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法上也有讲究, 直接烤着炸着吃的是一种, 夹面包的又是一种,还有专门配下午茶的,配啤酒的,配酸菜的, 林林总总,数都数不清。
据说在最钟爱香肠的德国,香肠的种类足足有一千五百多种,井熙上辈子恰好去那边旅游过一回, 硬生生从一个香肠的初级爱好者,吃得有小半年时间,看见香肠就想吐,也是特别心有余悸。
所以井熙第一时间就问姐姐,厂里是想生产哪种香肠。
谁知道井媛听到妹妹的话,竟然惊讶的瞪大了眼睛:什么?外国香肠不就是比咱们的粗一点而已吗?难道还分种类的?
好吧,也难怪国内引进了那么多肠类生产线,最后绝大多数亏得裤子都差点没了。
如今国门才开放几年,外国进来的人少,国内能出国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国人对外面的了解,主要就是通过各种被美化过的新闻报道,还有更加天马行空的传说。
反正在井媛眼里,那几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就是大楼高得能通天,霓虹灯通晚不熄,人人都能住在郊区的小别墅里,每天吃面包喝牛奶,大鱼大肉不带重样的发达国家。
但是这种想象,又充满了一种干瘪的无奈,除了少数电影电视里偶尔窥见的场景,她既不知道外国人吃的究竟是哪种面包牛奶,更想象不出,香肠的种类还能分这么多种。
其实想一想,上辈子的井熙,很长时间里不也一样有类似的想法,只是后来国家强大了,国外又太拉胯,那些梦幻的泡泡才被一个个彻底戳破。
听着妹妹一一说起香肠的种类,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对香肠还有不同的偏好,她终于觉得这件事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认认真真拿出一个小笔记本开始记起来。
井熙也在考虑生产哪一种机器。
数控机床都玩过了,张成栋又有机械厂的关系,拼凑一套香肠生产设备出来,对现在的井熙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
一条完整的香肠生产线,大概需要绞肉,混合,冷藏腌制,充填打结,干燥以及包装等工序。
其中绝大多数设备厂里本来就有,再加上肉联厂对原材料获取的优势,这也是姚厂长当初想要引进生产线的底气所在。
问题是,就算设备再齐全,摸不清外国的喜好和出口的要求,也是白搭。
听到姐妹俩的商量,张成栋忽然问:我以前在东北吃过一种红肠,是不是跟国外的有点像?我记得当地也有厂子。
这个井熙正好知道:红肠的原产地也是欧洲,大概只传进来一百来年,不过国内的肉肠淀粉含量会高一点,国外更喜欢的还是纯肉肠
说到淀粉,井熙倒是忽然想起一个几乎称霸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传奇,火腿肠。
火腿肠?井媛和张成栋都听得一脸懵逼,和金华火腿有什么关系?
只是名字类似而已,井熙笑,火腿肠和传统的香肠不一样,其实是一种近现代发明出来的乳化肠,通过把脂肪打成细小而均匀的颗粒,获得一种富有弹性的胶状口感。
那好吃吗?井媛问了一个特别朴素的问题。
应该还不错吧,只要含肉量够高的话。
说起来,到了井熙上辈子重生前,火腿肠已经彻底沦为泡面伴侣,甚至被戏谑为狗都不吃的食物。
但其实,就像泡面一度也是一种十分高大上的流行一样,火腿肠也曾经是孩子们最垂涎的零食。
八十年代的万元户,甚至还有一个特别直观的形象,就是能每天吃一碗方便面,面里还放一根火腿肠。
上辈子,井熙第一次吃到火腿肠,大概已经是八十年代末的事情了,小小一根手指粗的火腿肠,被大火炸得油汪汪香喷喷,再洒上一点辣椒粉,绝对是最美味的街头零食之一。
这东西生产出来,外国人会买吗?井媛又问了一个她最关心的问题。
那可说不定了井熙想了想,摇头。
在她的印象里,火腿肠虽然是国外发明的,但可能是因为香肠的绝对优势太大,并没有掀起什么风浪,倒是在国内大火特火过,就是火的时间也很有限,也是机缘巧合,火腿肠出现前后正碰上了改革开放,大家口袋里的钱变多了,生活节奏也大幅度加快,于是这种和西式烤肠类似但是价格更实惠,味道和含肉量也过得去的方便食品,恰好找到了最适合的舞台。
而且,她对肉类加工品的出口,其实也不太看好。
一是上辈子肉联厂就失败过一回,二是国外对肉类制品的进口管得很严,就算生猪这条线已经打通了,但是熟制品的销售对象又是完全不同的渠道,而这时候国内的厂家,大概也很缺乏顺利通过一系列检验检疫流程的经验和能力。
那我跟厂长商量商量,问问他的意见。井媛虽然觉得妹妹说得有道理,但是她到底做不了主。
姚厂长第二天就亲自上门来拜访井熙了,跟着一起来的还有他的女儿姚佳羽。
姚佳羽看起来还是酷酷的,也不多说话,只简单的和井熙打了一声招呼,就立在一边不说话了。
其他时候,主要都是姚厂长在向井熙请教。
井熙也不藏私,把能说的都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