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冬对沈安筠放下了成见,面对着这样一个谦虚知礼,又对自家多有帮助的孩子,很难再生出厌恶之感。
不过他还是佯装严肃的说“这可是你自己说的,如果到时候考校不合格,我可是不会轻饶的!”
沈安筠在长辈面前自来放的开,听他这么说,反倒开起了玩笑:“那舅舅您可千万别丢了学问,万一到时候考校我的时候,却被我给考住了,您可就丢面子了。”
黄元冬难得的露出了这些天的第一个微笑,“这才读了几天书,就敢说这样的大话。回头等你去了西北,舅舅再让你见识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读书人。”
舅甥俩定下了西北之约,沈胜洲过来,把田勇也要去西北的事告诉了黄元冬。
沈安筠去一旁找自己新鲜出炉的表哥,说起了路上需要注意的事:“舅舅突遭贬斥,一时间恐怕很难适应,老太太又有了春秋,一家子的重担就落在了表哥身上,这时候可不是伤春悲秋的时候,你可一定要打足了精神啊!”
黄楚凡自从家变后,人一直都是懵着的,本来的官家少爷,只需每日用功读书,为明年的会试做准备。没想到一夕间就成了阶下囚,再出来,生活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些天他一直浑浑噩噩的,沈安筠的话像一道惊雷,一下子把他给炸醒了。
他看看突然间衰老的祖母,再看精神不再的父亲,然后是很少出内宅的母亲和妻子,最后是自己那两个还不懂事的儿子。
黄楚凡突然鼻子一酸,对着沈安筠深深一揖:“多谢表妹提醒。”
……
大家重新见了礼,沈安筠拿出准备好的饭食,两家人在这路边随意的找了个地方,吃了顿送别饭。
临走之前黄元冬对沈胜洲说:“我知妹婿是一片好心,只是我现在是待罪之身,实在不适合找专人护送,妹婿回去时,把那两位壮士带走吧。”
沈胜洲心说还是我闺女想的周到,知道依着这位的性子,是绝对不会同意让人护送的,所以早在找叶易真帮忙的时候,就想到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舅兄误会了,那两位壮士虽和我们认识,却不是我们自己找来的。他们是和我合作的粮店里的人,舅兄也知道,西北虽苦寒,却有着咱们这边没有的一些特产,运过来后价格何止是涨了一两倍!我那合作人看中了其中的商机,正好知道我们要来送行,他第一次派人去西北,想着和官差一起,路上也安全,这才让他们跟我过来的。”
黄元冬就算是再不通庶务,也知道走商的人,是绝对不可能和押解罪犯的人同路,不说晦不晦气,只说被押解的人只能徒步去往押解之地,商人也不可能放弃车马,跟着一起徒步而去。
可是再是常识,谁也没规定走商之人,不能和押解之人同路。
黄元冬是迂腐,却不是不知好歹,对着沈胜洲深深一鞠,沈胜洲赶紧避开:“不敢当舅兄如此大礼,只盼望舅兄好好保重,一路顺风。”
第6章 雇人
送走了黄家人,生活恢复到正轨,沈安筠开始着手,置办起了下次收粮带过去的货。
忙活了几天,把车队送走,沈安筠正和大林还有喂骡马的山子叔,在仓库里点货。从京城回来后,沈安筠就把大林调到自己身边,这样出门更方便。
正收拾着,母亲程敏过来拉着沈安筠,让她去问问有没有老太太的消息。
沈安筠就道:“这才走出去多远!哪里会有什么消息。”
“你去问问吧,万一有消息了呢!”
沈安筠见母亲急切,就许诺:“明天我去了解货源,到真哥的粮店去问问。”
程敏还是不愿意:“安筠啊,这两天我总是睡不好,总觉得老太太这一路,不会太顺遂,你也别等到明天了,现在就去问问,不耽搁下午一早回来。”
沈安筠觉得,应该是自家姐弟几个太过省心,要不然母亲哪有那么多时间伤春悲秋。
不过也知道她现在心焦的很,沈安筠耐着性子劝:“娘,别说舅舅一家被发配到西北,必须徒步过去,那么远的路,就连骑马坐轿都辛苦,更何况老太太年龄大了,徒步过去当然更辛苦。可是该做的咱们都做了,您不能总是想着那些不好的可能,您应该多想想,老太太自来坚强,路上又有人照顾,一定会平平安安到西北的。”
程敏还是愁闷:“可是我就是静不下心。”
沈安筠把她扶到仓库外面:“您要觉得静不下心,就去找别人说说话,要是还不行我去套上车,找人带着您去镇上转一圈,反正现在我是不可能去县里问消息的。”
她语气轻柔,态度却强硬,程敏一见这样,知道说不动她了,只能暂时作罢:“你抽不出空就算了,明天去县里的时候,记得问问就行。”
沈安筠应承了,程敏才回屋端出来针线笸箩,在院子里做起了针线活。
仓库里只零零散散的剩下几小堆货,沈安筠回来的时候大林他俩已经规整好,正打扫着仓库。
把尾货重新过了一遍数,仓库也已经打扫完,这次出车才算真的结束。
沈安筠回屋算账,大林和山子叔去了后面给骡马铡草。
车队的出发,不止带走了仓库里的货,还有后院里一大半的骡马,刚才还乱哄哄的院子,从新变得安静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