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计倒》这个名字乍一听颇为滑稽,它才像一部喜剧该有的名字。然而,它却是一部悲剧。
观看《时计倒》的过程,是一种非常奇怪的体验。大家明明已经看过了正叙的故事走向,明明知道接下来一幕要演什么,却一点都不觉得乏味枯燥。甚至随着剧情推进,他们越来越沉浸其中,越来越投入感情。
因为对每个日历牌的剧情心中有数,他们关注的是其他方面。而可以挖掘的隐藏信息,太多太多了。
这个过程是难以言喻的,你注意力越集中,就能发现越多细节和隐喻,到最后,你会震惊地意识到——细节无处不在。
每一句先前令你爆笑的台词,背后都隐含深意。每一个以为无意义的动作眼神,都能让你产生联想。
这些细节和隐喻,启发着你、推动着你,让你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一个又一个令自己震颤的领悟。
而每一次的恍然大悟,都是一层泪点的累积。
观众会一层一层地发现:原来幻想疗法本身也只是幻想;原来正叙中存在这么多前后伏笔;原来所有的幻想都源于现实;原来幻想线其实就是主角过往的人生。
原来圆满不是圆满,它只是徒劳的幻想。
是再也说不出口的话,再也不能弥补的伤痛,是死亡前回想自己一生时,如此不甘又如此无可奈何的遗憾。
是他生没有带来,死却带走的满腔不舍。
——是的,是不舍啊!
阿京坐在床头看自己的心愿单,哥哥问他如何实现愿望,他说:“幻想。”
看第一遍时,这是他治愈自己的开始。看第二遍时,这却是他唯一一次对命运不公的控诉,是他唯一一次向观众诉说委屈,是他唯一一次流露疲惫和辛酸。
林景把这一段处理得太好了。
到后面,阿京背着哥哥签署临床实验协议时,还有一个第一遍不起眼,第二遍一下子击中所有观众的镜头。
这时临床实验已经告一段落,按倒叙是他被实验赶出来、只得另谋他法,按正叙却是实验经费紧缺,宣告失败。
他在黑暗的长廊里行走,听到哥哥在背后唤他的名字。
他缓缓地回过头来,看着哥哥,愣了几秒,露出一个温暖的笑。
看第一遍时,观众以为是哥哥不同意他参加实验,他借笑容掩饰自己的心虚。
看第二遍时,观众终于明白。这时他已命不久矣,无力回天。实验注定失败,他注定死亡。
除了笑一笑,他再没什么好做的,再没什么好说的。
这个笑容分明空空如也,观众却从中看到饱含的歉意、疲惫、委屈、不舍……
已经很努力地在坚持了,已经用尽全力了……
只是想要渺小地在世界某个角落默默生活着啊。
对不起,哥哥。
我舍不得。
可是,没有任何办法。
影片最后一幕,阿京躺在床上,闭着眼睛。
直到画面黑屏,都没交代他是否已经去世。
但观众知道,交代与否不重要,结局指向的就是死亡。因为,事情不会再有转机了。
电影结束。
第一遍看到结局,观众就够窒息的了,他们以为第二遍会好一些。
结果第二遍看完,他们发现,自己更窒息了……
就算早知道正叙倒叙不一样,他们也没想到,竟然会这么不一样。
这根本就是另外一个故事!
根本不是简单的把第一个版本倒着讲一遍!!!
特么说好的轻松圆满浪漫风喜剧呢?
观众:笑不出来.jpg
就算早知道换种讲法是个悲剧,他们也没想到竟然会悲到这种地步,让你看着满屏的笑点,却只想落泪。
主角身为研究抗癌药的医学生,患上绝症后却治疗不了自己。面对人生的重重遗憾,他那么不舍却又那么无奈。在现实的考量下,他选择亲自试验自己的药物,最终依旧没能完成实验,与世长辞。
喜剧是什么?是所有愿望都能实现,所有现实化作圆满,想做的事都能做到,烦心事统统抛开。
悲剧是什么?是现实的重压、命运的无奈,是美好的事物一次又一次被打碎,是望着梦中的彼岸,放不下又求不得。
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
《倒计时》是喜剧,也是悲剧。倒叙是彻底的喜剧,正叙是彻底的悲剧。
最终,他的本质还是悲剧,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倒叙是虚假的,正叙才是真实的。
倒叙的叙述手法,是这部电影最悲剧之所在。
第二遍放映完毕,观众再次起立鼓掌。
掌声持续了一分多钟,所有人心中只剩一个念头:神作预定。
这部电影具体能达到多高上限,只看观众的反响。
第53章 不雅视频
首映式结束后, 林景和韩铎一起离场。
走到门口, 林景停下脚步, 回头张望了一下。他们走得比较晚, 大部分座位都已经空了, 工作人员正在收拾场地。
后排角落里,却依然坐着两个身影,久久没有动静。
韩铎本来在滔滔不绝地吹电影, 他太喜欢这部电影的构思和故事了。说到一半, 他感觉有些不对劲,“你怎么了?”
“……没事。”林景叹息一声, “算了, 我们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