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卷阅读87
    他说同意宁光留级是为了让宁光好好巩固下小学的知识点,免得进了初中之后跟不上,到时候初中毕业考不到学校,从而只能拿着初中文凭踏上社会。

    宁光对于这番话非常的惊诧,因为在她的认知中宁福林不可能这么为自己着想。

    后来想想,可能是因为拥有初中以上学历的女孩子,谈婚论嫁时可以要求更高的彩礼?

    她下意识的皱起眉,忽然又想起来当年戴振国给自己举的例子,下意识的咬了咬唇。

    她本来是不指望自己能够学那女孩子的,因为她根本不是读书的料,可是现在家里让她留级了……如果她真的瞎猫碰上死耗子,弄到个中专的学校呢?

    那样的话……

    想到那女孩子后来的做法,宁光就觉得自己的心砰砰跳,充满了说不出来的惶恐与憧憬。

    她沉默的认可了宁福林的打算。

    毕竟沈安怡都转去省里了,她跟杨秋涵的关系这两年好了很多,但也没到非要赶着去初中汇合做同桌的地步。

    她不知道杨秋涵得知她打算留级一年时,也是长松口气,扔着抱枕跟杨母撒娇抱怨:“还好她不去,不然想着三年里都要跟她做同桌,还要跟她忙前忙后,就觉得烦!”

    “你忍一忍吧。”杨母哄她,“权当看你叔叔面子,你想你叔叔在镇上做了这么多年校长,一直想往县里调都没成功,归根到底就是因为上面没人……好容易你跟那沈安怡做了同学,让你叔叔得了跟她家长辈搭上关系的机会,要是成功,你叔叔去了县里工作,你不就也能去县里的中学念了?到时候甚至妈跟你爸,也能去县里教书,不比缩在这乡下好啊?”

    虽然杨家一家三口都是城镇户口,然而镇上对于县城来说,到底还是乡下。

    杨父杨母跟杨秋涵的叔叔,都是卯足了劲儿,更上层楼。

    沈安怡转入黎小,就是他们眼里的机会。

    尚未长成的孩子们还不太懂这些,不过没关系,杨母许诺给杨秋涵买辆漂亮的新自行车,以及女孩子看中很久的连衣裙,杨秋涵就高高兴兴的答应,继续笼络着宁光。

    但她也觉得郁闷,忿忿说:“真不知道宁光哪里好,安怡要这样念着她?”

    杨母不以为然:“你管那么多,反正只要宁光在信里说咱们好话,沈安怡就会在她家里人面前说咱们家好话,她虽然天真,在家里却是实打实的得宠,上次你叔叔去县里,已经成功拜访她爷爷的一个老部下了,你乖,再忍一忍,啊?”

    杨秋涵想撇嘴,但想到母亲的许诺,最终悻悻点头:“嗯。”

    又说,“那过两天再喊她过来吃个饭?”

    因为省城的沈安怡也面临着小升初的考试,她成绩虽然好,省城的学生也不好惹,沈家对她寄予厚望,指望她一举考中省城最好的初中,所以压力也很大,从学期初就写信过来说明,说这个学期直到考试结果出来,估计都没空给她们写信了,得全心全意复习。

    因而宁光这学期基本没怎么到杨家过。

    第四十五章 女大十八变

    宁光这次出现在杨家人的面前时,杨家一家三口都有点发愣。

    杨秋涵甚至流露出几分气急败坏:“宁光你怎么忽然变这么漂亮了?”

    这话让宁光受宠若惊,下意识的摸了摸脸说没有啊,不是还是那个样子?

    “什么还是那个样子。”杨秋涵不敢置信的进屋去拿了个镜子来让她看,“以前你就是个干干瘦瘦的小美头,现在……”

    她不无嫉妒的扫过宁光的面庞,面前的同龄女孩子下颔虽然还有些尖,却已经可以看出日后鹅蛋脸的轮廓来,浓黑的眉毛,又大又圆的杏子眼,鼻梁高挺,微厚的嘴唇因为丰润嫣红,有一种玫瑰花瓣似的质感,乌云般的长发编成两条麻花辫垂在胸前,发梢还有着曾经营养不良的分叉与发黄,然而整个人与以前比,已经恍若脱胎换骨。

    杨秋涵心里想着这模样放在黎小,不说校花,级花是妥妥的了……说起来她因为长辈的缘故,在黎小一直地位超然,不然当初沈安怡转到黎小时,也不会由她做同桌。可先天条件使然,黎小的学生会敬畏杨秋涵,却不会认为她是个漂亮女生。

    之前的沈安怡被传为黎小校花,杨秋涵虽然有点酸溜溜的,却也没什么嫉妒的,毕竟那是城里干部的女儿,爷爷奶奶还是老.革.命,比她强是应该的。

    但跟前的宁光算个什么,凭什么能这么漂亮!

    这天杨秋涵的心态有点崩,尽管父母反复使眼色,都控制不住脾气,始终沉着个脸。

    索性宁光也没注意到,因为从杨家人的反应来看,他们是真的觉得自己很漂亮……这对于宁光来说,是一种非常陌生,可以说陌生到不可思议的感觉。

    记忆中好像从来没有人夸过她长的好。

    哪怕对她最好的沈安怡也没说过这句话,这年头乡下物资匮乏的程度是后世没经历的人难以想象的,整个宁家甚至只有一面镜子,还是破了的,挂在墙上,因为泥土地面灰尘大,用个塑料袋子蒙着,供一家人使用。

    宁光很少去用。

    因为宁家现在就俩未成年,宁宗是男孩子,头发理的短,梳头洗脸都用不上镜子,宁光不受重视,所以这面镜子挂的比较高,是成年人恰好的位置,宁光用着不方便,又在日复一日的唾骂嘲笑里自觉不上台面,自然也提不起顾镜自照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