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节四近之臣来拜年,一仍旧贯仨杨辅
令牌被徐恭拿去调查后,徐恭很快拿了回来。牌是第三任指挥使,纪纲丢失的那枚,是明成祖时期的。此牌在永乐年间,皇宫共五十枚。锦衣卫使司就那一枚,都是把在指挥使手,也就是在纪纲手。永乐十四年(1416年),纪纲因多种原因被皇朝处决。纪纲在被处决前,交出令牌可免一死,也是朱棣皇帝的意思。纪纲苦楚地说,去永城办案时已丢失,没拿出来令牌,人头落地了。孙太后想着也想起在东宫时,自己拿过朱瞻基给的令牌,就是此样子。牌到洪熙年,改监制是洪熙年,到宣德年间,改为宣德年监制。牌的功能,没大改变。纪纲丢的令牌,能证明纪纲或是其派人混进或密谋打劫孙宅的活动。另种解释,令牌是纪纲可能借给土匪,丢在孙宅院的。此种可能性极小。孙太后压下令牌的事,走过正统元年,到正统二年正月的一天,坐在客厅臣右边座位待着。
“报内阁杨士奇杨荣,拜见皇帝太后!”怀恩进来报。
“四近之臣,来拜年!成语解释四近言前后左右近臣,当畏敬之,非其人也。出处《孔丛子论书》”二位是围太皇太后转的阁臣,孙太后想起成语在心里叨咕,坐正身地说“请进!”
“臣杨士奇拜见太后,太后吉祥,给太后拜年!”杨士奇进来施礼地说。
“臣杨荣拜见太后,太后吉祥,给太后拜年!”杨荣随后进来,施礼地说。
“二位平身,赐座!”孙太后笑说。
“谢太后赐座!”二人站直身一起笑说,坐在臣座位上。
“二位家人都好?”孙太后笑问。
“好好!多谢太后挂念,皇帝出了去?”杨士奇笑问。
“好!是啊,皇帝呢?”杨荣也笑问。
“嗨!皇帝岁数小,真的很累。正月了,皇朝事少点,皇帝出去玩了。在过去的一年,不仅太皇太后,你们几位阁臣,跟着皇帝受累。你们来拜年?本宫和皇帝,应给你们拜年,以感谢你们付出的辛劳。”二臣是来给皇帝拜年,孙太后替皇帝笑说,兼表达自己心意地说。
“效忠皇朝,理所应该!”杨士奇笑说,杨荣附和。
“是啊!一年了,咱都很累,应当放松一下!”听杨荣话,孙太后为打开说话氛围,一脸轻松笑说。
“太皇太后把关,太后尽心竭力辅佐,皇朝的事,一如既往。我等臣民,没感到多累!”杨士奇一脸恭维笑说。
“是的!”杨荣附和。
“臣岁数大,力不从心了,今后恳求太后皇帝,多加关照咧。”杨士奇说。
“咱同在皇朝,应守望相助!”孙太后应从现在做起,近学太皇太后的稳重,远学谢道韫的临危不乱,辅佐好儿子皇帝,不仅想截殉制,还要掌握好不出大差错的皇朝,就谨小慎微笑地说。
“我俩荐贤人,皇帝给予任命,臣提的王钰,荣弟提的是苗衷曹鼎马榆。”杨士奇笑说,看眼杨荣。
“提职的事,太皇太后让皇帝管理,说是属于琐事范畴。皇帝岁数尚小,靠太后辅佐,太后不计较以往。我俩故此,特来拜谢!”看眼杨士奇
杨荣笑说。
“二位是老臣,举贤荐能,为皇朝着想,无须谈谢字。哀家应谢你们。”杨士奇找来胡善祥,挤孙若薇到皇太孙嫔位。孙太后想起自己当皇太孙嫔时的那一段难受的往事,真的永难忘怀,到今天的太后位,要按父亲的话意——求大同存小异!孙太后要从皇朝局着想,不能计较一时一事的得失,培养好皇帝,稳定皇朝是大事。这是父母亲反复教导她的话。孙太后故此也就放弃了过去的私怨,不想借此报复任何人。孙太后想着就做出很轻松的样子,裸露出一种宽宏大度的胸怀地说。
“荣弟记得永乐年间,朱棣帝那年,求雨一事。我们在台下,我说一句‘小知不及大知’,你说一句‘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的话?”杨士奇看眼孙太后,就笑着问。
“我有点印象,士奇兄何意?”一听杨士奇话,杨荣也看眼孙太后,警惕笑着问。
“此句皆是,庄子《逍遥游》中。‘小知不及大知’意小智不能比匹大智。我说自己观点,是大智慧。‘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意朝生暮死的菌,不知黑暗和黎明,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蝉,不了解春秋是命短。你说的是说,我的目光很短浅,没有长远意识!我当时心不服,随时间的推移,你观点是对的。”杨士奇看眼孙太后,冲杨荣笑着说,给杨荣也是给孙太后听的话。
“你们在说啥?”孙太后心里明白,杨士奇是在贬低自己,二人那天跪在前面说话,未必知道在他们后面的孙太后听。孙太后就是听到,也就装糊涂,故意笑着问。
“我俩叙说旧事,对你和胡皇后,首辅目光短浅,不如我的长。”看眼杨士奇,杨荣笑着解释。
“二人辅佐皇朝,操心费力,本宫岂能,小肚鸡肠?旧事已成历史‘轻舟已过万重山’!”孙太后真的应当胸怀皇朝的大局,释放出来志士仁人的度量,别让二阁臣小看了女人的孙若薇,于是就笑地说。唐代大诗人李白诗中的句子,表明孙太后为皇朝的大局,已忘记过去不痛快的事。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杨士奇冲孙太后来一句,是李白《早发白帝城》诗句中的前两句,意在借此句的“辞”过去不愉快事,走过漫长一段路回到了“还”的原点。
“‘千年史册耻无名’!”杨荣看眼孙太后,竟冲杨士奇来一句;是陆游《金错刀行》诗句中的句。
“一片丹心报天子。”杨士奇紧接来一句,是杨荣说的诗中的句,看着孙太后笑着说。
“好了!二位老臣,成了赛诗会。哀家明白来意,二人一片丹心,效忠皇朝,天地可鉴。英宗继位年幼,二人不辱使命,去年以来,一如既往。在宣德年间,有人已经定论三杨辅政文贞(杨士奇)为西杨,文敏(杨荣)为东杨,因居第别之。文定(杨溥)郡望,每书南郡,世遂称南杨。西杨有相才,东杨有相业,南杨有相度。故论我朝贤相,必曰三杨。”杨荣离孙太后心情始终不远,想帮着杨士奇拉近些孙太后,和杨士奇来拜见皇帝,也是来拜见太后孙若薇。皇帝岁数小不能理朝政,其部分皇权是在孙太后的手。杨荣拉杨士奇靠近孙太后,是怕孙太后借
此皇权报复杨士奇,话竟管没有说出,孙太后理解着意思地想。孙太后为皇朝的长治久安,也绝对不会那样做,就有点敬意的口气,自称哀家笑地说。
“太后过奖,臣哪有相才?”杨士奇环视下客厅,不好意思地笑着说。
“是啊!臣哪有相业?”杨荣也不好意思地说,没有想到孙太后会说此话,就投出有点敬佩的目光。
“一仍旧贯,仨杨辅!”孙太后想着笑说。
“杨溥没来!”杨士奇说。
“杨溥没来。你二臣回去,告诉杨溥此话,哀家在这里,给你们施礼了!”孙太后为表达真的忘却过去的事,竟然站起给杨士奇杨荣,施一礼,并诚恳笑着说。
“太后使不得!臣子效忠皇朝,应是本分事,哪能受主,礼拜的?”二人也一下站起来,直冲施礼的孙太后,鞠躬还着礼。杨士奇一脸诚恳笑说。
“释义一。仍因袭,依照。贯习惯的办法。执照老规矩办事。出处《论语先进》”杨荣笑地解释成语。
“是呀!”杨士奇看着杨荣笑着附和。
“二位阁臣,还坐下,多聊会儿。你们平时很忙,难得到此,我和太皇太后,都称哀家了。封建礼法,拒绝一些臣子,不好靠近我们。外面的一些事,我们不好了解。”二人的话语和还礼的行为,没有一点的虚假,孙太后看着真诚的二臣,想着诚恳笑地说。
“太后!杨溥才智十足效忠皇朝,更也没得说,荣弟给太后说,杨溥幼年才智的事。”杨士奇为轻松闲聊氛围,和杨荣又坐回原座,冲杨荣笑说。
“是啊!杨溥轶事效忠皇朝,且很有才干,10来岁时,精通诗对……”杨荣说起杨溥幼年事杨溥幼年,常妙语惊人。他父亲有一年,因一桩公案株连,被抓入县狱,亲友急无对策。杨溥便跑到县衙,去向县官求情。县官见年纪小的他,胆子却不小,口才很好。县官想试试他的才识,便出一副上联要他对四口同图,内口皆归外口管,这是一拆合字联,把繁体的”圖”字拆成四个口字,又指明内外“口”字的关系。县官借此暗示,乃一县之宰,主管万民,一切由他做主。杨溥明白县官意思,当即对曰五人共伞,小人仗大人遮。下联对得确实巧妙。把繁体的“傘”字拆开,成5个“人”字,其中一个大“人”字遮着4个小“人”字,反映了5个“人”字之间的关系,既应对工整,又奉承了县官。县官听了十分地高兴,随即答应杨溥的请求,把他父亲释放了。孙太后一下觉得杨溥,和古代的司马迁(约前145-前90)和王充(27-约97)不相上下。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生于史学世家,“年十岁则诵古文”,稍长,师董仲舒读《春秋》,从孔安国习《尚书》,深得益。20岁负笈远游,考察山川,印证古事,为做史官修《史记》打下了良好基础。王充是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无神论者。幼即敏慧,6岁开蒙,8岁出于书馆,读《论语》《尚书》,每天背诵千余字。年十五被荐入京师的太学,师从名儒班超。因家贫无钱买书,常游洛阳书肆览读,一见辄能诵记,遂成为通晓百家之言的大学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