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5页
    井熙也很好奇,这种听上去就充满黑暗料理气质的菜,是怎么成为省大的招牌的。
    往食堂走的时候,那个女生突然反应过来:对了,我还没问你叫什么呢,我叫穆秀彤,是机械动力研二的学生。
    我叫胡浩,跟她是一个导师。
    我也是,我叫张伟。
    井熙迟疑了一下:我叫井熙。
    自从高考成绩公布,井熙的名字在省里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三人也不例外,但是他们并没有反应过来,还在笑:井熙啊,是哪个井?还挺巧的,正好跟咱们省这一届高考状元同名。
    井熙:就是我。
    三个人脸上还在笑,但是很快,就笑不出来了。
    你就是那个满分状元?
    难怪英文这么好!
    可是不对啊,高中还教机械的?
    好半晌,几个人才彻底接受现实。
    果然,能考那么高分的都不是一般人,我读高中的时候那还有空专研其他东西啊,每天的题目都要做不完了。穆秀彤感叹道。
    可不是,我当初能考上省大,家里连放了三天三夜的炮仗,可是跟状元比起来,足足少了两百多分呢!胡浩也说。
    然后张伟问:你的科技英文是自学的吗?有没有什么诀窍?
    另两个人也精神一振的围了上来。
    井熙自己也没想到,难得到省大一趟,结果有开起了英语课,大概她这个人,天生就是当老师的料?
    不过这三个研究生也帮了井熙的大忙,帮她找到了不少需要的资料,所以虽然还抽空上了几节课,倒也没怎么耽误时间。
    等把资料收集得差不多了,穆秀彤好奇的问井熙:对了还没问呢,你收集这些资料做什么?等你去了清北,那边的文献比咱们学校可多多了。
    我准备报道前抽空写两篇论文。井熙说。
    胡浩艰难的扯了一下嘴角:你是准备整理一下国外发表的论文,发在国内的期刊上?
    这倒是一个很说得通的举动,也挺聪明。
    如今国内擅长科技论文的人简直凤毛麟角,老老实实把国外的最新学术成果介绍进来,就能妥妥拿到一个一作了,甚至还有不少人直接把国外的论文当成自己的研究发表出来,竟然也能混个论文数量,还很难被发现。
    毕竟,如今国内落后实在是太多了,连能顺畅读下一篇英语文献的人才都很缺乏。
    不是,井熙摇摇头,我有个研究成果,想试一试国外的期刊。
    井熙其实也拿不太准自己的论文能不能被她心仪的期刊采用,但是凡事都要试一试,要是万一呢?
    毕竟是之前忙了那么久的成果,没有发一篇期刊庆祝庆祝,她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所有人再一次愣住了。
    按理说,研究生对发表论文也不陌生,这三个人都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国内的权威期刊上发表过论文,成绩最好的张伟甚至都发了三篇了,这个成绩已经足够让他留校,继续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但问题是,井熙才高考完,就算她是满分状元,也不至于这么快就考虑发表论文的事吧?
    要知道,做研究,发表论文,和高中的时候背公式做题目可完全不一样。
    高考考的是基础,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做研究发表论文,需要考究的却是研究者的创造能力,能不能在他的领域内发现前人没有发现的新知识,创造前人没能造出来的新事物,才是研究者努力的目标。
    而想要达到这种目标,别说一脸懵懂的本科小萌新了,就连他们这些研究生,也还在这个金字塔的最底层,努力向上爬。
    爬到第一半就掉下去的,差不多是99%的人。
    大概只有1%的人,才有机会领略金字塔顶尖的风光。
    三个人不知道井熙是不是那个百分之一,反正他们自己这辈子是别想了。
    穆秀彤结结巴巴的说:是哪种类型的成果?国外的要求可不低,一般的小发明小创造是很难发表的,要是你真觉得质量不错,还是可以先试试中文刊物,至少更保险。
    是啊,张伟也在劝,国外的期刊特别讲资历,你没有在国内的期刊发表过文章,人家大部分时候看都懒得看,你现在才高中毕业,也不用急,先在国内发几篇文章做敲门砖也不错。
    这其实是他自己准备走的路线,只是国内的敲门砖显然分量都不太够,他的英语水平又很有限,始终没有成功突破那道门槛。
    谁知,井熙竟然轻描淡写的说:我在国内已经发过论文了,上一篇前几个月就发在《机械工业信息》上了。
    那三个在刚得知井熙身份以后,还对自己的研究生身份有微妙骄傲感的人,终于彻底窒息了。
    这本期刊算是国内的顶级期刊了,三个人中只有张伟运气好在这本期刊上蹭了一个二作,另外两个人是压根蹭都蹭不上。
    那个你发的那篇论文,你是几作?胡浩还怀抱着微小的期待,希望井熙也就是一个混上去的二作三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