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极限大佬一心向学 第148节
    所以单是把技巧过程拉长,就能要了杭峰的“小命”。
    他差点儿就不会滑u型池了。
    不过在尝试之后发现,落地前转那半周一周的并不难,他在落地前有足够的时间门去思考我应该怎么做才能更稳。
    每次做都很容易就成功,或者说杭峰第一个做的四周半就是这么来的。
    可最后无论是他,还是简,都没把这个动作编排进比赛了。
    无非就是觉得“断截”了。
    好好的一个空中动作,硬生生被杭峰做成了两个,裁判未必会接受这种风格,保险起见就决定不在比赛里做。
    可杭峰的“四周池”再深,也有挖完的时候,高难度的做完,为了保证分数,也不能降级去做简单的四周。
    最后杭峰就决定做这个“奇怪”的四周半。
    成功率非常高。
    赛前稍作准备,起跳的时候把扭矩力算好,几乎是轻而易举的完成。
    然而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主持人笑了。
    “哦!还有个半周!”
    “四周半,很x-games。”
    “他做出来很惊喜对不对?”
    “是的,最后那一转太疯狂了!”
    裁判也觉得挺疯狂。
    以为已经结束的动作,结果临到最后,还有个让人惊喜的变化。
    不管是延绵不绝的风格,还是快如闪电的风格,都是一种独特的展现方式,即便这个明显被分成两个部分的空中动作,它到底还是在一个技巧动作里,姑且称为“二段式”吧,不也是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技巧吗?
    “非常棒!”
    被刺激了的裁判纷纷点头,他们喜欢这种创新。
    无论是否简单,亦或者是“动作分裂”,既然出现,并且完成,那就是它的展现方式。
    杭峰这一扭,不但得到了裁判和主持人的认可,观众也为他发出欢呼。
    杭峰的转速太快了,观众根本无法分辨他转了多少圈,但最后落地这突兀的一下看懂了,“x-games”的赛场从不缺乏热情疯狂的观众。
    掌声为杭峰响起。
    杭峰倒是很想仔细思考一下,这个掌声出现的意义。
    但前面就是第六跳了。
    第六跳依旧是他唯一熟练的内刃接外刃的四周半技巧。
    他这一轮表现的很好,有更多的次数去做四周半,所以他打算做一个和第一轮重复的动作。
    当然,抓板方式要发生变化。
    杭峰这一次不是抓的板尾,而是反手扣的外刃的板尾上,这样他的身体需要躬出更近的距离,但这个动作真的很帅!
    右侧的肩膀向后移,头却看向前方,翻腾的同时双腿和脊背一起向后躬出一个漂亮的弧线形,右侧的手向后笔直身出,反向扣住雪板的外刃。
    翻转的身体正过来的时候,他就像定格在空中,向前要抛出武器一样,像强悍的战士,又像一条跃出水面的鱼。
    “哇哦!”主持人再次发出赞叹。
    这个抓板方式很好看,并不多见。
    很多选手抓板尾,会选择把身体收的很紧,手以斜下方的方向去抓板尾。
    杭峰却是打开的。
    这个动作对柔韧性有些要求,而且在空中翻腾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会选择将膝盖往前缩,而不是向后展开。
    “向后展开的“大动作”,真的很漂亮。”这位主持人说着,“我实在太爱看了。”
    杭峰预赛和决赛的第一轮,都做过类似的动作,但显然因为抓板方式的变化,此刻的这个动作更漂亮。
    圆月弯刀。
    就像挂在天空的月牙儿。
    “不愧是优秀的年轻运动员,整场比赛都在给我们惊喜。”
    伴随着这声惊喜,是杭峰的最后一跳。
    老实说,杭峰淡定的比到现在,终于有点紧张了。
    前面表现太好,越到后面越害怕失误。
    而且留在最后一跳的是他并不擅长的外刃接内刃的四周半。
    上一轮他就失败了。
    这个动作的成功率本来就不高,简直就是在看脸在跳。也说明杭峰还没有找到这个技巧的关键核心点,很多时候都是在靠感觉完成。
    在比赛里做这个动作是冒险。
    可杭峰必须去冒险。
    他拿出了自己所有的高分动作,还想要拿到更好的分数,就必须拿出更高的难度。
    必须是这个外刃转内刃的四周半。
    他至少有几率完成。
    杭峰要冲击曾经失误过的动作,这很明显。
    主持人在最后一刻尖叫:“他来了!!!!!”
    在一个拉长的咆哮声中,杭峰飞了起来。
    破釜沉舟的一跳!!
    双腿劈出开山裂地的力量,向着天空高高飞去。
    在起跳的最后一刻,最后脱离地面的板刃在他的背后,很明显的外刃起跳,身体向后旋转。
    向后旋转相对向前旋转难多了,因为选手看不见身后的地面,在没有视野的情况下去做动作,不仅失误率会大大提高,对心态的影响也很明显。
    向后旋转是一个很需要肌肉记忆的动作,看不见只能靠练,不停的练,让身体记住这个力量,尝试完成动作。
    杭峰后背有风在碰撞。
    视野在翻转。
    护目镜后的眼睛睁的很大。
    他紧紧地抓住自己的板头,脑袋向右侧板尾的方向,像是在用耳朵使劲,将整个身体带动向后旋转。
    一圈,两圈完成。
    他还在往上飞。
    再来一圈。
    外刃的1080完成了!
    向左偏斜的脑袋,在最后半圈的时候已经在收力,继而向左下方用劲。
    对,这是一个往左侧的外刃偏轴转体动作。
    在他完成内刃1080的同时,身体同时也有做一个外刃的偏轴转体。
    具体形容起来就像是他身体在横向转动的时候,同时还会在空中翻一个跟头。
    也就是世界大战决赛组所必须要求的“变化性”。
    单纯转体,或者是翻腾动作,并不能拿更高的分。
    决赛场上,只有这种类型的动作可以拿分。
    杭峰会做很多的“四周转体+偏轴”的动作,他的基础很好,并不存在明显的短板。
    可也正是因为基础太牢固,想要再加入半圈,就需要去打破原本的框架,重新添上新的力量、周数、包括空中的时间门和落地时候的平衡。
    如果解锁新动作很简单,巴蒙德不会这么多年了,还是只在比赛上冲击过一次2160的六周,那之后长期停留在五周。
    受限于人类的体能,技术达到一个程度后,哪怕是抓板的位置变化一点点,都会增加很大的失误几率,就更不要说加上半圈。
    杭峰在转到1080+360的时候,到目前为止,都还算很舒服。
    这是他能够完成的四周难度。
    今天也在比赛里完成过。
    换成平时,就知道什么时候该将身体用力,控制自己停下来,以及松开手,让自己展开等待落地。
    但现在不行。
    还有半圈。
    他必须让身体继续转动。
    而且一定要保证是一个内刃的反向落地。
    飞起来的时候,杭峰给出了足够的力量,让他能够再翻转半圈。
    半圈而已,也很简单的完成。
    接着就是落地。
    这就是最难的地方。
    空中只要力量够,去做多少圈都不是问题,重点是落地。
    落地。
    不仅仅是平衡问题,而导致失误的根本原因是空中旋转的“轴心”是否始终稳定,往往“轴心”在起跳的瞬间门,就已经决定了成败。
    再加上空中转的太慢,转的太散,核心力量不够,落地平衡性不够等等,林林总总的各种因素,究竟是否将这些要素都掌控了,落地的一刻才是检验成果的时刻。
    杭峰对这个难度的技巧没有太多经验,他也不知道自己的这一跳是否能够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