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耐心听着。
扶苏接着说:“如果可以,文武百官家里的同龄孩子也可以送来一起学。等他们长大了,都可以为国效力。”
嬴政淡淡道:“我还说你回宫会安分些,没想到主意还是这么多。”
按扶苏这意思,这不还是还王城里弄个学宫,只不过生源不一样而已,云阳那边的学宫是面对百姓招生,这个学堂却是对内接收王孙公主、对外接收百官儿女,包揽咸阳所有适龄的王孙贵胄与官宦子弟。
到时所有王孙公主与外臣子女有了同等的接触机会,也就相当于宫中与外臣有了交通渠道,宫内的形势会比以前更加复杂。
嬴政审视着扶苏,想看出扶苏是不是因为笃定自己的地位不会被动摇才会提出这样的建议,却对上扶苏不闪不避的灼亮目光。
扶苏道:“孩儿觉得这样好。”他坚定地说道,“若是所有人都能有最好的老师,读足够多的书,勤勉练就一身武艺,他们都将是大秦的未来栋梁。”
更重要的是,见识过足够广阔的天地,培养出足够开阔的胸襟,便不会再困于眼前的得失,把宝贵的精力消耗在各种明争暗斗、蝇营狗苟之中。
嬴政瞅着他。
还是个半大小孩,就敢谈什么国之栋梁,事事为江山社稷着想,难道是觉得王位已是他囊中之物?
这也是他梦里的“仙人”告诉他的?
嬴政道:“你可还不是太子。”
嬴政此话一出,屋内倏然一静。
扶苏接不上话。
前世一直到死,他都不是太子。
扶苏安静下来,没有替自己分辨什么。
他只是当初在历练时曾见过有个皇室这么做,成效很不错,至少在他们新君病危、国家危难之际,那些曾与太子同窗读书的宗室子弟都发挥了他们的谋略与才智,护住了风雨飘摇的天下;相反,当王室人丁凋敝,除了太子之外个个都被养成庸才时,一旦君王及太子出事,权柄往往会旁落他人之手,甚至导致江山倾覆、生灵涂炭。
父王对所有儿女都不甚看重,族庶长和其他王室成员也对他们爱答不理,扶苏觉得这样不行。
就像他们师门一样,很难想象整个师门只有一个优秀子弟,其他全都是碌碌无为的废物。
若是一个宗门沦落到那种地步,离灭门断宗也不远了。
扶苏低下头,没有再说什么,看起来浑身透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难过。
嬴政见扶苏这模样,眉头动了动。
这小孩聪敏早慧,显然一听便明白他的话中之意。
只是即便明白了,也没有必要这么委屈难过,好像他说了什么重话似的。
他确实不打算太早立太子,有很多事情他还没理清楚,天下也还没尽收于大秦手中,他暂时不想考虑太子之事。不过他的态度已经摆得很明白了,这么多儿子之中他唯一会腾出空来关注的也只有扶苏而已。
要不是格外看重这个长子,他有那么多闲工夫逗小孩吗?
嬴政说道:“你既然有那么多想法,就自己去找族庶长商量去。”他说完解下一枚玉印扔给扶苏,让扶苏拿着玉印在宫中自由出入。
扶苏一愣。
嬴政已经起身往外走。
扶苏立刻起身喊:“父王!”
嬴政停步,转头看扶苏。
扶苏心中百转千回,抓起玉印跑到嬴政身边,仰起头说:“多谢父王。”
嬴政没搭腔,由着扶苏送自己出门。
作者有话要说:
嬴政:宠儿子是不可能宠儿子的
嬴政:我就是看着他委委屈屈的样子有点烦,随便打发了他!
第27章 认老
即便嬴政给了玉印,扶苏也没有立刻去寻族庶长嬴贲。
他静下心来,先准备好第二天的小故事,随后才着手连写带画地设计这座属于王族子弟和公卿子弟的学堂。
扶苏已经想好他的名字:国子学。
所谓国子,按照《周礼》的说法,指的是公卿子弟。
按照他们大秦的情况,扶苏认为国子以后可以涵盖更多人,因为大秦以军功封爵,普通人家的子弟也可以通过奋发向上而获得爵位。也就是说,所有人都有机会获得爵位,而不是周王朝时那样公卿永远是公卿、平民永远是平民。
所以,日后大秦所有出色子弟,无论贵贱都将时“国子”,只是在前期会先倾向官宦子弟。
《周礼》里面详细记录了应该如何教授国子,扶苏读完后印象颇深,不必重新把书找出来也能熟练地写下相关部分。
他洋洋洒洒地把自己的构想混杂着《周礼》的内容写出来。
次日一早,扶苏仍是带着一屋子奶团子玩耍。
有小不点背着别人偷偷对扶苏说:“大哥,我差点就来不了啦!”
扶苏好奇地问:“为什么?”
小不点奶声奶气地说:“阿娘不让!”然后他又把他母亲给卖了,说是母亲知道嬴政来过,又让他来玩了。奶呼呼的小团子年纪还小,不懂他母亲是什么意思,吧啦吧啦地把这事儿给扶苏说了,还傻里傻气地往扶苏怀里蹭。
扶苏一听便明白了,这小家伙的母亲是不想儿子和他走太近,不过知道嬴政会过来这边以后又改了主意。
说到底,无非是权衡利弊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