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心思多的是她这位看起来和和气气的大嫂,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关键时刻能从背后给你一刀。
刚进许家时,柳氏没防备,吃了几次大亏。
现在早就看清楚她的真面目了。
李氏打量了几眼,没看出什么来,吩咐一声,“二弟妹下午还是去地里看看吧,不然娘该生气了。”
就施施然回屋了。
许家两个媳妇,柳氏要下地干重活,喂牛喂猪,李氏都不用。她只需要打扫一下院子,准备一日三餐即可。
这样的日子柳氏已经习惯了。
听到门口说话声时,织锦就在紧张的等着了。
毕竟她的想法虽好,可到底结果怎样,还得看现在的。
柳氏进屋,先是冲织锦温柔一笑。
织锦的心就放下了大半。
织锦上前帮着柳氏卸下竹筐,小声问道:“怎么样?”
柳氏点点头,也没关门,任由门大开着,拉着织锦走到床边。
在自己屋里的李氏正小心的张望着,不期然对上柳氏含笑的目光,僵硬的点了点头,关上了门。
柳氏这才背过身,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轻手轻脚的放在被子上。
织锦忍住激动,慢慢的打开,里面是整整一包的铜钱,足足有几百个。
柳氏压低声音道:“都卖光了。”
到现在她都怕是在做梦,没人要的野山楂居然能卖这么多钱。
织锦飞快的在心里算起了账,五文钱一串的山楂,昨天她们做了整四十串,挣了二百文。
普通人一月的工钱也不到一两,许家人口十几位,每月的收入就五两上下。
这其中,老大许一江在城里帮人做些文书工作,就占了二两。
许家先前光景好时,几个孩子都上过私塾,当然其中不包括许二泉。
不过在许老太太的教导下,许二泉多少也识些字。
许四海生性顽皮,读的书早忘的一干二净了。
倒是许一江,虽然也没天分,白身一个。但一手字写的不错。
儿子许明轩聪明好学,很得城里书院院长的看重。
许一江沾了儿子的光,在城里谋了个文书的职位。
许一江的钱都花在了儿子身上,每月上交的寥寥,甚至常要王氏贴补。
王氏对此是乐在其中。在她看来,她大孙子是个有造化,以后要做大官的,当然不能委屈了。
许四海游手好闲,到处打零工,有活就做,没活就回家呆着。每月能上交二三百文就不错了。
剩下的都靠许二泉夫妻,农忙时忙庄稼,闲时打长工。
挣得钱全数上交,除了每月不到一两的开销外,都进了王氏的私库。
第6章 挣钱
二百文对于许二泉夫妻来说,算是个大数字了。
钱虽不多,能做的事却不少。
织锦还在掰算,柳氏已经拿着竹筐准备出门了。
“娘,你去哪里?”织锦拦住了她。
柳氏道:“我去后山摘山楂,咱们晚上继续。”
织锦摇头,“娘,咱们不能做了。”
柳氏着急道:“怎么……?”
织锦冲正房指了指,“今晚再做,肯定会被发现的。”
柳氏神色一顿,放下竹筐,有些丧气道:“那怎么办?”
织锦拉着她坐下,安抚道:“没事,我有办法。我们把这法子交给吴婶来做怎么样?我们拿点分成,她们七我们三,或者二八也成。总比在家做,被发现了什么也不剩的好。”
吴婶家人口少,清静,不容易传出去。
吴婶身体不好,做不来重活,家里还有个今年刚进门的新媳妇,也没事。
来做这个正好。
最重要的是,吴婶一家子都是敦厚之人,织锦不怕对方反悔,或者被出卖了。
虽说她只是动动嘴,出力的全是吴婶一家,就要拿分成,可没有她的主意,山楂就是放烂了,也值不了几个钱。
织锦相信,吴婶不会拒绝的。
把心中的想法一说,柳氏连连点头。
她看着织锦的目光既欣慰又心疼,“我家阿锦长大了,比娘亲聪明。”
织锦撒娇:“我再聪明,也是娘生的。”
柳氏垂下眼眸,轻柔抚摸着织锦有些干黄的头发,“是呀,阿锦是娘的女儿。”
“娘这就去找吴婶。”
织锦笑着送她出门。
柳氏从吴婶家出来后就直接去了地里。晚上才和许二泉、明安还有许老爹一起回来。
许老爹农忙时偶尔也去帮忙,不过他年纪大了,能做的不多。
织锦因为身体没全好,柳氏也怕王氏骂她,便一直让她在屋里吃饭,饭菜都是柳氏端去的。
柳氏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她们吃饭还是在大桌子上,全家人一起吃。
大约是上午不见了半天,王氏扯着嗓子叫骂的声音,整个院子都能听见。
织锦很是心疼。
柳氏已经三十多岁,两个孩子的母亲了,还整日里被婆婆不分青红皂白的骂,织锦都觉得憋屈。也不知这么多年,怎么熬过来的。
织锦揉揉脑袋,安慰自己,反正以她的计划,不用多久,一家人就能脱离王氏的魔掌了。
饭后回来,柳氏的脸色倒还好。
明安的小脸上却满是愤愤不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