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官宦家帮忙找中人,即使买到宅子,也要被当肥猪狠狠的宰一刀,也许还能伤筋动骨。
父子三人带着昭君给的银钱先去京营节度使王子腾家中拜访。
他们这样的族人,又是农民,有事找族亲,没有递拜贴一说。他们不是族中另外一些有出息做官的族人,彼此来往都会递拜贴,他们是粗人 ,一般流程:
先找门房,然后找管家,要是管家能办的,直接就给办了。然后管家回禀一下府中主母,知晓一声。
等逢年过节的时候,送上一些家中出产的农产品去感谢就成。
管家要是办不了的,就得立即马上禀报府中主母或老爷,让他们定夺。
一般都是小事,一般也都是管家帮忙办。
王父去过几次族弟王子腾的府中,也认识管家,还一起喝过酒,他直接去找管家。
买了几盒点心,买了两坛好酒。
家中,昭君用过早饭,与王母带着孩子们上街采买。
原身的绣技不错,做衣服的手艺也不错,她要赶几套自己和孩子们在守孝期间穿戴的素色衣裳鞋袜。
普通人家孝期规矩也没有大户人家的大,出门做事出门买物件,还有一些杂事都是要做的。
吃肉,喝酒,还有夫妻间那个啥,不怀孕还是要遵守的,也不上别人家的门,也是要遵守的。
“娘,我们去哪儿?”
小平乐,牵着娘的手,到处张望着。
他住在京城 ,但很少出门走在街上,最多是坐牛车,马车去乡下庄子,或者外祖父外祖母家中做客。
“去买布料。”
小平安是哥哥,他好像一?夜之间长大,懂事,早熟了不少。也紧紧的牵着外祖母的手不放,在街上有拍花子,他不敢放手,万一被拍花子掳走,以后就见不到娘和乐乐。
穿过两条巷子,步入南城的街面。
街道上,车水马龙,人群川流不息。
店铺上方的招牌布幌迎风招展,呼呼生风。
街道两边的小贩,使劲的吆喝,与顾客的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人声鼎沸。
好一派太平盛世,好一派繁华景象。
穿越多世,她看过不少惨烈景象,也看过不少更加繁华的太平盛世。
第一站,先买布料,粗布,松江布,买了好些,就是棉花也买不少。
拿不了与店铺掌柜约定好时间,让小伙计下午时分送去家里。
第二站去了书铺,买齐了笔墨纸砚,还有描红要用的临帖。之后 ,去了一趟油坊杂货店,买油盐酱醋,路过点心铺子,买了不少的点心。
王母白氏,在一边抽抽嘴,想说什么又不好说。之前买布匹,女儿就说了:
在家里没事,除了要做现下要穿的衣服,还有冬日的棉袄,棉鞋,一起做出来。
多买一些,她也不好说,油盐酱醋多买也不打紧,反正家里能用得上。
可买点心买那么多,她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看样子,是让他们回去时,给家里的侄子侄女(孙子孙女)们带回去的。
她有心想让女儿不用买,可想到女儿在孩子们没有成长起来之前,还得依靠家里的兄长弟弟们。
她和老头子管得住儿子儿媳们的钱财,可管不住他们的心里在想什么。
买就买呗,以后让儿子们多跑进城,多来二女家里多看看,看看能帮上些什么。
王母胡思乱想一会儿,再反应过来,又看到二女牵着两个孩子,已经走进一间皮货店。
“掌柜的,可有羊皮?”
昭君自己会古法揉制皮子,她想着做些羊皮冬靴。自己家里人穿,还有留几双送人。
她技术比现在的先进,在里面嵌上厚厚绒毛,底子厚一些,稍稍踩雪,淋湿一点,也没事,冬日穿上脚暖暖的。出去送礼也是极好的物件。
“有,各种皮毛应有尽有。”掌柜的招招手,过来一小伙计,招呼昭君四人。
小伙计在一边口若悬河的介绍铺子内的各种低等皮货 ,眼前的顾客,一看就不是那种富贵人家。
羊皮买了二三十张,兔皮也有,买了不少,打算给孩子们做皮毛马甲,兔皮帽子,许久没有自己揉制皮子(生皮制成熟皮),手艺生疏了。做好还得上色,工艺有些复杂,多备上一些,怕有一些会损坏。
买完要买的,母女俩带着俩孩子一直到中午才回家。
“娘,您歇歇,我来做饭。”安置好累的够呛的孩子们,麻利的进厨房做饭。
厨艺经过多世的历练,家常菜做的很是美味,招待客人的大菜,也有几个拿手好菜。
家里还剩下几条肉,腌制好的,原本杨家大伯一家要带走的,可是昨天落荒而逃,哪里还记得那几条肉。
灶下的火烧的旺旺,切好的五花肉在锅里“刺啦刺啦”的响,油滋滋的,浸润的大铁锅,油亮油亮。
她没有想过三年不让孩子们吃肉,七天吃一次,三天吃一次鸡蛋羹。
孩子们还小,需要营养,还是后世的人养孩子更科学,也不忌讳这些。
半个时辰,做好一桌子的菜,红绕肉,小葱煎鸡蛋,排骨炖芋头,几碗蔬菜。
“爹,娘,上桌吃饭。”王父带着两个儿子还有刚买的两房下人回到家。
“嗳,君君咋还做了这么些肉菜,以后莫要再做,你们母子三不能让人诟病。孝期不能吃肉,知道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