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
    在建立大明形象上,郑和是有功之人。

    但是时代的局限性,包括整个大明的外交策略,并没有一个长远的发展思路,这就导致了大明实际上是赚了面子,丢了里子。

    一个个小国都是名义上的归属,大明没有任何政策上的举措,更谈不上实际控制。

    而且这些小国家每次上缴的贡赋,还没有赏赐多。不谈贸易的利润,大明在这种国际关系中,没有得到任何的好处。

    以永乐九年拜里米苏拉进贡为例,进贡的是一头长颈鹿,美名其曰麒麟。

    但是得到的赏赐,远远多于他们的付出。

    他们抵达应天府的时候,赐王金绣龙衣二袭、麒麟衣一袭,金银器、帷幔衾衣洗具,妃以下皆有赐。

    等到要回家的时候,赐王玉带、仪仗、鞍马,赐妃冠服。

    临走的时候送行,赐宴奉天门,再赐玉带、仪仗、鞍马、黄金百两、白银五百两、钞四十万贯、钱二千六百贯、锦绮纱罗三百匹、帛千匹、浑金文绮二、金织通袖膝襕二。

    而且王妃及子侄陪臣以下,宴赐有差。也就是说,人人有赏。

    而大明付出了这么多,还要帮他们守护国门,不让暹罗欺负了他们。

    大明的付出和回报,根本不成比例。

    这不是郑和的责任,而是整个大明的政治人物,只沉醉于八方来朝,天朝上国的虚名之中。

    这一切,到了朱瞻基这里,就要全部改变了。

    朱瞻基可以不在乎面子,但是一定要得到里子。

    没有足够的利益,大明没有任何义务来帮他们。

    现在,就从麻喇迦开始,用这个小国来杀鸡骇猴,以儆效尤。

    以我大明为尊,就必须要一切都跟着我大明走,说我大明话,写我大明字,守我大明礼。

    想要明里一套,暗地一套,行不通了!

    朱瞻基一声令下,整个舰队的管理系统就开始忙碌了起来。

    针对麻喇迦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政策。不管是从文字,语言,习俗,还是年号,纪年方面,都要制定一套统一的方案。

    这里面,有些东西是现成的,有些东西却要现立。

    数千文臣,文官,文人们都各抒己见,终于在抵达麻喇迦的时候,拿出了一套粗略方案。

    这套方案在外交关系上,并无多大的改变。也就是说,在明面上,依旧延续大明针对南洋各国的外交方案。

    但是在朝贡制度,文化交流,经贸往来,包括后世最重视的外交权,全部都有了相应的改变。

    朱瞻基现在不能改变朱棣定下来的南洋各国的三年一朝贡的次数,却可以要求各国朝贡的贡品种类。

    像以前的“祥瑞”什么的,还有有多远给我滚多远吧,要送贡品就要来电实际的,不管是金子,铜锭,还是木材,大米,小米,只有这些资源类的贡品,大明才会承认。

    经贸往来这一块的改变不大,因为现在的定价权基本上也在大明手里。而且各国缺少大型的船只,基本上只能被动回应贸易。

    只要大明卡住了进口的货物种类,这些国家自然会向大明的要求靠拢,他们并没有太多可以谈判的条件。

    可以说,大明可以没有他们,但是他们离不开大明。

    然后就是外交权,这个里面要分有自卫能力的国家和没有自卫能力的国家。有自卫能力的国家,有自己的军队,可以拥有一定程度的独立外交权。

    但是像麻喇迦这样的国家,原本就是几个村子,在大明的扶持下,才在麻喇迦站稳了脚跟。

    如今的麻喇迦虽然占据了马来半岛的南端,但是总人口都不到两万人,要不是大明扶持,把暹罗给控制住了,人家暹罗早就把他给灭了。

    这样完全依靠大明的贸易,依靠大明在这里设置官厂才能生存的小国,给他们外交权就是浪费。

    然后就是朱瞻基最重视的文化交流,这个文化交流实际上就是文化侵略。虽然这种侵略不会动刀枪,却远比刀枪的作用更大。

    当南洋各国,一个个都说大明话,写大明字,穿大明款式的衣服,过大明的习俗。那个时候,他们不就是正宗的大明人嘛!

    所以,这个时候,那些文臣和儒家弟子是最激动的,朱瞻基他们已经做好了宣传,就指望这次跟上的几千的儒家弟子,一个个都留在南洋各国来教书育人。

    哪怕他们一个个最多能待两年,但是也不怕,因为后续还能从大明召来更多的文人。

    朱瞻基甚至还在计划,等他这次回来,掌握了大权。以后的科举,哪怕中了进士,也要先到南洋来实习两年,然后才能回大明当官。

    虽然这会遭到一定程度的抵制,但只要做好宣传,不怕他们闹翻天。

    众人对这份计划还有些顾虑,因为朱瞻基简直是推翻了原本大明对南洋各国的既定政策。

    但是却没有人敢反对,因为现在儒家学子们对这份计划充满了信心。

    金纯身为礼部右尚书,也是这次文臣之中地位最高的,他当然也比其他人更早就看出了朱瞻基这份计划的狠辣之处。

    如果一切都能按照这份计划发展,不用一百年,只需五十年,整个南洋,不管哪个民族,都会成为大明的忠实子民。

    所以,他也是推动这个计划最积极的人,甚至他怕那些文人想不通,每天都冒险乘坐传令船,到各个船上去宣传,去给那些文人们讲解其中的道理。

    也是这个时候,他跟同样对这件事非常积极的解缙,越走越近。

    从解缙这里,他也知道了朱瞻基大力推广算学,符号的计划。

    这一切,加上朱瞻基在东瀛的所作所为,让他原本对朱瞻基的一点意见早就烟消云散,将朱瞻基视为具有大胸怀和远见卓识的明君。

    当舰队抵达麻喇迦的时候,这一次,金纯和金阔,礼部和內监联合起来,把朱瞻基抵达麻喇迦的仪仗,摆到了最高标准,存心要在南洋各国的世界面前,建立朱瞻基的个人形象。

    朱瞻基站在旗舰的最前方,在旗舰还没有进港的时候,就已经看到了这个时代,设施最完善,防卫最森严的港口。

    整个港口,层层防护,沟渠纵横,借助地理优势,组成了一个坚固的堡垒。

    今日的港口彩旗招展,码头上人潮涌动,应该是欢迎的人群。

    王景弘站在朱瞻基的身边,介绍说道:“自永乐二年,郑总监选定了麻喇迦作为我大明舰队的南洋落脚点。这十几年来,已经将此地建成了南洋最坚固的水寨。最外围以木栅栏为界,中层建有五米城墙,然后是瓮城,最后才是内城。

    内城共有仓房四十八座,共计四百八十间,每一座仓库都有水渠隔断,有木桥相连。从南洋收购的粮食,木料,铜锭等物,都会在此转运。

    仓房区设四门更鼓楼,夜则提铃巡警。内又立重栅,如小城断巷,易守难攻。

    港口区则以战舰为首层防护,中有浮木火弹,预防水攻,后有三十六门火炮,可覆盖攻击港口区水域。第四舰队麻喇迦水寨共五千五将士,并家属计近两万人。”

    朱瞻基点了点头问道:“家属何以为生?”

    “南洋贸易利润不薄,一应俸禄全额发放。其家眷在旧港有田,可聘当地土人种植,衣食无忧。”

    朱瞻基又问:“可有家眷从事贸易?”

    王景弘迟疑了一下才说道:“应该是……有的吧。”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大明最重要的物资转运点,要是没有人做生意还不正常了。

    何况,分的地在旧港,现在人却都集中在麻喇迦,肯定是有利可图。

    只要不是因私废公,损公肥私,朱瞻基对这种行为并不厌恶。

    李亮踩着小碎步快速地走了过来。“殿下,快到岸了,请先去更衣。”

    朱瞻基嗯了一声,又看了一眼这个水寨说道:“这是我大明耗费巨资修葺的官厂,如今却成为麻喇迦抵抗暹罗的依靠。我大明啊,就是宁愿亏了自己,也不愿亏了他人。”

    一众将领和随从,相互之间看了看,都不确定朱瞻基心里的真实想法。

    麻喇迦水寨与旧港水寨,这是大明最南方的根据地。自建立旧港宣慰司之后,就有两支舰队来到远离大明万里的异国他乡。

    因为远离大明,在大明海军全部都改制以后,只有这里,依旧保持着原有的编制。

    这个时代,几乎没有换防的思维。每一个军队的布防,确定以后,几乎就是生生世世留在这里。

    所以这些军人的家属都会一并被安排过来,在此落地生根。

    沿着旗舰甲板上的城墙上沿,朱瞻基从船头来到了船尾。青梅,绿竹,并一帮女官就开始各司其职,忙碌了起来。

    有人专门负责给朱瞻基洗脸,有人负责梳头,有人拿来龙袍,有人给他穿鞋袜。

    只是一会儿工夫,就把朱瞻基打扮一新。

    马欣来到了朱瞻基的面前,福了一福,轻声问道:“殿下,我们是不是要在麻喇迦停留多日?”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麻喇迦和旧港,你们喜欢哪里,就在哪里多住一些时日。这里是南洋的中心,周边各国都会在这里与我大明贸易,会耽搁一些时日。”

    她笑着说道:“当然是殿下去哪里,我们也跟着去哪里……”

    朱瞻基还要前往南洲,也就是后世的澳大利亚。他内心里其实是不想带她们一起去的。

    过了爪哇,那边的航线就不是熟悉的路线,危险不少,不管是暗礁,还是暴风雨,都会影响舰队的航行速度。

    而且现在去探寻南洲,肯定也会跟当地的土人发生纠葛,小规模的战斗是避免不了的。

    但是想想她们都是自己的女人,如果把她们丢下,她们内心会更惶恐,也就不再提起。

    不管风里雨里,她们都宁愿跟着自己一起,而不是留在人生地不熟的南洋。

    突然间,外面传来了阵阵鼓乐,这整齐的节奏,雄浑的声音传遍了整个港口。

    这是驻军欢迎朱瞻基到来的声音……

    “我先登陆了,随后李亮他们会安排你们下船,你们且先安顿下来,晚上我再去看你们。”

    刘承徽走到了马欣的身后笑道:“殿下大事要紧,妾身会照顾好马良媛和其他姐妹的。”

    身穿明黄龙袍,头戴冠冕的朱瞻基重新出现在甲板上,一众内侍和护卫摆起了多达数百人的仪仗。

    岸上的百姓和欢迎的士兵们看到这个阵势,立即欢呼了起来。他们知道,马上就能看到太孙殿下了。

    朱瞻基扭头问黄渊:“郑和他们什么时候能抵达?”

    郑和他们的右路军虽然行进的距离更近一些,但是不管是在交趾,还是真腊,包括暹罗,贸易的份额都要大的多。

    而且他们的舰队在暹罗湾遇到了一次暴风雨,为了躲避大风,又耽搁了些时日,所以现在落在了朱瞻基他们的后面。

    “天亮时分接到了传令,他们的前军已经抵达淡马锡,郑总监与朱总兵全速前来,怕是要到晚间才能抵达。”

    “大军的驻扎地安排好了吗?”

    “殿下不必担忧,整个麻喇迦海峡到处都是我大军的驻扎地。”

    船上的帆已经落尽,现在完全是依靠惯性在缓缓移动。操纵舵盘的数百水手全力摇动船舵,让旗舰缓慢按照预定的方向调整。

    船上的水手们在水线上支出了一个个顶棒,这些顶棒在靠岸的时候会先触及陆地,进行一次缓冲。

    而在岸上,士兵们在岸边丢下了一捆捆的稻草,同样是进行缓冲,防止损坏到船体。

    余先抵达的小船上的羽林卫的护卫们迅速登陆,占据了这个港口的各个角落,布下了重重防护。

    旗舰终于靠岸了,首先被安排送下船的就是朱瞻基的龙辇,还有十六匹骏马。龙辇只需要八匹马,但是还要预备着有马生病,或者是精力不佳。

    当朱瞻基头戴冠冕,身穿龙袍出现在了舷梯上,岸上无论百姓,还是将士,纷纷跪下,磕一个头喊一声:“恭迎太孙殿下。”

    第一声还不算整齐,但是有将士们的引导,那些百姓们也跟上了节奏。第二声和第三声就变得整齐了起来,这雄浑的声音传遍了整个麻喇迦。

    岸上有一群身穿异服的麻喇迦人,领头的也身穿大明王爷冕服,不用想就知道,他们是获准来迎接的麻喇迦王族和官员。

    朱瞻基的脚终于踏上了麻喇迦的土地,内侍们也都手举仪仗旗,紧跟在朱瞻基的身后。

    众人又是三叩首,然后在内侍的众声齐呼下平身。

    郑和他们还没有抵达,这里最高的首领是第四舰队参将安乡伯张勇。他率领第四舰队麻喇迦水寨指挥使刘进,旧港水寨指挥使杜聪,站在欢迎队伍的最前方。

    张勇出身将门世家,其父张兴为燕山左护卫指挥佥事。从朱棣起兵,立功众多,累迁都指挥同知。

    张勇英武谋略不逊其父,靖难之役时张兴尝单骑追敌,被数十南兵重创,伤重不任战。张勇代替其父任指挥使,并最终获得大胜。

    张兴永乐元年被封安乡伯,但是永乐五年就去世,随后张勇袭爵,永乐七年调高州府广州湾水师参将。

    在大明设立旧港宣慰司后,张勇任大明旧港总兵。辖制旧港,麻喇迦两水师,并节制麾下三卫所,可谓是大明最南军政第一人。

    朱瞻基来到张勇身前,他又待再拜,朱瞻基连忙扶住了他笑道:“张爱卿无需多礼,且为我介绍一番我大明勇士。”

    人群的后方,众人围着一个身穿大明金绣龙衣的瘦小老头,看着远处那个比常人高出了半个身子的大明太孙殿下。

    这个瘦小老头就是麻喇迦的苏丹拜里米苏拉,他今年已经七十三岁,但是依旧控制着整个麻喇迦,并在这个小国有着无上的权威。

    麻喇迦建国已经二十年,从最开始三个村子的地盘,如今已经成为了半岛南方最大的势力。

    虽然北方还有暹罗咄咄逼人,但是有大明的支持,麻喇迦的地盘还是在慢慢地扩大着。

    其他人都对朱瞻基的到来惊喜不已,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大明的皇太孙殿下,竟然会亲自来麻喇迦。

    太孙驾临,肯定会万众赏赐,他们又要发一笔小财了。

    可是拜里米苏拉却总是有些心神不定,感觉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

    他已经七十多岁了,一辈子浮浮沉沉,曾被灭国,又东山再起。大明的皇帝都见过了两次,什么事没有见过?

    他总感觉,大明的太孙亲自来南洋,这南洋的天恐怕是要变了。

    若是没有大的企图,这位太孙殿下何须冒着风险来南洋?

    且行且看吧……,他叹了一口气,率领众人迎了上去。

    待与众将士见礼完毕,一个个将士都是满含激动的泪水,朱瞻基还真有一点三胖的感觉。

    这个时候,他看到拜里米苏拉率领麻喇迦的王族与官员们迎了上来。

    朱瞻基表面上依旧对拜里米苏拉非常气,与众人见礼之后,还亲自将拜里米苏拉请上了自己的龙辇,一同向内城行去。

    拜里米苏拉年轻的时候也只有一米六左右,现在更是只有一米五不到。窝在龙辇那宽大的龙椅里面,完全不成比例。

    跟朱瞻基相比,他的身材小了一半,气势更是不能比。

    龙辇只有八根柱子支撑,四面通透,朱瞻基一面跟百姓挥着手,一面跟拜里米苏拉闲叙。

    “到了南洋,才知道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以麻喇迦为例,百姓着装就千奇百怪,有些女人竟然只露出两个眼睛。”

    拜里米苏拉笑着说道:“麻喇迦乃东西南北交汇之处,各色人等皆有。这些蒙面女子,皆是大食人士,信仰绿教……”

    朱瞻基打断了他的话问道:“王爷也信仰绿教?”

    拜里米苏拉笑了笑说道:“绿教乃西洋多国的国教,鄙人妻子乃亚齐公主,亚齐国乃绿教之国,鄙人也多受其影响。”

    朱瞻基哦了一声,说道:“可是孤记得,麻喇迦与亚齐都是我大明属国吧?”

    拜里米苏拉不动声色地回答说道:“当然,我麻喇迦与亚齐都是以大明皇帝陛下为尊。”

    “可是我大明的国教是道教啊……”朱瞻基看着他笑着说道:“我瞧王爷身上穿的也是我皇祖父赐予你的金绣龙衣,这可是我大明的王爷冕服。王爷身为我大明的王爷,麻喇迦作为我大明的属国,却不信仰我大明道教,偏要信西域小国的绿教,岂不是不明是非?”

    拜里米苏拉心里的不详预感更加强烈了,但是他还是笑道:“殿下多虑了,这信什么,跟我麻喇迦与大明的关系并无影响。我麻喇迦是大明属国这一点,并无疑问。老朽对上国忠心耿耿,愿为大明守南门。”

    朱瞻基点了点头又问:“麻喇迦如今有百姓多少?官员多少?”

    拜里米苏拉松了口气,在朱瞻基的面前,他感觉比在朱棣的面前还要难受。“百姓如今有三万余人,官员超过百人。”

    他以为难堪的时候已经过去,可是朱瞻基的随后一问,一下子让他如临深渊。

    “那会说我大明话,写我大明字的人有几何?”

    朱瞻基的脸上虽然还在笑,但是拜里米苏拉却已经感受到了朱瞻基你内心的恶意。

    可是这个问题不回答也不行,他只能硬着头皮回答道:“我麻喇迦百姓久慕天朝文化,但根源还浅,如今只有二十余人能担当通事之责。”

    朱瞻基的笑容不变,轻声叹道:“名义上是我大明属国,却不说我大明话,不写我大明字,不守我大明礼,这算什么属国呢?看来是我大明对这些属国太优待了,忘了该怎么做。”

    拜里米苏拉连忙说道:“殿下,这是老朽考虑不周,今后定当督促国民习上国文字,守上国礼。”

    “这样就对了。”朱瞻基笑的格外灿烂,说道:“孤这次带了不少文人墨,还有我大明孩子进学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也当在麻喇迦普及。从今往后,任何不是我大明文字的书籍,全部销毁,任何人不得在学……”

    拜里米苏拉立即知道缓兵之计行不通了,他再也坐不住了,拜倒在地。“殿下……使不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