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其实龙门雪山更适合普通人,山峰不陡,海拔不是那么高,不会轻易出现雪崩,从山上往下看,还能看见滇省大部分景色,视野很好。
于挽秋体力跟得上,基本上和指导同行并进,“这里的空气很好。”
冷和雪的气息。
指导笑了笑,一张嘴吃了一口雪沫,“是啊,到山上来脑子就放空了,我很喜欢爬山。”
他看于挽秋都不怎么喘,心里有点佩服,体力不错,没有叫苦叫累。
工作人员也觉得这次是烧高香了,滇省的这些景点中,雪山是最不好拍的,如果用航拍器拍,能拍到整个雪山,震撼是震撼,但是给人的冲击太强了,很多人不会考虑爬雪山。
要想拍那种宣传片,还是拍人,看有人往上爬,就想自己也行。
最开始还想过两人会拒绝,拒绝也没办法,真爬不上去能怎么办。
幸好两人很敬业。
姜兰也是,别看年纪小,也敬业。
姜兰喘的有些厉害,山上的风大,吹在脸上像刀子划一样,一张嘴就能吃到飞起来的雪沫,看着像白糖可吃起来一点都不甜,姜兰闭紧嘴就不吃了。
她背包里的东西很沉,越往上爬越吃力,爬了差不多二十分钟,姜兰有点受不了了,刚想开口让大部队歇一会儿,于挽秋就道:“先歇会儿吧,我有些累了。”
指导看了眼手表,“行,歇一会儿,到山顶还有好一会儿呢。”
姜兰喘着气,看向于挽秋,于挽秋把背包解下来,揉了揉肩膀,“还愣着干嘛,背包不沉?”
姜兰抿了下唇,也把背包扔地上了。
她也不在乎凉不凉,就往地上一坐,于挽秋坐到了她旁边,摸了摸姜兰的脸,“怎么样,还好吗?”
姜兰喝了口热水,“现在还好,不知道一会儿怎么样,我觉得能爬上山顶,如果坚持不了我会说,不会逞强的。”
于挽秋有些无奈,“这个不用逞强,不然后面还得把你抬下去,你看我们才几个人。”
一共七个人。
姜兰说没问题就是没问题,她说话声音很小,好像怕风把声音吹散一样,“于老师,到山顶了我给你个好玩的。”
于挽秋好奇是什么,但姜兰坚持一定要到山才能给她看。
摄影也不好受,他们除了要背登山包,还要带着沉重的摄像机,走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的,但山上的风景很好,随便拍都是美景,而且姜兰和于挽秋非常好看。
于挽秋是天生的上镜脸,年纪大的人最先没灵气的就是眼睛,会慢慢变浑浊,但于挽秋的眼睛像琉璃一样,有神,淬了光,从她眼睛中拍雪,和自己看到的完全不一样。
好像美女看见的更好看一样。
姜兰正年轻,本来就在最好看的时候,化了淡妆,额头一圈碎毛毛,眼尾一点粉红色,鼻尖冻红了,脸也冻得通红,呼吸间嘴边一片白雾,像雪里的兔子。
也不知道是因为景色好,还是因为两人本来就好看,摄影觉得每一帧都可以做海报。
雪是干干净净的白,两个人的皮肤是通透的红,色差太明显了。
歇了五分钟,指导道:“差不多走吧,要是累了一会儿再停下歇歇。”
于挽秋先站起来,她伸手拉了姜兰一把,“把你包里的东西分我一点。”
姜兰把包飞快背到背上,“不用,我自己能行。”
她踩着于挽秋的脚印,要好走得多,要让她在前面开路,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到山顶。
于挽秋时不时回头看一下,不好走的话就拉姜兰一把,后面的路基本上都是她拉着姜兰一起走的。
越往上海拔越高,姜兰戴上了氧气瓶,基本上走二十分钟歇五分钟,八点上山,下午两点半,一行人终于抵达山顶。
有诗云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除了坐飞机的几次,这是姜兰离天空最近的一次,天在头顶,云在脚下。
往下俯瞰,是缩小的山峦和黄色的农田,一点红色是西山,而后边是连绵不绝的雪山。
这是一个天然的观景台,姜兰把拉着于挽秋对手机自拍了一张,第一次爬雪山,虽然海拔低,但也值得发条朋友圈。
拍完照,姜兰就坐下喘气了,她把背包打开,里面除了吃的和氧气瓶,还有一个绿色的恐龙夹。
这个小朋友很喜欢玩,赶上冬天下大雪,在外面夹恐龙,一夹一个,夹好几排,就好像一群小朋友在听自己训话。
但一到春天,这个恐龙夹就没人买了,姜兰这个是店家这几个月以来的第一单。
“于老师!你过来!”姜兰先打了个板,这里常年积雪,随便一夹,就是一只小恐龙,想要结实一点的,就往里面多塞点雪,雪越多,夹出来的恐龙就越结实。
来雪山怎么可能不玩雪啊。
这个季节,连东北三省都零上少雪了,想要看雪,只有来高原地区。
姜兰不敢保证这是这个季节唯一的小恐龙,但她可以保证,一定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小恐龙。
“第一个送你了。”姜兰把小恐龙放到于挽秋手上,白色的冰块摸着很冻手,但是这个恐龙很可爱,看着傻憨憨的。
大眼睛,咧着嘴,一排大白牙。
于挽秋问:“夹子淘宝买的?”
姜兰点点头,“13.9一个,于老师你试试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