免去明年的赋税。
眼看着要过年了,皇帝看到这个折子,心一下子就沉了下去,面沉如水,打发了端木宪道:“此事容朕再思,你先退下吧。”
“皇上,那臣就先告退了。”端木宪给皇帝作揖行礼后,就退了出去。
皇帝直愣愣地看着案上的这张折子,眉宇紧锁。
“皇上喝口定神茶。”岑隐双手给皇帝奉上了杯药茶,安慰道,“皇上,丕极泰来,我大盛的气运正盛。”
药茶的香味萦绕鼻端,让皇帝紧蹙的眉头稍稍舒展了一些。
“阿隐,朕看这雪灾定是上天的警示,朕当日真不该贸然打开那个佛龛的……”皇帝感慨地叹道。
每每想到那尊目中爬出黑蚁的观音像,皇帝就觉得心神不宁,半垂的眼帘下,眸子漆黑一片。
他不想罪己,这要是真的下了罪己诏,就仿佛说自己不配为帝一样,尤其他这帝位并非自父皇手中传来的……
只是想想,皇帝就觉得如鲠在喉。
“都是那个逆子。”皇帝磨着后槽牙道,心口像是压着一座山似的。
“皇上,”岑隐不紧不慢地说道,“既然这事情源于千枫寺,臣以为干脆去千枫寺做场法事以示诚心,皇上觉得如何?”俊美的青年那阴柔的嗓音如春风拂面。
这个主意不错!皇帝一想,心动了,眉头挑了起来,抬眼朝岑隐看去,“阿隐,那就由你代朕去一趟千枫寺安排一场法事。”
岑隐领了命,跟着又道:“皇上,有道是,解铃还须系铃人。不如让二皇子殿下随臣一起前往?”
皇帝转了转拇指上的玉扳指,心道:是了,阿隐说得没错,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件事本来就是次子惹下来的麻烦,也该那逆子亲去“请罪”!
“阿隐,还是你想得周道!”皇帝深以为然地夸着岑隐,“一切就交给你了。”
有了应对之法后,皇帝浑身一轻,只觉得这些日子来的烦恼好像扫去了一大半。
“皇上放心。”岑隐躬身作揖,脸颊微微低下,嘴角在皇帝看不到的角度翘了起来。
御书房里静了下来。
于是,腊月十三日,岑隐与二皇子慕祐昌夫妇一行再次前往千枫寺。
自打上月从千枫寺回京后,皇帝就对慕祐昌很是不满,慕祐昌之前好不容易才借着楚家这门亲事讨好了皇帝,现在又闹成了这样,这段时日心中一直很是不安。
皇帝命他与岑隐一起去做法事,他自然二话不说地从命,一路上,他对岑隐也殷勤得很,几乎是点头哈腰。
“岑督主,最近化雪地上湿滑,您可要脚下留神啊。”
“岑督主,本宫听闻这里的斋菜不错,上次没来得及享用,这次我们可不要错过了。”
“岑督主……”
慕祐昌在前方与岑隐赔着笑,楚青语低眉顺眼地跟在后面,几人沿着山间小径一路上了千枫山的山顶。
等到了千枫寺,住持惠能大师带着一众僧人已经准备好了。
法事是从巳时开始的,就安排在静心殿。
殿内香烟缭绕,两边僧人井然有序地站立着,沉默中,弥漫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
慕祐昌和楚青语纷纷在观音像前的蒲团上跪了下去,殿内响起了僧人们庄严的念佛声,众人念佛,如同一人,中间夹杂着敲木鱼的笃笃声,节奏单调。
“轰隆隆!”
殿外忽然就响起了一阵轰雷声。
慕祐昌原本闭合的眼眸猛地睁了开来,回首往殿外一看,却发现明明他们上山时还阳光灿烂的天空不知何时变得阴沉了下来,层层阴云布满天空,仿佛暗夜提前降临。
隆隆的雷声一声比一声响,如同万马奔腾般,仿佛是上天在发出愤怒的咆哮声,仿佛上天在宣誓着某种不满,仿佛连他所处的静心殿都随着雷声震了一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