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1页
    短短光阴,他惊觉他已将她视为毕生挚友,纵使以海兰察可以以命相托的情谊,也不过一碗水端平,无法做出偏倚。
    从前他站在姐姐的视角,看皇宫里魏璎珞的恣意,只觉得她的活泼,是富察容音一生都渴望的,但现在再看,却觉得她的自由,与时春、与如时春一般被规矩锁住的贵女们来讲,都显得那么刺眼。纳兰时春活得太过小心翼翼,他却无法反驳她。
    愿卿珍重,他提笔写下这四字。
    卸下腰间从璎珞那里失而复得的玉佩,上面刻着富察氏的家徽——是他小半生里仅有的、最具身份、最具贵重、最能表情的东西,他把玉佩压在了信封上,想了想,却又收了起来。
    这样不对。
    正如他以后再不可以与她月末相见,她嫁人以后,连同富察傅恒这个名字,怕是都永不能提及。
    我不能害她,他想。
    静坐着看这封只写了四字的信,终究他还是伸手,拿起灯罩,把信在火上点起。
    不需要,并不需要。
    想起不久之前,他托人送去的信,问她可需要他的帮助。
    回信不久后传回,她的字迹如他想象般娟丽,梅花小楷清秀得让人悦目。
    “此事无人可帮,多谢富察少爷。我的人生,便该由我自己来过,旁人帮不得、无法帮。”
    帮不得啊。
    傅恒在满室月华里,缓缓闭上了眼。
    --------------------
    作者有话要说:
    此卷终。
    -
    清代一尺约31.1cm
    -
    傅恒没有任何对不起时春的地方
    -
    修了下文~
    # 锦绣明堂·富察妇
    第30章 前尘已了
    乾隆七年,早春至。
    纳兰时春从开春起就被额娘拘在了府里不许出门,瓜尔佳氏才是真的头痛得很。
    之前基本从未考虑过这二女儿会需要与别家商议亲事的情况,也因此这些年她懈怠于如旁家夫人一般相看留心着京中的子弟,也导致乍然要人的时候,她根本对从何下手毫无头绪。
    偏偏她又不愿意让女儿将就,一心想给女儿挑个好得不能再好的。六个闺女,嫁出去的四个里有三个都是宗室赐婚,唯一一个能自己着眼看的,却被永寿心血来潮许给了没什么家底的希布禅,虽然事实证明永寿眼光不差,三女儿嫁人后日子的确过得好,不像嫁进宗室的几个女儿回门都以泪洗面哭诉忙活着跟妾侍相斗,但瓜尔佳氏还是觉得不爽快。
    说来这还是头一次她能像别家的主母一般从头到尾参与女儿的亲事的,也因此她更加慎重,就是要让永寿看看她的能耐。
    小门小户她自然看不上眼,开玩笑,有希布禅一个做长远投资就够了,二女儿是所有女儿里资质最好的,自然绝不在亲事上受了委屈。本来就是纳兰家培养了十几年用来进宫做娘娘的,要不是飞来横祸,哪有这些八旗子弟捡漏的份儿。
    她左右寻思,最后还是把眼放在了八大姓人家上,没办法,这满洲豪门里,要说好人家,还是得那几个姓氏才行。
    她一挑眼先相中了钮祜禄氏,太后尚在,依旧是后族,族中人口也繁盛,若是说谁出色些,他家的阿里衮自然是最拔尖儿的那个。只不过钮祜禄阿里衮什么都好,就是娶过一门亲事,倒也难怪,二十五了,没娶过亲才怪,左右之前那夫人成婚不到一年就染病死了,估计也没有多深厚的感情。
    转念想想,瓜尔佳氏还是觉得有些瑕疵,到底给人做续弦听上去不好听,就算那钮祜禄阿里衮再出色也没法子,先把他按捺在一边,再看看才好。
    她倒是也想了自己族里的子侄,苏完瓜尔佳氏当然是数一数二的家族,就看那康熙朝唯一的太子妃出身就明白了,能得爱子的康熙爷许给太子,那是何等尊荣。瓜尔佳本族里优秀的子弟倒是不少,瓜尔佳氏轻易就能挑出几个觉得不错的,只是她想想女儿从小跟她去瓜尔佳府上玩的时候,也没对哪个表兄弟有什么特别的,也犯了难。这从小相处的,这么多年都没喜欢上,只怕就算成了婚,也不会有多深的感情,虽然她倒是知道几个侄子里也不乏对纳兰家表妹有心思的。
    她倒是想给女儿选个女儿喜欢的,但时春这丫头从小就情绪不外露,至今她也看不出她对什么人不同过。不过瓜尔佳府的确是很好的选择,嫁过去了也不用发愁有人会对女儿不好,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兄妹,不说鹣鲽情深,相敬如宾总是不愁的。
    再来,佟佳氏、赫舍里氏、觉罗氏几支,甚至连弱些的那拉氏内部的另外几支——辉发那拉和乌拉那拉,她都想了想,这唯一绕过去当作不存在的,就是最强盛的,富察家。
    开玩笑,富察家现下还是瓜尔佳氏的眼中钉肉中刺,她疯了才会再把主意打到他家去。
    不过她倒是很遗憾,要说家世、才学、品貌,所有相中的,哪个能抵得上富察傅恒十全十美?她相看中的几个子弟,才貌好的,家世弱些;家世才貌好的,又爱风流;什么都好的,又娶过妻,算下来,竟是没有一个能胜过那傅恒的。
    瓜尔佳氏就更恨了,更要卯足了劲给女儿挑个不比那傅恒差的。
    -
    纳兰家忙于觅婿,小日子过得忙碌又充实,然而乾隆七年之后,皇宫里接连发生的几件大事,不蒂于晴日一声惊雷,桩桩件件传出宫去,都成了极具戏剧色彩的民间谈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