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哑巴叔身上穿着厚厚的崭新棉服,棉服领子很高,竖起来能挡住脸和鼻子。帽子也是夹棉的,两侧还能捂住耳朵,不让耳朵受冻。脚上穿的棉鞋,外面防水,中间夹棉,里面加绒,鞋底很厚,是牛筋底,非常结实耐穿。
从头到脚这一套,温家称之为工作服,给牛□□和哑巴叔一人发了两套。
现在没什么活,林蓉给安排的工作,就只要扫扫积雪就成,扫完积雪,就可以坐在这个半封闭的凉亭里休息,喝喝茶,暖暖手。
凉亭旁边有个柜子,柜子分成几格,其余大多数格子里放的都是园艺工具,剩余较大的那格,放的是土豆、番薯、年糕和茶包,都是当日份新鲜的。
专门用来给他俩肚子饿了,放在围炉里烤着吃,茶包也不是特别昂贵的那种,毕竟温家的桂花茶供不应求,要用来当年礼,送给白老将军、顾家等矜贵人家。
从温家桂花茶流通出去到现在,已经十余年,尝过这等滋味的人念念不忘,白老将军那边倒是常年不缺,偶有去白家做客的,也都是有权有势之人,纷纷找白老将军打听这种桂花茶的出处,可惜从来不曾得到过源头。
如今温家桂花茶有价无市,已经开到了800元每两的价格,在如今高端茶叶的价格中,算不上是顶级的,但温家桂花茶,跟别的高端茶叶,差的就是历史底蕴罢了。
而有些茶叶,虽然价格比温家桂花茶要高,纯粹是物以稀为贵罢了,比如有些天价茶,年产量连一斤都不到。
可以说,温家就算不做服装和床上用品生意,光靠卖桂花茶,都能富得流油。
只是这些年,温暖尝试过提炼茶种,可惜不知为何,只能保持采摘二到三次高品质茶叶,到了后面,品质就会开始下降,直至几年后,回归原来的模样。
如果每年卖出去的茶叶,都要靠温暖提炼茶种,或者剔除普通茶叶的杂质,那还不如做服装生意要来的轻松自由。
因此,这么多年下来,温家桂花茶,依旧处于只赠送给关系最好的人家,却不肯售卖的原因。
没想到,反而把温家桂花茶茶价炒到了近千。
温家没给温家桂花茶取名,倒是外面人给它取了个还算不错的名字——月桂茶。
不是月月桂的月桂,而是天上月宫中的桂花树,形容温家桂花茶的出处飘渺难寻,且如月宫中那仅有的一棵桂花树般稀少珍贵。
本来温家还不当一回事,但温家桂花茶已经引起注意,温家就算每年都能弄出来上百斤桂花茶,也不敢见人就送,只能送给交好的至交好友。
多出上百斤茶叶,就自己家里喝,还多出不少茶叶,外面炒到800元每两的月桂茶,温家暴殄天物的用来做茶叶蛋……
还别说,用月桂茶煮出来的茶叶蛋,还真好吃,把外面买的茶叶蛋比成渣渣。
若还是有多的,就用来做茶叶枕。
当然,这一点牛□□和哑巴叔是不知道的,如今还记得给他们准备普通茶叶,他们都觉得温家极为贴心了。
他们的晚餐,自己也不用准备,等晚上的时候,温家会自己动手做饭,专门分出几碗,给他俩送过来。
一开始温家打算让他们上桌吃,但牛□□和哑巴叔死活不肯。
且温家人的确有些多了,加上他们俩,就会比较拥挤,想到日后温家要雇佣的人会越来越多,就算现在不分开吃,以后也是要分开的,便随了二人的意。
这样两方也都自在。
听着里面传来的欢声笑语,牛□□想到自己那个死气沉沉的家,深深叹了口气。
自从进了温家干活,哑巴叔就把他那乱糟糟的,能遮住脸的头发都给梳了起来,没想到,乱发下的那张脸,虽然因为常年劳作而有些显老,但却依旧能从儒雅的面相上看出年轻时的俊逸非凡。
只是,偶尔瞥见,总会让人觉得似乎在什么地方见过,但仔细想想,又想不出什么。
哑巴叔很安静,和过去不同的是,如今的哑巴叔,不再阴沉可怕,整个人都平和下来,似乎放下了什么执念,身心都得到了解脱。
他把石板中间镂空不锈钢架上的年糕翻了个面,年糕被烤的微焦,鼓鼓的,浓郁的米香混合在花香中散发出来。
他拍拍正在发呆的牛□□的胳膊,待他回过神来,指指那年糕,示意可以吃了。
二人在暖烘烘的凉亭里吃着烤年糕,欣赏着雪景,凉亭顶上缠绕的月季花枝被覆盖在雪下,只露出几点绿色,大多数花苞被冻得晶莹剔透,陷入休眠,只偶有一二朵不知名品种的月季,开着鹅黄的硕大花朵。
此时主楼屋内十分热闹,大家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吃东西。
屋内装了地龙,林彬彬脱了棉衣后,甚至还得脱掉一件高领毛衣才不会热的出汗。
客厅里的沙发是红木雕花,很硬,但上面铺了塞着厚厚棉花的长坐垫和靠背,坐垫上面还铺了一块雪绒皮草当坐毯。
沙发上坐了不少人,有黨大山、撅着屁股蹲在地上玩木蛇的黨明、温老爷子、温老太、温秋雨、顾风、温暖姐弟、林蓉和林彬彬。
共十个人。
哦,还有两只窝在温暖怀里睡的呼噜噜的黑白老猫。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到过年,这里会一直这么多人,这么热闹。过完年,温秋雨要订婚了,人会更多,这里也会更加热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