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速换上素色常服,往外赶。
淑妃也赶了回来,看着女儿风风火火的样子,忙道:“吃完饭再走吧,你穿这么素做什么?”
陈锦墨边走边套外衫:“来不及了,这身常服方便。”
淑妃跟在后面,给她理了理发髻:“你怎么现在也不爱打扮了,好歹弄得漂亮些,你外公和舅舅看着也高兴。”
懒惯了的陈锦墨随意找了个理由:“外公他们应该比较喜欢精神的姑娘。”
淑妃不疑有他,道:“待会儿可能遇上淮南郡公,无旁人时你唤他姥爷。你告诉他,我过得很好,也让他老人家多保重身体。”
“知道了,娘娘放心。”
陈锦墨开门走了出去,外面宋宜之等着,手上拿着香烛纸钱。
淑妃哪里放心,见着宋宜之,又是一阵嘱咐:“千万保护好公主。”
宋宜之弯腰应是,红玉今日休假并未跟着,陈锦墨倒算是第一次与宋宜之单独相处。毕竟,随行的除了宋宜之,她一个也不认识。
火急火燎上马车出宫门,午时已过,宋宜之他们要出了宫才能上马。总归耽误了些时辰,皇宫离郊外偏远,今日清明城中繁忙,不知申时前能否赶到。
坐在马车中,陈锦墨正打算翻一翻记忆,找一找这淮南郡公的信息,车窗竹帘却被掀起一道小缝。一双骨节分明的手伸了进来,掌心放着几个青团。
车外,宋宜之的声音响起:“公主先将就着垫垫。”
陈锦墨呆住了,一大早起来祭祖,还要赶往郊外。此时的她确实腹中空空。
心里一瞬间甜滋滋的,接过青团,留了两个给他。
“你也饿了,先垫垫,待会儿扫完墓进城,我们再去吃好吃的。”
宋宜之也不多说什么,将剩下的青团放进怀里,便骑上了马。
马车前后有侍卫围着,宋宜之不远不近地跟在车身一侧。陈锦墨找完想要的讯息,便开始专心致志的透过竹帘缝隙欣赏美色。
别说,这长身玉立的骑马都好看。
城中行人多,车队走的并不快,宋宜之的马也是慢悠悠的走着,他双手抓着缰绳,目不斜视地盯着前方。
骑马都这么温和的少年,不知进宫前,有没有鲜衣怒马、意气风发的时候。
这一刻,脑中蓦地闪过一副画,画中一少年着状元红袍,一日游尽长安花。鬼使神差的陈锦墨掀开帘子,看着宋宜之,想唤他,却发现不知该叫人什么。
宋宜之这个名字再喊怕是不妥,可宋得福,先不提这么叫了好感度必定掉,就是她自己也喊不出来。
所幸,宋宜之感觉到了她的目光,御马到了跟前:“公主有什么吩咐?”
这一刻,画中的少年有了眉眼。
陈锦墨回神,道:“我想学骑马,你以后可以教我吗?”
宋宜之没有多犹豫便答应了,一如答应教陈锦墨投壶一样。
“公主有事尽管吩咐,不用和臣商量。”
总归公主开了口,他也没办法拒绝。
陈锦墨似乎也意识到,这问一问的举动有些多此一举。于是也不客气。
“待会儿若看到卖香烛纸钱的摊贩,便停下来买一些,我这的有些不够。”
见宋宜之应下,陈锦墨便放了帘子。过一会儿,宋宜之当真买了些纸钱香烛递上来。
拿到手上的时候,陈锦墨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买这些用的钱,要不要给宋宜之报销?
到了宽阔地带,车队速度快了一些,不多时便出城来到郊外。
下了车,陈锦墨松了松快被颠散架的筋骨。今日扫墓的人挺多,纵是宫里已经有人来提前打过招呼,让众人不要惊扰公主。陈锦墨还是能看到远远的人群。
皇室扫墓排场都不小,陈锦墨这已经算是最不扰民的了,还是隔出来那么多人。匆匆往墓园里走,按照记忆找到淑妃父兄的墓。
墓前,一位灰发老者站着,身姿挺拔,不是那满头灰白的发一点也看不出老态。此人便是淮南郡公。也是履历战功,每年都会赶来看望弟弟与早逝的侄子。
让侍卫老远候着,陈锦墨拉着宋宜之过去。
旁人被她支远了,陈锦墨对着淮南郡公轻声道:“姥爷好。”
一见面就打亲情牌,老人家都喜欢。
果然,淮南郡公一脸慈爱地看过来:“公主高了许多,是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陈锦墨羞涩地笑了笑,由着宋宜之将香烛放好。
“这位是宋家公子?”
早间有听闻宋宜之被罚进宫为奴,便是安排到二公主身边。淮南郡公试探着问。
见陈锦墨点头,不由叹道:“都长这么大了,我还是在你小时候见过你的。”
宋宜之立于一旁颔首道:“多年不见,郡公风采不减当年。”
淮南郡公看了看左右,才忍不住唏嘘道:“孩子,受苦了!”
那一个月京中风云变幻,他在淮南也略有耳闻。初时气愤于此人居然胆敢冒犯二公主,后来又听闻此为冤案,宋宜之白白受了刑。忍不住的为这孩子心痛。若不受刑,顶多是发配边疆,总归还是个好男儿。
更何况,两位驸马人选,谁不是最看好这位宋宜之。
宋宜之淡淡笑着,瞧不出悲伤:“不算受苦,至少宋家还有我留在永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