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行洲:希望我没有打扰到你[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
谢书尧看着手机屏幕笑了笑,回复道:“还行,伤的不是很严重,在家休息几天就好了。谢谢你的关心和建议,之前有点忙,没看到消息,抱歉,你早点休息。”
回完这条消息后,谢书尧想到孔行洲之前的精神状态出现过一些问题,便又回了三个大方礼貌且端庄可爱的微笑脸过去,问,“之前一直没问过你的消息,你是也考到首都了吗?在哪个学校?”
孔行洲回复得很快,“在京体大,距离你们学校四公里不到,跑步十五分钟就到了。”
谢书尧愣了一下,礼貌性回复道:“哦哦。”
担心自己的热搜体质发威,谢书尧退出微信后特意点开了微博,又去热搜榜上扫了一眼,整个人就佛系了。
别人疯狂地蹭头条都不一定能够上热搜,她怎么随随便便就上了?
而且一上就是三条!
#反医闹基金#
#谢书尧被打#
#医生是个高危职业#
谢书尧刷了刷这些热搜下面的评论,发现大家都在呼吁医生的人身安全问题,便放下心来。
就在她打算退出微博的时候,她瞟到了一条采访视频,就点进去看了一眼。
视频的主人公正是那个五大三粗的大汉。
那大汉在视频中无力地辩解,“我确实是去闹了,但我真的没有打谢医生啊!我本来想给她一巴掌来着,可谢医生的力气比我大,反应比我快,是她打得我,我肚子疼了一天才好。你们怎么就不信呢?”
主持人问,“除了医闹之外,很多观众朋友都比较关心京大医学部附属医院是否真的误诊了,请问您有什么后续的复诊打算吗?”
那五大三粗的大汉坚定地说,“复诊是肯定要去复诊的,我打算带我妈去首都大医院再检查一遍。反正老人已经知道了这件事,如果是京大医学部误诊,那自然皆大欢喜,如果不是误诊的话,我们还想听听其它医生的意见,看这种病究竟有没有得救。只要能救,一定要尽全力去救。”
那五大三粗的大汉没想到,要不是最后这句‘只要能就,一定要尽全力去救’给他刷了好感,他能被群情激奋的网友喷成筛子。
-------------------------------------
谢书尧在家里休息了一周时间,她利用这段时间将书房里那些没看完的书都看了看,还下载了不少医学与药学研究领域最新出来的论文,将自己这段时间落下的东西给补了补。
等到周一,她就开着车去医院销假了。
霍廉主任问,“上次的事情,对你有没有影响?如果有的话,我建议你去别的科室轮转一下。急诊科的人太多,鱼龙混杂的……”
“没事,我去哪个诊室?还是十三号?”谢书尧问。
霍廉主任翻了翻排班表,点头道:“嗯,还是去十三号诊室和郭巧蓁大夫搭班吧。对了,要不要给你排一些小手术?前几天有病人专门指定要你来缝合,可惜你不在,那病人还遗憾了好久。对了,吃红烧狮子头噎住的那个男生出院了,京体大的学生,听说是跑田径的。”
听到‘京体大’和‘跑田径’这两个词,谢书尧想到的是孔行洲,她愣了一下,将孔行洲的影子从脑海中擦除,问霍廉主任,“那病人出院的时候,身体检查的各项指标都正常了吗?有没有劝他说不能进行剧烈运动?”
“指标都正常了,也都叮嘱过他,中药都让药方给熬好灌装到瓶子里让他带回去了。”霍廉主任翻着排班表,突然有个护士跑了进来,“霍主任,小谢医生今天来了吗?手外科那边请求协助手术,说是有个病人的手掌被钢板穿过去了,手外科那边能做神经缝合修复的医生今天去姑苏开会去了,其它大夫都没底气做这么大的手术!”
不用霍廉主任问,谢书尧拔腿就往外走,“我马上过去,手术器械都准备好。”
忙忙碌碌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谢书尧凭借那一例断指续接与神经缝合修复的手术打响了名声,平时做伤口清创与缝合时,也都做得又快又好,缝合针法更是诡奇多变,不拘一格,急诊科的外科医生大夫已经暗搓搓地给谢书尧添了好几个外号,诸如谢一针、狂针、快针等。
手掌上的神经数量众多,从清创开始,到骨骼修复与固定,再到神经修复与缝合,最后到外伤口缝合处理……谢书尧预计这个手术至少需要六小时才能结束,她早早地从自己包里拿出养神丸来,含在舌头下面撑着。
手术进行到三个小时,骨骼修复与固定全部完成,主要神经、旁支神经全部缝和,手外科的医生劝谢书尧,“谢医生,就这样缝和吧,第三茬神经的缝合修复难度太高了。而且手心上的神经没那么重要,就算不缝合第三茬神经,也顶多是导致手掌心最初一段时间发麻,之后失去对温度的感知以及对痛觉的感知,没什么要紧的。这只手能保住就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谢书尧那这么缝合针与手术钳的手微微有些抖,她把缝合针与手术钳放入无菌盘中,微微活动了一下手腕,又按了按肩膀上的穴位,感觉胳膊不那么困乏了,再次拿起了缝合针与手术钳,“病人既然送来了我们医院,肯定是因为相信我们的技术。没有一根神经是多余的,既然我有能力做第三茬神经的修复,那就一定要给他把手术做到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