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这是识海吗(一)
三转筑基丹,哪怕这个修士是个榆木疙瘩,是个渣,只要他达到了炼气巅峰的修为,只要他服用了三转筑基丹,也能够顺利的筑基。
沈达等四人,在这十年间,在杨晨偶尔的指点之下,已经修行到了炼气六层的境界。从三层到六层,花费了十年的时间,说起来,这已经算是一个不错的修行资质,可能之前的悟性差了些,而运气也不好,赶上的传功的家伙也没有尽心尽力,所以才会沦为奴仆。
十年当中,杨晨也通过其他人观察了一下四人,他们对杨晨已经死心塌地,哪怕在楚亨费尽心力对付杨晨的时候,四个人也没有一个背叛的。所以,这是他们应得的奖赏。
“谢少爷!”四个人几乎想都没有想,直接拜倒在地,冲着杨晨就是大礼参拜。杨晨这可不仅仅是在给他们修行上的好处,而是要直接将他们送到内山门弟子的行列中去。只要他们筑基,他们就再不会是奴仆的身份,而是纯阳宫的内山门弟子,这样的转变,怎不让他们感激涕零?四人甚至暗暗的发誓,以后哪怕就算成了内山门弟子,也一定会一如既往的以主人的身份看待杨晨。
“现在还是先把我需要的东西找来吧!”杨晨对四人的感激不置可否,对他们的暗誓也没有放在心上,只是笑着催促道:“修行之时,千万不要逞强,欲速则不达。去吧!”
四人再不敢怠慢,飞速的爬起来,开始各自的忙乱。不到一天的时间,杨晨需要的药材就出现在面前。
何莲瞪大了眼睛在一旁,看着杨晨的每一个动作,看着蕴灵炉当中火焰的流转。这是杨晨特别交代让她看的,至于说能领悟多少,那就看她自己的悟性了。养气丹只要炼气三层就可以炼制,但是三转的养气丹,却并不是每一个三品炼丹师都乐意炼制的。
杨晨的动作很快,但是很清晰,尤其在特意给何莲演示的情形之下,连火焰炼化药材的过程都十分的清晰。手法并不复杂,但是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何莲只看了一会,就沉浸其中。
三转的养气丹,在效果上,甚至比培元丹还要强悍。一枚三转养气丹,足够公孙玲半天的灵力消耗,加上仙落渊的灵气充足,公孙玲绝不用担心灵力不够用。
按照公孙玲在仙落渊呆十年的时间计算,杨晨整整的为公孙玲炼制了七千多颗三转养气丹。方圆两千里的坊市当中,所有养气丹需要的药材全部都被收购一空,害的那些做药材买卖的家伙都要开始囤积这种低级药材了。
除了养气丹,杨晨还炼制了上百颗培元丹,同样是三转的培元丹,每一颗都可以在受伤的时候补充灵力并修复伤势,这也是以防万一的做法。
安全问题是首要的,上次杨晨从那个倒霉的太天门某个不知道名字的跟踪者手中得到的火玉磐石阵的腰带也派上了用场,在杨晨分别用天罡炼宝诀和地煞祭阵诀祭炼几重之后,主动的抹去了自己的神识。
这条腰带,从一开始的防护力就能够抗下一次筑基初期的攻击,经过杨晨这番祭炼,已经堪比一个筑基中期的高手时刻在防护周围。
更多的东西,杨晨没有再准备。一来公孙玲不会接受,二来去仙落渊本就是为了历练,如果防护太过的话,反倒是失去了历练的本意。
两个月之后,公孙玲拿到了这些东西。在杨晨递过去的时候,公孙玲并没有推辞,只是看着杨晨的目光却多了一种别的味道。最后默默的将东西收起,冲着杨晨道了一声珍重,随后直接御剑飞向了仙落渊。
在这两个月的炼制丹药过程中,何莲全程跟着仔细的学习了两个月。送走公孙玲之后,杨晨开始教授何莲炼制寻气丹。这种低级的丹药,完全靠着控火的手法来炼制,药材低级的一塌糊涂,已经不适合杨晨再耗费时间来给门派炼制。
御火的手法,何莲已经练习了整整九年,虽然和杨晨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却已经足够满足寻气丹的要求。只是几天的时间,何莲就已经掌握了寻气丹的炼制手法,开始为药堂定期的炼气寻气丹,同时换来大堆的门派贡献和灵石。
高月还在领悟中,貌似修为最近会有一次提升,杨晨也不打扰,和众人再次交流一番之后,又一次开始闭关。
这次,杨晨打算要冲击甲木灵力的筑基。在为公孙玲炼制丹药的这段时间内,杨晨除了机械的炼丹之外,脑子并没有闲着,而是在考虑着把蓬莱神木加入筑基丹的可能性。如果让其他人知道杨晨一边在炼制三转的丹药,脑子还在走神的话,一定会让无数人都发疯。
蓬莱神木的甲木灵力,杨晨已经想到了融入筑基丹的方法。神木的枝干和树叶,并不适合入药,而是适合炼器,最适合入药的部分,是根部。确定这一点之后,杨晨需要试验的次数会大大的减少,甚至只需要在几个关键的时间点上试验就行,哪怕失败品,也是让人垂涎的好东西,完全不会浪费。
小心的取下四小节蓬莱神木的根须,杨晨开始了三转筑基丹的炼制。四小节的蓬莱神木根须,分别在四个炼丹的关键时刻加入,这是杨晨在脑海中模拟了数万次之后剩下来的可能。
千年玄阳果,实际上已经超过了一千三百年的火候,加上其他的辅助药材,全部都是千年以上的好东西,这一炉丹药,哪怕就是剩下炉渣,也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
严格的按照筑基丹的手法,将这些药材加入了蕴灵炉,地心火开始小心的炼化。当所有的药材都开始成为液体,进行融合的时候,杨晨加入了第一节根须,刚刚加进去,他马上就发现了一个要命的问题。
地心火在短时间内,竟然无法炼化蓬莱神木的根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