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常年征战,他们早就有了自己的作战经验。再加上最近几年北方蛮子各部落争战,凑不出大量的兵马南下。光是他们北方的那些男女老少就能应付,抽调不到10万的兵力南下对于北方来说没什么大影响。
这么说让秋叶豁然开朗,毕竟在秋叶记忆当中,汉朝之所以和匈奴打了上百年,那是因为匈奴出现了一个政权。松散如一盘散沙一样的各部落,若是没办法凝聚在一起,是不会对南方的农耕文明产生任何冲击的,一旦凝聚在一起,就需要农耕文明全民紧绷着神经应对着来自北方游牧文明的攻击。
如今北方如同散沙,自然不用南方时时刻刻警惕,这也就是为什么上百年来朝廷不对北方三军大量调拨粮饷的主要原因。
这个疑问去了之后,秋叶不得不面对着北方三郡有可能会长期在这里捣乱的现实。
可惜了,他们占据了京城,想要把他们驱赶回北方有些难呢。
林荣不觉得这是难事。
是个人就有软肋,有软肋就有办法解决。更何况他们是三家联合又不是铁板一块。只要咱们这个时候守好平阳郡就行。不过说起来京城那边的粮草说不定被他们三家消耗的差不多了。他们之所以没有采取大规模的攻击,怕是想等着咱们的麦子成熟呢,等到收获的时候,再雷霆一击想要把咱们的粮草据为己有。
也就是说如今还不是他们攻击的时候,秋叶听到林荣这么说,瞬间生出一种紧张感。
连金山老主管脸上的表情都显得凝重了起来。马车里三个人都不说话,随着晃晃悠悠的马车到达了目的地,外边的侍卫请他们下来。
秋叶第一次来到这个地方,虽然已经到了二月底,但是江北还是有些冷,秋叶穿着披风被人扶着手从马车上跳下来,举目四望,只见远处一望无际全是农田。农田里三三两两散落着不少人,还有不少农户推着小推车或者拉着架子车,把一车车的农家肥运送到了田地里。
平阳郡的麦子已经开始要出穗了,这里的麦子才一寸多高。这是春季播种下去的,到了秋季才能收获。
秋叶弯下腰从地里面抓了一把土,在手心里揉开,随后扔在了地上。
有同样动作的还有不少官员秋,叶对旁边的金山老主管说:这里的土有些硬。
土地板结,这是前年一场大水导致的。接下来就有可能因为土地板结产生一片盐碱地,哪怕没有严重到成为盐碱地的地步。也会因为土壤原因植物的根系不发达,特别是小麦,因为小麦根系不发达,一场风雨吹过来会成片地卧倒,从而达到欠收甚至绝收的后果。想要改善这里的土地是需要下大功夫的。
金山老主管比秋叶的年纪更大,种粮食的经验更多,忍不住有些叹息,抬头看了看这一大片土地,他脸上的表情始终凝重。
一群人接着往前走,老主管就跟秋叶说:自古以来,山阴,平阳,泰阳这三个地方都是粮仓。三地熟则天下足。这也是为什么山阴遭灾了之后,天下震动,那么多流民开始背井离乡。虽然目前这两处都被咱们拿在了手里,平阳那里尚且不能支撑咱们,山阴郡这几年之内也未必能够提供大量的粮草。叫我说,还是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呀。
秋叶也知道这个道理,治理天下尤其艰难。以前不觉得,现在是真的体会到了。
这也是为什么能够让百姓吃上饱饭的皇帝被称为圣明的君主。因为吃不饱饭才是常态,吃饱饭了才是太平盛世。农业社会尚且吃不饱饭,而发展工业根本是无稽之谈。
秋叶举目四望就觉得自己的力量真的很微小,不足以改变这个世界。从而导致她内心里觉得特别的挫败。
在山阴停留了两天,山阴本地的大户人家几乎家破人亡。在发生水灾之后,一大波大户人家被流民冲击,要么逃到别的地方了,要么被流民杀了。
在流民和朝廷达成协议在此地盘踞下来之后,对当地也没有任何的建设,而是加紧盘剥。所以剩下的那些大户人家也是家破人亡,这也是为什么林荣进入到此地非常容易的原因,这里面几乎到了千里无人的地步。只要击败了流民军就能长驱直入,而本地的人口在各方的呼唤之下回来的十不存一。
秋叶此行的目的地是宁山郡,在山阴做短暂的停留之后,就进入了宁山。
宁山多山,这里已经是丘陵地带了,进入宁山的道路算是比较平缓的,也有规模可观的平坦地方可供耕种。在秋叶看来,这个地方是一处宝地,进可攻退可守。
而且这一处地方除了粮食收的少之外,有一些东西到处生长,那就是草药。这里的草药随处可见,就算秋叶在医学方面没什么见识的人也能认出其中几样,而且还能看到这里到处生长着一种止血草,总的来说这里简直是药草的宝库。
这让秋叶更加确定此地就是一处宝地了。
宁山郡守前些日子就住在大营里面,和秋叶都认识,这次设宴席款待秋叶,顺便接受山阳郡派遣来的官员。宁山郡守不是当地人,在这里也仅仅是被派遣来做官而已,他对均分土地的事儿看的很淡,毕竟他在本地没什么财产。
然而宁山本地的大户人家也来了不少,这里没有经历战火,所以这些人说话的时候就放肆了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