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下?”武旦吃惊不已。
“当然。”李成秀斜了武旦一眼,没好气地道:“这次我真是亏大了,那书局开张七天就挣了好百多贯钱,现在归到你的名下,献给朝廷,我得亏多少钱啊!”
武旦颇有些无语,搞不清楚出身富贵的李成秀怎么对钱如此执着,什么事都能跟钱挂钩。记得以前在扬州的时候,两个人一起出去喝酒,她总能想出各种借口让他付账,从没见她花过一文。
嗯,算起来,她好像已经亏过很多次了,赌坊和彩票,还有火锅,今天又多一项活字印刷术……
武旦长叹,他现在已经是债台高筑啊!
当初为了保密,当初李成秀让匠作局做模具的时候,使用的是现代流水线的方法,一共做了三套,一套给了罗老夫子他们,一套给了柳杨,一套李成秀留在了手里,目的就是为了今天。
抱着留在东宫的模具,李成秀和武旦进了两仪殿。
“哟,难得,太子妃今天是来给朕送礼的?”见了面,皇帝看到跟在李成秀他们身后的两个力士抬着的箱子,顿时笑了。
“正是。”李成秀笑着上前,屈膝向皇帝见了一礼,笑道:“不过这礼非儿臣送的。”
“哦?”皇帝极有兴趣地问:“不是你,那是谁?”
“是太子。”李成秀笑着说:“不过也算不得他一个人送的吧,儿臣也算是有份的。”
“这么复杂啊?”皇帝的兴趣更浓了,笑问:“必是重情大礼了,到底是什么?”
“它叫活字印刷术。”李成秀让力士将箱子打开,将里面的模具一样样地搬了出来,就如当初在东宫震撼高、罗两位老夫子一样,李成长有又当着皇帝的面做了一场现场演示。
看了李成秀的演示后,皇帝震惊了:“这可真是个了不得的东西啊!有了它,就可以解决我大周文人士子读书难的问题了……这是成秀你想出来的?”
☆、第205章:
皇帝就是觉得活字印刷术是李成秀弄出来的,至于李成秀说的武旦的作用,皇帝根本就没有在意,因为在他看来,如此匪夷所思的精巧器物,本就该是李成秀这样古灵精怪的人弄出来的。至于武旦,就他那一副棺材板的脸,即使起了作用,也是份量不怎么重的。
不得不说皇帝的猜得很准确,证明他确实是武旦的亲爹。
自古帝王统御万方行的是武攻文治,武收是指有强大的军备,有军事才能卓越的武将,或是守护安宁,或是开疆辟土;而文治,便是教化万民,使民心向着朝廷,所用之法便是自汉武以来独尊的儒术,是以方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话。那一卷卷简书、经帛使是儒生们的生存之根,正气之来源,傲骨之支柱。然悠悠历史长河之中,不知道遗失了多少圣人佳训,之所为何?无不是书之珍贵,得之不易,传之不易也!如今有了这个活字印刷术,书多了,流于世的也多了,以前的遗憾便将会变少!
作为一个当了差不多二十年皇帝的一个人,最是清楚不过活字印刷术的重要性了!
而现在,李成秀和武旦却将这么大的功绩奉献出来!
皇帝激动地一激灵,做一个继万世之伟大君主,是他渴求了五十年的梦想,活字印刷术可以让他的这个梦想实现一大半!
“父皇容禀。”武旦在李成秀一次次的眼色中站了出来,冲皇帝说道:“这个活字印刷术已经弄出有一些时日了,儿臣和太子妃早就想献于父皇,只是因它有诸多不足,儿臣想更完善了再献于父皇。于是便在东市弄了一个书斋,想在使用中将其更完善……”
“现在终于让你满意了?”皇帝微笑着看着武旦。
“没有,儿臣以为的缺陷并未完全得到解决。”武旦说。
“那为何急于献出来?是解决不了吗?”皇帝不解道。
武旦回答:“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
“是什么?”皇帝问。
“儿臣让太子妃在东市开的那个书局被人砸了,管理书局的人被人设计入狱,不过短短两三个时辰就让人弄得半死。”
正说着,有一宦官悄悄的地走进殿里,禀道:“陛下齐大郎来了,说是有急事要与太子妃说。”
“定是书局的事。”李成秀说。
皇帝与那宦官说:“你叫泰儿进来。”
那宦官去后不久齐泰便急匆匆地奔了进来,问答之间道明了来意,说:“我送了柳杨回了家后去了一趟‘陶然斋’,‘陶然斋’的人都不见了,纪掌柜、伙计,以及在后面作坊里印书的师傅都不见了!”
“莫不是因为出了事,纪掌柜便放了他们的假?”李成秀问。
“怕是没有那么简单。”武旦摇头叹道。
“舅舅说得没错!”齐泰说:“我也是如舅母这样以为的,想着出了这么大的事让他们歇一歇也好,只是想歇几无倒无妨,若是人心散了可不好。于是就寻到了纪掌柜家,纪掌柜家竟然也是人去楼空!问了左邻右舍,说是晌午前一点的时候,纪家人便驾着马车走了。”
“什么?走了?”李成秀大吃一惊:“走哪里去了?”
齐泰说:“我问了左邻右舍,打听到他们向南而去,他家住在永崇坊,往南就是启夏门,我追去向守城门的兵将打听,他们果然是出了城!”
“他们出城做什么?”李成秀怔道:“让今天这事给吓着了?”
“我看不是。”武旦摇头说:“若说是被吓着了,他尽可中断合作便是,何必带着家眷出逃长安?”
“是有人安排!”李成秀惊道:“为的是活字印刷术,他把咱们都卖了!”
活字印刷术被人抢了?那还得了!
皇帝大怒:“泰哥儿你去左威卫调人手,立即出城捉拿这个纪掌柜,还有书局失踪的伙计!”
“是。”齐泰兴奋的大声应喝,抱拳而去。
李成秀担忧柳杨的伤势,又不方便出宫去看他,只好请托钱庸去为他诊治,让二妞与其随行。钱庸觉得柳杨伤势虽重,但并无性命之忧,让二妞派人传话回东宫,让李成秀和武旦都放心。
皇帝免不得问问柳杨的情况,武旦和李成秀不敢隐瞒只好如实相告,皇帝听后颇复杂地摇了摇头,道了一声:“果然是少年儿郎!”
也不知道是褒还是贬。
笑过之后,皇帝道:“人家大老远的来投奔你们,你们却让人家行商作贾,像什么话?叫得别人知道了怎么看你们东宫?”沉吟道,“既然是你们的同窗,不如就让他在崇文馆做个书直吧。”
皇帝这是要丰武旦的羽翼,武旦怎么能不领情,当即代柳杨谢了思。李成秀却有一些担心的,柳杨上次说过,他不想做官,但圣意难却怕也只能让他勉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