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老太太就没醒过神来,只听明白了贾氏是不肯,便很不高兴,摆摆手,“你们先去吧,年二十九一大早我们就要过去,年前年后事儿不少,你夫妻二人好好想想我说的话,忙不过来,随时可把姐儿送过来。”
待一家子坐上了马车,贾氏气得连在相公面前形象都不顾了,狠狠地跺了跺脚,怒道,“太可气了!”
饶是这样,贾氏也说不出骂人的话来,独自跟自己生气。黛玉见了总是觉得好笑,从爹爹的身上爬到了娘亲的身上,搂着她的脖子,哄着,“娘亲别生气,和这种人生气可不合算了。”
“可不是吗?”贾氏听女儿这话,也着实宽慰,搂着女儿,看她雪肤欺霜的脸,粉白一团,轻轻地抚摸着,“姐儿如今就很好了,只以后大了,要知哪些话可说,哪些话不可说。”
黛玉也知,这时代里,女子活着着实不易,说话行事万不可叫人拿住把柄,忙甜软可人地应下来,“娘放心,女儿以后一定时时小心,处处留意,断然不会叫人欺着。”
说到底,南街林氏的人丁太不兴旺了一点,但凡事也不是绝对的,北街这边人多又如何?若檐哥儿出息些,将来一个顶十个也是有可能的。
小年夜饭吃了一半,被两边的孩子给闹没了。待这边的人走了,老太太到底也没有老糊涂,细细地问了方才发生的事,才知道,自家的孩子也并没有把那边的孩子如何,反而还被林如海摆了脸子,好似他们这边有多么不顾骨肉亲情,顿时气得不行,“这四姐儿,眼看着就不像个样子了,小小年纪惯会耍些阴谋诡计,这是咱们这样的人家该有的样子?”
“娘,媳妇也算是见过些世面,认识一些人,依媳妇来看,论起教养女孩儿,还真正没有谁能比得过娘。四姐儿也是不错的坯子,若就这么一直放在老三媳妇那儿养着,将来还不定怎么丢林家的脸面呢。就这次过年,咱们好好儿和老三媳妇讲讲道理,把四姐儿养在娘跟前是正经。”
周氏叹口气,双手一拍双腿,“要说也是媳妇们的错,谁让咱们没大嫂那好命,能养个闺女来孝敬娘呢?”
庞氏跟着捧场,唯有董氏低着头,什么话都没有说,贾氏那番话,她可是听明白了,觉着老太太是庶出,也只配养庶女,况且两家也不是那种至亲的骨肉,断没有把那金尊玉贵的嫡女给老太太养的意思。
第14章 口谕(二更)
到了二十九这天,一大早的,南街林府这边重又把屋里前后全部都打扫了一遍,府中换了门神、对联、新油了桃符,屋檐下的灯笼也换了簇新一对,里里外外焕然一新,从前门到后门,一路妆点得火红,喜气洋洋。
贾氏忙得团团转,黛玉便带着弟弟,檐哥儿学会了走路之后,就一刻都不能停。两个奶嬷嬷,三四个丫鬟跟着,都带不好,生怕他给摔了,围着团团转,恨不得他别在地上走。
可黛玉却觉着,多动动总是好的,便将跟着二人的人都给驱赶了,一大一小在院子里躲猫猫。
黛玉身边的雪雁和素烟只有五六岁,还不大懂事,也不太知道相让两位小主子,也唯有这样,黛玉才觉着玩得尽兴,能让弟弟开心。
待林如海从朝中回来,贾氏回了屋,伺候他更衣,两人的奶嬷嬷这才把人抱到厢房去用热水擦了背,拿棉帕子把后背隔上。一切妥当后,黛玉便牵了弟弟的手来到正房这边,爹爹和娘亲正坐在火盆边上喝茶。
红泥炉子上的水煮沸了,正咕噜咕噜地作响,往外冒着烟气儿,一旁放了茶具,林如海将上好的大红袍舀出茶勺出来,放进了茶壶里,开水一冲,茶香弥漫,袅袅之中,听到林如海道,“今日朝后,夏总管专门让人留了我,传了皇上的口谕,令明日你我进宫朝贺,顺带把姐儿和哥儿也带进去,说十三皇子与檐哥儿一般大小,可以在一块儿玩耍。”
这一恩典来得太过突然,每年能够有资格进宫朝贺的,只有三品以上大员和诰命,甚至一些少在朝中露面的勋贵家里,有的都没有这份体面。林如海只是一个从五品,何德何能与一干重臣一齐立于临敬殿上?
连贾氏都觉得不可思议。她身为国公府里嫡出的小姐,小时候是见过这等富贵的,但自从国公爷去世,家里的兄长只袭了个一等将军,一贯又是一个不愿意经营的,次兄也是不上不下,及至到了林家,一年两年乃至于十多年为子嗣愁苦,也没了那些心思。
如今,渐渐地,家里的光景竟然一日一日地好起来了。
到了次日,林如海穿了朝服,贾氏按品大妆了一番,又将黛玉和檐哥儿好生打扮了,及至到了门口,要上车的时候,才想起来,今日北街那边是要过来祭祖并吃年夜饭的。
这还是林如海夫妇自己当家后,第一次进宫朝贺,一应的礼仪都不是太熟悉,也不知宫里会是怎生安排,不由得犯愁。
“不如让林贵去那边说一声,看老太太他们是愿意在那边等还是来咱们这边等。若是过来,就让家里的人都仔细安置着,等咱们回来了再说。”
贾氏也只能如此,谁能想到,宫里会突然有旨意下来呢。照理说,昨日他们就该跟北街那边说一声,因头一次遇到这种事,心里也是忐忑不已,不经意就忘了。
这边,林如海夫妇带着孩子们进宫。林贵奉了主子的命往北街赶,才走到半路,就遇到了北街那边过来的马车,浩浩荡荡二三十号人。大老爷林如江骑马侍奉在老太太的车轿旁边,听了这话,有些傻眼了,“宫里怎会让他们去朝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