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26页
    井熙打听到有这么一台机器的存在,花了些外汇额度, 就跟那家厂子把机器换了过来。
    张工看着这台机器,也忍不住老泪纵横。
    他是八级工,当年也参加过这台机器的研发,但是那个带队的十级大工, 去年已经因病走了。
    看到旧物,再想到旧人,只觉得心中百种滋味都汇集到了一处,也不知道是悲还是喜。
    悲自然是因为这些年过去,不少老伙计都已经没了,当年项目组解散,竟成了他们最后一次相聚。
    喜则是因为,那点舍不去的执念,或许真有重见光明的一天。
    刚见井熙的时候,张工就觉得这个小丫头很不一般,但也绝想不到在有生之年,竟然能亲眼见到这丫头重开项目,甚至,自己还来得及参与其中。
    我这把老骨头,就彻底交给你驱使了。张工郑重对井熙说。
    井熙也只能连说不敢,说自己就是一个牵头人,具体的机床研发,她能做的也不多。
    井熙这话并不是谦虚。
    和一百年前可以纵跨多个领域的伟人不同,如今科研这条路是越走越艰深,也越来越窄。
    井熙精力旺盛,学习能力也强,但是至多只能做些简单的芯片设计,涉及到机床这种复杂集成电路,打打边手或许能行,当主导者显然能力不足。
    她也无意将科研的主要精力放在这上头。
    井熙的真正目标,还是解决光刻机研发中,机械设备跟不上的问题,当然,如果顺便能把闭环抛光机器人做出来,彻底解决镜头洁净度不够,以及产能不足的问题,那就更加完美了。
    而华国,从来就不缺人才。
    DAWN又开始对外招聘研发人员。
    DAWN的条件,也再一次在科研界的小圈子里传开了。
    这一回招的不是光电类的,而是机械控制和集成电路设计,还有伺服电机相关的人才,国内没有什么数控的技术储备,但是一波波学习相关专业的留学生,数量并不少。
    很多人选择留在国外,主要原因是科研环境和个人待遇问题,但是,当国内的待遇向好,科研经费也充足的时候,不少人或许也愿意回到自己的祖国。
    毕竟,光是一口吃的,家乡菜也总更顺口一些。
    井熙琢磨着,想借此机会再挖几个未来的大牛过来帮忙,要是有一个足够出色的人才主持大局,她也能轻松不少。
    但是,一件很悲催的事情是,她记忆里不少还在国内的大牛,要么年纪还小,要么现在在关键单位,她也染指不上。
    现在唯一的指望,还是国外的留学生。
    井熙也不管人家究竟愿不愿意回来,反正借着学校的门路,把邀请书发了个遍,想着能哄几个哄几个,总归不亏。
    兰洪波出国已经好些年了。
    他是本科毕业出的国,后来一直做的都是数控系统的项目,不过今年就要博士毕业了,导师对他颇为欣赏,考虑把他留在自己的实验室里继续搞研究。
    兰洪波从来没考虑过回国,几年前他或许隐约有过这种想法,但是当国内数控机床的相关项目组关闭以后,这点心思就彻底熄了。
    辛辛苦苦读了这么多年书,总还是想做出点成果留在世上的,而以国内现在的条件,他的所学几乎毫无发挥余地。
    收入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方面,他家里并不富裕,底下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都是很会读书的孩子,要是他选在留在这边,家里能轻松不少,以后弟妹想出国,也有个人照应。
    只不过,在午夜梦回的时候,偶尔还是能想起家门口那条小河,发出的潺潺响声。
    其他时候,兰洪波的行事作风就跟所有想要努力获得绿卡的外国留学生一样:操着隐约能听出口音的外语,努力工作,积极融入当地社群,顺便让实验室的老板相信留下他的价值。
    所幸,兰洪波在科研领域的天赋十分不错,在想进实验室的几十个竞争者中,无论实验能力还是设计思路,都是绝对的佼佼者。
    这天本来是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因为他终于拿到了实验室的聘任书,只等签了合同,就能成为在职研究员,起薪十万美元,如果做出成果,还有额外奖励。
    他导师领衔的实验室在业内水平不俗,和几个跨国大企业也有很深层次的合作,因此并不需要像一般的小实验室,时常担心经费问题,各项福利也很到位,算得上一份好工作。
    最近导师更是接到一个大项目,具体内容虽然还没有透露,但是方方面面都显示出导师的实验室即将大干一场的决心。
    兰洪波也摩拳擦掌,期待着自己能够把握住这个功成名就的机会。
    直到傍晚时分,他收到了一封信,这一整天的愉快,却像是蒙上了一层说不清的阴霾。
    信是从国内寄过来的,端端正正写着他的名字地址,落款是一个很陌生的单位。
    信的大概内容是邀请他回国做关于数控机床的研究,许诺的条件倒是丰厚,比这边的薪水都高上一截,但是
    开什么玩笑。兰洪波嗤笑一声,把信扔进了纸筐。
    这信里要是从回国报效之类的角度阐发,他或许还能信三分,但是跟国外实验室比薪水,这不是开玩笑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