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阅部队完毕,接下来就是检阅枪支情况了。
赵猎在郭承贵大匠的引领下,再一次秘密来到“铁屋”。
目前这铁屋的机密,只有赵猎与郭承贵完全掌握。施扬、丁家姐弟都隐约知道有这么个基地,但内中具体情况并不知晓。他们都是一直跟随赵猎经年的“老人”,都知道赵猎有一批宝贝,到哪都带着。也知道这是赵猎最大的秘密,所以从不敢打听,守口如瓶。
再次来到后山铁屋,赵猎看到,那些堆得高高的材料明显矮了。所有消耗掉的材料,变成二百三十四支长短猎枪、五四手枪及左轮枪,还有一百八十一支燧发枪。燧发枪已装备军中,而后装枪则全部封存,这是为武功队扩军时准备的。眼下武器是有了,就是人还没有。
眼下赵猎是有武器而缺人,但他心里很清楚:人,大宋不缺,只要打回中原,人要多少有多少,哪怕是精英中的精英武功队员,将来也会多到枪都不够发的程度——是的,将来的问题就是枪比人少了。
由于材料不可再生,赵猎无法大量扩充武功队。他计算过,各种长短后装枪的生产最多不能超过五百支。按每人装备长短两支枪来算,武功队的极限规模就是三百人左右。当然,这并不是说军工基地的材料只够制造五百支枪,事实上材料足够制造上千支。只是枪管总有打废的一天,枪支总有损坏的时候,总要留下足够的备用材料不是?
三百人枪,听上去实在少了点,但之前赵猎只率不到三十人的武功队,就打得阿里海牙上万大军寸步难进。要是有一支齐装满员的三百人枪的武功队,那得强悍到什么程度?真是令人期待啊!
郭承贵不知赵猎此时心潮澎湃,只看到赵猎盯着那堆已缩减不少的钢板与钢管出神,忙道:“幸好正月时接到王爷令喻,不再使用无缝钢管制造燧发枪,而后王统领铁料船运抵,以生熟铁混炼得钢,用以制刀矛,以熟铁制燧发枪。有机床模具,省却无数工时,以此制成之燧发火枪,比无缝钢管所制燧发火枪颇为不如,但远胜崖城所制枪器……”
赵猎在击败阿里海牙,收降数千败兵后,就意识到,如果全给这几千兵都装备火枪,军工基地里的无缝钢管全用光都不够。无缝钢管是不可再生的材料,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不能再拿来制造燧发枪了,而要全部用于后装枪的制造。因此紧急下令铁屋停产遂发枪,等王平安把从占城买回的铁料运抵万安军时,再用这批铁料炼造枪管,取代无缝钢管。
锻造火枪最难的就是枪机部分的零部件,而最耗时的就是打造枪管。以前因为使用无缝钢管,这个拦路虎几乎不存在,所以全力投产,一天造出几十支枪不在话下。而改用熟铁造枪后,就需要先把铁料炼成铁锭,然后大致敲成一块铁板粗坯,再送进铁屋,使用机床冲压成质地均匀的板材,之后再卷压成管状,反复敲打密实,再卷压一层,再次敲打密实。如是三层,之后再用钻床深钻平滑,一根合根的枪管才算制造出来,所费工时工序比以前多出十几倍。这还是有机器钻镗,若是像崖城那样手工或简易水力机床钻镗,耗时更久。
这就是机器与人力的区别!
这样制造的燧发枪,管壁厚实,枪管较重,足足比以前的燧发枪重一半,枪管的使用寿命则少一半,可以说各方面性能大幅降低。好在威力不减,老枪能打多远,新枪也能打多远,老枪杀伤力多大,新枪杀伤力亦同。这一点,赵猎在先前检阅火枪兵演练时也得到确认。新枪唯一的优势,也是最重要的优势,那就是不虞材料匮乏,只要有充足铁料,有多少兵都能装备起来。
赵猎边观看新枪的制造过程,边在心里计算了一下,产量确实低了很多,以这样的制造速度,每天顶多只能生产五支,月产能不过百来支。主要是卷敲铁管这道工序耗时太久,当然,这个可以通过扩大规模弥补。
赵猎增援崖城时带了一千火枪兵,留在万安军有三百火枪兵。近半年来,万安军生产的老新两种枪支总量达到八百多支,这样一算,要组建三千火枪兵,还有七八百支枪的缺口。
赵猎用力吐了口气,对郭承贵下令:“月末我要带二千火枪兵出征琼管,一旦我王师夺下琼管,海峡对面的元军绝不会坐视,必有所动。有阿里海牙前车之鉴,元军不动则已,一动必如潮汹汹。在七月以前,我必须要有六个火枪营(宋军制,一营约五百人)。能不能做到?”
郭承贵想了又想,心里算了又算,咬咬牙,拱手道:“只要王爷将崖城所有匠人调来,扩大铁作规模,承贵,一定不负王爷所托。”
赵猎重重点头:“好!我会提供一切你所需要的,七月以前,我要看到八百条燧发枪在我面前。”
“遵命!”
虽然有三千火枪兵把握更大,但赵猎不能等了,他必须要抢在夏季之前发动攻势。除了要避开酷热的天气及在元军增援前抢先手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军中粮秣短缺,再不能坐吃山空。否则不用元兵打过来,自己就垮了。
崖城这个地方,几乎没什么田地,也没什么产出,更别想收什么粮税,基本上只能靠海吃海——当然不是吃海鲜。这时代什么调料都没有,就是鲍鱼龙虾都吃不出味来。而且鱼虾这些东西只能佐餐,当不得主食啊。
行朝此前的粮食来源,一是夺取吉阳军城所得,二是从占城、安南等海商那里大量购入,而后者是主要来源。
宋朝时占城稻天下闻名,并不是这种稻有多好吃,而是高产,一年三熟,此地之人从无饥馑之虞。崖城并不是整个大宋距占城最近之地,但却是运输最便捷之处。比如广南西路便与安南、占城接壤,但要运粮过来,那叫一个山高水长、艰难崎岖。但运到崖城,却四平八稳,方便快捷。这就是海运的优势。
行朝这会什么都缺,穷得只剩下钱了,加上从市舶收取重利,国库充盈。于是大量购入米粮,基本维持了行朝正常运转。但自从阿里海牙兵败后,突然一下多了二万人马,足足是行朝军民的五倍。这一下当真把行朝吃垮了。
历朝历代,最难的就是养兵,糜费巨大。由于国库收入来源单一,长此以往,必定难以支撑一支两万大军的开支。亏得赵猎裁汰羸弱,把军队总数压缩到一万五千人左右,加上缴获元军大量辎重,又加大海购力度,这才有了半年余粮。
不过经过度支司的预算,国库渐虚,现存米粮已不足大军两月用度,如果再不拿出办法,军队别说训练,只怕要解散不少。
政事堂诸公多次议过此事,诸相公虽有经天纬地之材,然而崖城局促,资源匮乏,纵有各种生财纳赀手段,也难以施展。所以,要生存,就得打出去。拿下琼管,势在必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