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銮为何在四年前选择了攻打看似最难攻克的芪国?因为他们前三战虽是攻势猛烈, 却也因这猛烈而付出了不少代价。
诸国纷纷因自身难保而担忧, 却忽略了大銮在这三战中的损耗。
兵力再强,那也是人组成的军队,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乃是常事。大銮经历三战之后,虽是表现得依旧强势, 内里却已是不可避免的疲软, 他们也需要时间喘息。
但是,若是就此停战, 便会令诸国察觉到这份疲软,一旦几国联手趁虚而入,大銮也会因此乱了分寸。
所以,他们没有停手,他们选择了芪国。
诸国皆知芪国那天然屏障十分难破,大銮自然不会不知。他们佯装被丛林瘴沼所困难以前行,暗地里却只以极小一部分老弱残兵在芪国边境不断骚扰挑衅,而主力则聚集于后方驻扎,韬光养晦,恢复元气。
诸国每接一次大銮无功而返的探报便会暗自窃喜一次,只要大銮一直纠缠于芪国,便无力腾出手来对付他们,他们自然喜闻乐见。
但他们会因此怀疑大銮实力吗?
不会。
因为大銮不是在与芪国兵刃相接时落于下风,而是被那特殊的地形所扰,无法发挥全力罢了。
这便是大銮想让诸国产生的误会。
四年,大銮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以佯攻芪国屡攻屡败瞒天过海,高枕无忧地厉兵秣马了四年。
时机一到,磨好的尖刀再次出鞘,虞国便是此次试刀的结果。
但是这一次,大銮虽是战胜虞国,却并未得到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
虞国本身并不强大,但虞国所掌握的海盐精纯之术却十分纯熟,大銮攻打虞国并不仅仅为了开疆扩土,更重要的便是想要夺取这海盐精纯之术。
其实,海盐的晒制并不复杂,难就难在如何去除其中的杂质,使其成为精盐,而这精纯之术,至今只有虞国最为精通。
大銮本以为以虞国国主那庸软的性子,想从其口中得出此法必是易如反掌,却不料那国主虽是无甚霸气,却有着宁折不弯的性子,任凭大銮威逼利诱却不为所动。
然而,晒制海盐本就不是单凭一人可为之事,国主咬牙不说,大銮便向虞国那些参与晒制海盐的工匠百姓下手,谁知他们许财许利,恐吓威胁,软硬兼施却硬是没能套出话来。
大銮这下算是啃到了一块硬骨头,国主宁死不屈,工匠三缄其口,大銮最终也未能从虞国得到海盐精纯之法。
最让大銮感到憋闷的是,这一战未能得到最想要的东西也就罢了,还折了一员大将,丢了数十俘虏。
不过好在虽有损失,到底还是夺下了这片土地,来日方长,海盐精纯之法日后大可慢慢拷问。
大銮接下来首要的问题是,兰兆、钟灵与芪国应当如何处置。
大銮朝堂之上对此也产生了不小的分歧,一部分人认为大銮既然已经与钟灵有过约定,令其送来质子,就不应自毁承诺。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在余下三国之中,兰兆地域广袤,怕是要经历一场旷日持久之战,应放在最后,而芪国因自然条件不易攻打,唯有钟灵是上佳的选择。
就在这纷争不下之时,兰兆倒是主动为他们剔除了一个选择。
兰兆国主遣使求和。
不同于白赫进献神鸟,兰兆干脆直接俯首称臣,甘愿自降身份成为大銮属国,就连每年进贡之法都已条条明列。
兰兆国主亲自修书一封令使者送往大銮,主动为大銮分析两国战和利弊,言辞恳切,却又鞭辟入里。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大銮百姓惯于耕种定居,不善游牧,即便大銮将兰兆占为己有,想要从这片土地上获益还需仰仗兰兆国民,而现如今兰兆自请成为大銮属国,等于是免去了大銮征战劳碌,往后年年进贡,大銮等于是坐收其利。
随即呈上的进贡详单上列明了所有兰兆将要进贡之物,只需大銮点头,这些东西从来年开始便会年年如数奉上。
战马。
这是兰兆最大的利器,也是最诱人的贡品。
兰兆国主书信之中所言种种的确正中要害,经虞国一战,大銮也意识到光是将领土占有并不足够,他们需要广阔的疆域是为了拥有更多的人口和资源,而不是一幅华而不实的舆图。
收到兰兆这封书信和进贡礼单,大銮皇帝与众臣相视一笑,他们还未争论出接下来的进攻方向,兰兆倒是已经替他们解决了心头大患,这时机把握的何其恰当。
兰兆国主的心思其实也并不难看透,他这一举动看似软弱,实则却对他本人最为有利。虽是俯首称臣,但实权并未交付,他依旧是他的国主,兰兆依旧在他的掌控之中,进贡战马也不过是削弱了以往的收益,却免去了鏖战之苦。
现如今的大銮兵锋正劲,兰兆却选择了避其锋芒,坐山观虎斗,若是大銮在接下来的攻伐中损兵折戟,与别国战个两败俱伤,他便坐收渔翁之利。若是大銮一路畅行无阻攻城拔寨,他也尚可偏安一隅。进可攻退可守,他也算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大銮几乎毫不犹豫便将此事应承下来,但同时也提出条件,进贡之事从今年便要开始,不得延至来年。
兰兆也十分清楚,此时的大銮对兰兆请和求之不得,恨不能立即将兰兆进贡的精良战马投入军中,好一举荡平钟灵和芪国,而此时就是他展现诚意的时候了。
--