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3页
    也是得亏许俊生出差了,她只需要一周回一次家就成了。
    这天是周末,她在学校吃过早饭才骑着车子不急不慢的回到金山胡同,王妈看到她回来了,特别热情,说,“小林回来了,老爷子昨天就念叨了,趁着有虾,让我赶紧备下芝麻和椒盐,好等你回来了做椒盐虾!”
    林雨珍跟她聊了两句,正要进屋,对面东厢房的门打开了,是许俊红。
    她这小姑子竟也笑了笑,挺亲热的说,“二嫂,你终于回来了!”
    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慕强的,许俊红表现的尤为明显,上辈子,她的三个孩子从小就聪明,长大后更是了不得,许俊红在她面前,是百般挑剔的小姑子,但在侄子侄女面前,却是百依百顺的好姑姑。
    现在她考上了北大,所以许俊红才会这么说,要是还在食品厂上班,她主动说话,许俊红都未必是这个态度。
    她把西厢房简单整理了一下,去了正房。
    许广汉两口子正在喝茶聊天,见到她进来,田香兰笑着说,“小林来了,昨儿我让王妈留了饭,没想到你没回来。”
    林雨珍说,“我加入了学生会,有点事所以没回来。”
    许广汉说,“加入学生会不错,对于个人能力是个不错的锻炼,小林,你在什么部门?”
    林雨珍说,“宣传部。”
    许广汉笑了,“宣传部挺好啊,不过在宣传部,写一手好文章是基本功。”他话锋一转,又问,“小林,上星期的报纸上,有一篇文章,是不是你写的?”
    当时他一看署名是林雨珍,虽然行文风格和之前不太一样,但高考命题作文本身就和这个是两码事。
    他觉得肯定是小儿媳妇写的。
    林雨珍点点头,“写着玩的,没想到真的发表了。”
    提到写文章,许广汉就有很多话要说,田香兰在旁边压根儿插不上嘴,只能趁着许广汉喝茶的机会,说,“也不知道俊生现在到哪儿了。”
    许俊生已经离家半个月了,这会儿正和小商在霍山的山道上走着呢,不是进山,是出山。
    两个人骑在毛驴上,都有些无精打采的,因为进山忙活了七八天,最后收到的石斛鲜条特别少,也就十来斤吧,估计制成枫斗也就两斤多。
    第36章 婚后
    说出来似乎没人信,在全国都闻名的石斛产地霍山,居然拿钱都收不到货。
    他们来安徽,公司派给的任务倒是完成的很顺利,这边有不少茶园,大都是村里的集体产业,听说来年要来收茶,而且是北京的公司,很多村委会都挺热情,甚至还帮着联系了霍山这边。
    许俊生和小商倒是找到了几帮采药人,但人家从山上采来的石斛鲜条,大都不肯卖给他们。
    霍山石斛名气挺大,不但当地的药材公司有采购员常驻,还有不少外贸公司的业务员,也早早插手了这个生意,人家和这些采药人都是好几年的交情了,不可能转头卖给陌生人。
    当然了,最主要的还是每天的采挖量实在太少了。
    最后,还是许俊生花高价,正常价格鲜条是一百五一斤,他给到两百块,才有几个药农肯偷偷卖了。
    但是数量也少的可怜。
    小商进公司比较晚,这还是第一次出这么远的差,抱着大赚一笔的念头,他这回也带了不少钱。
    他拿起绿色的军用水壶,仰头往嘴里灌了一气,无奈的笑笑,说,“俊生哥,以前我从来不知道,原来这钱花不出去也难受!”
    许俊生这心里也急,小商带了五千,他可是带了四万多呢,也就是四千多张大团结。
    这么多钱,往内裤上封口袋肯定是不够了,因此,他浑身上下都是钱,内裤和秋裤两侧,毛衣里,还有上衣的两个内兜里都装满了,他妈田香兰给的一万三,实在没地儿放了,只能放到挎包里了,这一路上他的挎包从不离身,睡觉的时候都枕着。
    他上衣穿的不是中山装,而是现在最时髦的男款风衣,在王府井商场买的,挺贵,和呢子外套的价格都差不多了,这衣服倒是有个好处,挺宽松,而且是中长款的,他身上带了这么多钱,平时也看不出什么来。
    但现在骑着驴,没有人比他更明白,被钱多硌得难受的痛苦。
    小商进公司比较晚,年龄也小,许俊生算是不折不扣的前辈,这会儿可不能掉了链子,他十分镇定的说,“小商,你听说过一句话没,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塌炕,咱们这是第一站,还早着呢,这才哪到哪!”
    眼看着到了山脚下,许俊生又说,“咱们找个地方住一晚,顺便找人把鲜条加工一下。”
    石斛的加工方式有点特殊,不是直接晒成干条,而是趁着半干的时候,缠绕上稻草或者铁丝,干透后就成了螺旋状,这种就被称之为枫斗。
    小商说,“成吧,正好也歇一歇,货没收成,倒是累了个半死。”
    山上交通不便,下山还可以骑毛驴,往上爬只能靠双脚了,他们是撵着那些采药人收货,每天也是跑东跑西的。
    有次爬到半山顶,他们还发现了一丛铁皮石斛呢,不过,那石斛的确是长在了悬崖峭壁边上,谁也没那个胆子过去采。
    后来还是叫来了一帮采药人,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在腰上捆了绳子下去的,全部采光了也有半斤了,因为是他们发现的,倒是痛快的卖给他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