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1页
    让FBI那边试着查查看吧,以莫斯卡托加入组织的时间为界,查查看前一年有没有在美日裔突然因伤失明并且从此下落不明。
    作者有话要说:
    赤井秀一还以为莫斯卡托发现他是日英混血想扒他马甲,紧张了一下才发现对方只是要一个工具人,安心了,开始走后门要to签,就是专门赠送某人(名字)有祝福语的那种版本,不是通用手签。
    然后要完特签就要去扒别人马甲。
    FBI没有心。
    指指点点。
    不过扒出身世以后FBI内部都惊了,这人也太倒霉了!救人反而被组织带走,人间惨剧。
    美强惨滤镜预备,起。
    ————
    以及不要在评论区展露你们的xp了。
    不要走入深渊啊!!!
    ———
    重新查了一下玲的发音,发现是rei,我之前记错,那就是说,她这个名字的发音跟降谷零的零是一个发音。
    笑死,赤井秀一如果哪天喊玲,降谷零可能会以为自己暴露了。
    第18章 赤井学长
    也许这么说很奇怪,但大部分时候黑衣组织并不需要以胁迫的方式让人加入,大多数加入黑衣组织的人都是自愿的(包括卧底们),少部分是被利诱的,更少部分才是被威逼强迫加入的,而且在这更少部分里还有大半属于“威逼利诱”双重攻势的结果,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完全胁迫别人加入对黑衣组织来说也做的不多,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
    经验不足会出现扫尾问题。
    小野玲本身是来美留学的亚裔,父母双亡,依靠铃木财团赞助的全额奖学金(含生活费)生活,但小野玲要提前修完本科课程报考医科,那是铃木财团送她出国的条件,这就意味着她的学习压力要比普通美国大学生大的多,平时就不怎么参加学校和社区活动,学校在铃木财团打过招呼的情况下对这个“跳级就读的天才少女”网开一面,没要求她的社会活动分,又看在她成绩优异的份上连不太重要的课程出勤率都给她放过去了,进一步导致了小野玲在学校里活得像孤儿,每天奔波在各个课程里,几乎不跟同学有什么交流,那种需要小组合作的作业要么她一个人完成要么直接不做。
    这种校园透明人休学了当然没人关心她的下落,是回国治病再回来还是不再回来没人关心,于是黑衣组织也就没有进一步处理“小野玲”这个身份的后续情况,贝尔摩德发现这点后不动声色地把这部分工作挪到了自己手里,人为地留了个空白,宁可把小野玲变成失踪也不能让组织给她处理成“死亡”,失踪的人还能再回来,死人复活就太难了。
    这么一个留白没人注意还好,有人真要去调查就会发现,“小野玲”从休学之后根本就人间蒸发了。
    没有任何消费记录,没有购买机票或者轮船出境的记录,没有在监控中出现,常理而言这种情况通常都意味着死亡,美利坚有太多这样的例子,只要没人去追究,警方也不可能特意去调查,大家都不想自找麻烦。
    FBI接到赤井秀一的联络后就忙碌了起来。
    就算框定了时间段,整整一年,交通事故、意外、打架斗殴等等原因造成的“外伤”也太多了,一个个卷宗查完指定脱发,好在还有“伤者失明、双腿骨折”这样的限定,再加上受伤的人是“未成年日裔女性”,要查的资料大大减少,而在“辛西娅”和“玲”这两个不知真假的名字的辅助下,FBI真的查到了结果。
    小野玲,英文名辛西娅,日籍,十四岁赴美留学,十六岁本科毕业,同年考入医学院,入学半年后因车祸失明,出院后办理休学手续,从此失踪。
    接头人员把资料交给赤井秀一的时候忍不住感慨:“这女孩太倒霉了,她是为了救人才遇到车祸。为什么要查这个?”
    赤井秀一看了一眼资料,这个学校……
    他没说话,而是重点看了一眼那上面的照片。
    更年轻的小野玲抱着课本忙碌地奔波在校园里,双眼依然有光,脸上有着轻松的笑容,而不是现在的莫斯卡托阿斯蒂这样,即使微笑也会让人感觉到压抑。
    “啊,这个女孩,被组织盯上了。”
    接头人心痛地说:“怪不得失踪了。太过分了,组织连这样的女孩都要杀死。”
    “所以,组织必须要捣毁。”
    赤井秀一看完资料就把纸张点燃。
    “最近不要联系我。”
    接头人飞快地离开,赤井秀一慢慢往莫斯卡托的别墅走去。
    路上他一直在想,在他们才认识的时候,他还不知道对方是莫斯卡托,只是表露出了想要加入组织的意向,她就曾经劝过他,我们都身不由己,别无选择,你有选择的机会,你是自由的,为什么非要涉足险地?
    我们都身不由己,别无选择。
    身不由己、别无选择。
    我们。
    小野玲和宫野志保。
    这两个未成年就得到代号的组织成员都没有选择的余地。
    宫野志保负责药物研究,是组织的重点保护对象,小野玲是组织的眼睛,负责筛查新人。
    正因为两人的能力无可取代,所以她们没有选择。
    宫野志保为了保护姐姐宫野明美不得不服从组织,小野玲则无力逃脱。
    而且,小野玲在校园内并不曾表现出“能够看透谎言”的能力,也远没有现在展现出的这种对他人情绪的敏锐,决定性的事件就是那次的车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