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六十三章 桃源县
    开春以后这段时间,把于子明累的够呛。先是北山溪有一段堤坝地震垮了,还冲毁良田两百多亩。这可是镇守府第一次抗震救灾,于县令肯定要表现一把,他身先士卒在工地干了十几天。接着从占城国运回来大批准国人,民政司有交代,这些人一定要尽快处置好,要让他们尽快融进来,于子明又亲自过问,巡视安抚送温暖。这活儿还没干完,司里又下紧急通知,要动员大半的渔船去台南救灾接人。
    台南他熟的不能再熟了,早几年他就在万年州卖字画帮人写对联为生,没想到这才几年工夫,轮到自己带着百十条船去接济乡亲们。救灾这活可是急活,内心深处于县令多少也有那么点衣锦还乡的赶脚……第一批救灾运人的船是老于亲自带队,他从左营上岸待了七天,那可真是太惨了。大灾之年本需要官府出面弹压安抚,结果他这个桃源的县令就在凤山县城外面三四里指挥放粮救灾运人,好几天的工夫,凤山县的大清官兵人等竟然没一个露面。城外乡里、甲里已经是个弱肉强食的局面,有力气的丁壮抢夺老幼的物资粮食,无力的人家只能待在野地里等死,想到那场面他心里都是一哆嗦,要是当年没听到街上那一嗓子,跟着乡邻上船,大约自己也已经是一堆枯骨了吧。
    后续动员的人力陆续赶到,于县令身份又特殊,小琉球岛上情报司的主事就把他赶了回来,于县令这次是真心为了救灾,连手下乡长、村长的家眷都让他鼓捣了一批上岸劝导乡亲。等回到桃源,于子明马上组织人力把这些送回来的难民分组安置,紧接着又是收割季节,连着一个月全县官吏没一个能闲下来,也亏得桃源熟手多,光当官的就五六百人,再加上动员起来的村甲长、基础户,两三千人分工协作,总算把局面稳下来。
    一路忙到六月底他才回到桃源乡,这还是因为他爱妻马上要生产。打从福建被裹挟到东宁,一晃十几年了,于子明也终于扎下了根。眼下镇守府局面还小,自己已经是七品县令,于子明心里也不是没有更进一步的心思。看今年的局面,怕是台北和基隆就要开县了吧,新台那边听方司长说,后半年就要派民队进驻,按台北的速度怕是明后年又要开县。今年镇守府还在海外打下来一国,这进度也太快了,桃源可是台湾第一县,不管是人丁还是田亩都是顶呱呱的牛,可是就因为太成熟,这政绩从何处出呢?
    桃源的定位是农业县,人力也充分,眼下平原上剩下的田亩已经不多。民政司又特别交代,各县大开发的时候要留下至少一两成的潜力,这是给人口滋生预留的份子。向山坡要地是条路,可县里林水科和建设司正在联手搞调研,按照孙科长的汇报,建设司有个坡地开发指导,要看山坡坡度、水土构成和周边林地三大块,三项指标都满足这块地才能垦殖。这活要持续一年以上,将来都要画图标记的,以后可不是谁签个字就能随便开田。
    按孙科长的估计,这么多指标卡下,全县山坡地最多也就十几万亩,而且桃源的坡田还不许种杂粮,只能种茶、桑、樟、黄麻这类经济作物。这政绩短期可出不来了,毕竟茶田至少要三年开始出产,桑樟还要更慢。今年起福建买回来的茶苗全部送台北,桃源这边只能靠自己的茶田滋生扩大,今年最多造个三千多亩,加大人力也无用。
    家具倒是好品类,山里伐木队现在归县里代管,那些伐下来的几百年大木全部漂下来储存在桃源、基隆两个船场,那是军资谁也不敢动。伐下来的杂木还有些歪瓜裂枣的樟木、桧木船场是不要的,这些木头就让制脑局的拿去煮成樟脑,这事于子明已经找方司长告过状了。制脑局是官营,盈利税收直接上交财政司,赚多少钱都和县里没一毛钱关系。上次林水去检查的时候,看见他们把半尺多粗的大樟木,全劈碎了熬了樟脑实在浪费。于县令想让司里出面和工商司协商下,把能做家具的木头让县里再筛一遍,上好的樟木箱子一口能卖五六块钱,到时候县里招商,开两家具坊那就算是县里政绩。王大人专门培训过,这叫招商引资。
    别的一时能想的出来的,还有个丝绸业,可是那东西太慢,全县才七八百亩桑田,不知道啥时候能成气候。再说司里反复交代过,丝绸产业不是台湾主产业不能做大,那这方向往哪儿走呢?
    还有个事情老于也操心,将来县里税收要分两块,一块叫地税,就是留在县里负责官员薪水,教育、修路、水利这些事项;另一块叫做国税,这块要上缴财政司统一调配。因为没有前例,国税地税分割比例没有定下来,要等今明两年县里实际开支出来,这事才能定。
    所以这两年,县里花钱越多越好,越多将来口袋里越宽裕。可是今年教育开支还是教育司统一管,水利这块已经在拼命造了,再想多干也没那么多水泥。那么,在哪儿能多花钱就成了大问题……桃源离台北就几十里路,于子明可绝不敢乱来的。再说也没必要,桃源县令这岗位,薪水加岗位津贴一年就三百多圆,三百块那是两栋别墅的钱,这要是不尽心,有的是人等着顶这岗。可怜的于县令为了找到花钱的地方,在屋子里来回转悠,这事儿说起来还是占府里便宜,也不能跟别人商量,只能自己在这儿瞎琢磨。
    想着想着,于子明忽然想到自己考核上有个大项目,人口滋生可是占着自己一成五考核呢,除了田亩数加田亩均产,这就是最大的考核项。眼下桃源又是人口最大的地方,这处发力真叫一箭双雕啊。哈哈哈,老于在屋里放声大笑,这办法好,明天就提请议事会审核,等通过马上把消息公告出去。话说议事会可不止管征税的事,他们还管着县里大项财务开支审核,官员风评弹劾。于县令身上除了民政、财政、工商、动员这四位婆婆外,在当地还多个碎嘴的婆婆。
    六月里梅州乡十八里村出了个大新闻,村里一户叫张石念外号张石头的人家,有四亩地打出四石一斗的产量。这户人家是早年从浙江中界山迁过来的,户主原来在台州就是种田的把式。乡里土地股和税务股一起来人,就在地头看田过秤,虽说过得只是稻谷,可稻谷能出多少米是有公数的。结果第二天乡里送过来五块钱奖励,不出意外的话,这块地是桃源县今年的产量冠军。乡里让张石头准备准备,他们还要下来人采访,让老把式总结个种田经验。要是经验有效果,乡里还要再奖励十块钱。
    老张家这次可是发了,他家今年还是半税,光今年两季的收入再加奖励怕是够起楼了吧?!乡公所里就有起房子的图,都是给的小楼房样式,有四种二层楼的,两种三层楼的,从四间的房子到七间半的都有,民户可以到乡公所选好了图,自己找建筑队商量价钱工期,不过现在去有些晚了,听说乡里建筑队活最少的都排到半年后了。这村儿里有三家已经住上楼房了,还有两户正在盖着。
    村子叫这么土的名字,那是当年民队从大营往西北走的时候,那个队长也就培训了十几天没认识几个字。等走到了地头算算走了十八里路,于是名字就出来了。这村里有六个甲,正好自己就是个大村,村里还有供销社、磨坊、铁匠铺、杂货店,还有个制鞋的作坊,逢每月十三、二十三有两天集,算是整个乡里第二大的村子。
    眼下正是七月里最热的日子。村里还没大树起来,供销社在大门口搭出去一丈多宽竹帘子,有个大娘在帘子底下支了个摊,从茶村进些碎茶叶在底下烧水卖,一壶茶两铜子开水免费加,于是村里汉子们没事就扎在这儿喝茶聊天传闲话。今天摊子上人尤其多,供销社里有新东西卖了,柜台里摆上了崭新的火枪,一支枪加五十颗枪子外带送三只帆布的枪子袋,总共五块钱。没现钱还可以找人作保,一个甲长户再加一户国人作保,就可以画个押拿走,两年后还六块钱。眼下农闲,估计半村的壮丁都在供销社这儿瞧稀罕,搞得那个烧茶的大娘挨家挨户借案子借板凳。
    三甲的甲长直接买了一杆,他家有个儿子在船上当枪炮长,去年驻在一个叫小岛的地方说是打土匪,年底带着一百多块军票回的家,家里直接起了楼,根本不差钱。走船的也没谁家差钱的,不过这村儿不行,种地的多没那么多富户,好些人就围着这枪在那看个新鲜。四甲有个民户进去赊了一只,这户是葛玛兰人,得有甲长给他作保。大家伙又围着他在稀罕,有人大声嚷嚷“大个子你家又没钱,花六块钱买个枪干啥使?”
    这户户主个头大,足足比别人高半头,改了个名字叫林二多。桃源这地界叫大多,二多的人特别多,不过没人敢叫三多,那可是许大人的名字。林二多家里儿女也多,他种地是刚学的肯定比不上老把式,不过他有别的长处,人家以前在社里打猎“这枪比咱军训时候那个枪还好,你看这枪管多厚实。再等等天不热了,俺拿着去山里打鹿,打两只枪钱就回来了,还用得着两年。”
    人家这话说的好有道理,村子离山边不到七里路,不光进山就是沿着山那三四里地,现在都还是半人多高的茅草,那些地方就有鹿啊麂子出没。乡里的供销社就收,一张鹿皮加上骨头三块钱,赶上公鹿再加上鹿角那是四块半。人家还不要肉,肉拿回来够一家老小吃好多天。再说现在还不止供销社收鹿,真打到上好的皮子可以直接弄到县城卖,那儿新开了两家毛皮作坊,他们也收鹿皮。这话说的大伙豁然开朗,好像家家男人都受过军训,谁还不会打个火枪啊,就五块钱买一支拿回去放着心里也踏实,入了秋去打只鹿啥钱都回来了。
    没一会,社里十只新枪卖光了,剩下不少人开始围着售货员吵吵,问问啥时候再到新的。忽然人群外面有个怪怪的声音低声嘟囔“俺们新民户能赊一只么?”他这话大半人没听懂,四甲的甲长回头看了一眼,这是他甲里新户,刚从台南接回来的,一家大人都死了就剩下三孩子,这个半大的娃子就是户主。
    他走过去看着这少年“陈换,你是我甲里困难户,今天我就不打你了。晚上开始你上我家学国语去,我可提醒你,年头你国语过不去,分给你的地官府不给你过契,到时候永远都不是你家的。”今年救灾带回来的台南民户,民政司发了公文直接按照国人看待,有困难的连民队都不进直接就入村。这事儿本来就让老国人意见挺大,谁不是老老实实干了一年活才入的籍,怎么这批新户这么照顾。乡里特意组织村甲长开过会,要他们尽快帮扶把这些民户带出来。甲长也是有考核的,指标好的说不准就调到台北那边升一级,到时候可就是官人了。
    傍晚卯时的时候,乡里有个警兵背着包进了村子,他是来贴告示的。平时告示贴到供销社旁边的告示栏就行,自有村里学堂的孩子念给大人听,这次这公告重要,乡长特殊交代过一定要挨户都听到。王村长出来迎了他,说起来两人还挺熟,原来在大营的时候一起参加的军训,王村长后来又上了两月识字班,出来就当了村长。
    等全村都按照甲一队队站好了,周警兵从背包里取出两张大告示开始宣讲“父老们都听好了哈,这是县里下的文书,从今年起到后年年底,谁家要是生了娃子,甭管男娃女娃三天内都去甲长户登记,甲长户记着往乡里户籍股投报,这两年生娃官府都给奖励,到时候乡里户籍股会把娃的奖励送到家里来。”
    奖励是有讲究的,于县令找了好几个人商量,最后定的是‘四个一’。“都听好了哈,一个娃子官府奖励一块钱,一匹布,一斗米,一斤糖。谁家要是生到第四个娃子,直接报到县里去,县里单独再给五块钱,都听懂了没有?”这有啥听不懂的,会场上大家乱哄哄的开始议论,一家交税都交不了这么多呢,生个娃官府还加上礼还回来,咋这好事。周警兵也不着急,等场子里声音降下来他继续说道“大家看看告示底下两个印章没有,一个是咱桃源县的县令大印,一个是桃源县议事会的大印,以后有这两个印的才叫令,那就是官府第一等的告示,都听懂了没有?”
    另一件事可没那么愉快,周警兵把第一张放下,从桌上拿起第二张告示说道“桃源县民三总队,有一户吕宋回来的准国人,违反官府法令,户主给家里七岁的孩子裹脚,经桃源县法务科审问,镇守府核准,户主就地枪决,全家发往基隆矿山为奴。”周警兵放下告示,拿起警棍敲敲自己的藤条头盔,嘴里声音猛的高了八度“在台湾为民,吃的喝的住的,连你家生个娃官府都替你想着,但是官府的法必须得守着,都听懂没有,可别把自己脑袋往枪子上撞。”
    他伸手掏出张小条子,这是乡里刚接到的通知“镇守府刺史王大人特赦了那个七岁的娃子,放在别人家里收养着。这家其他三口还是要押到基隆当一辈子矿奴。大伙回去都自家查查自己家。乡里后天开始下来挨户检查,这次咱们请了县里中学女学生,谁家也别说自家女人不让别人看脚。要是各家还有裹着脚的,”他抬眼往下面扫了一遍“我劝他赶紧到乡里自首,没准还能宽大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